APP下载

论《红楼梦》中茗烟的人物形象

2020-09-10王东营裴少英

今古文创 2020年8期
关键词:人物形象红楼梦

王东营 裴少英

【摘要】 宝玉的身边有很多小厮,如伴鹤、锄药、扫红等,他们在作品中是最平庸的一群小人物,文本中对他们的描写并不多。但茗烟作为宝玉第一得用的小厮,作者对其使用笔墨最多,他机敏聪明、善解人意、忠诚可靠,对宝玉思想性格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红楼梦;茗烟;人物形象

【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0)08-0021-02

《红楼梦》中的小厮们是最平庸的一群小人物,与作品中对金陵十二钗与一些丫鬟的描写相比,作者所用的笔墨可谓少之又少,但他们在整部作品中的作用却不容忽视。而在对众多小厮的描写中,作者对茗烟的描写是最多的。茗烟又叫焙茗,李昕曾专门从版本方面对茗烟的两个称呼进行过考证,认为对“茗烟”一人不同的称呼是两次稿本所形成的。但不论哪个名字,都与“茶”有关,有高雅脱俗之意。在众小厮中,宝玉与茗烟的交往最频繁,两人的关系也最亲密。最早注意到宝玉与茗烟非同一般关系的是清人徐瀛。徐瀛认为茗烟是宝玉除了黛玉之外的唯一知己。茗烟确实是除黛玉外,最了解宝玉的人。他不仅经常参与宝玉的私密事件,而且对宝玉叛逆思想的形成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研究茗烟的人物形象特征对了解宝玉的思想性格及全书的思想内容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茗烟的人物形象分析

茗烟在《红楼梦》中的身份是宝玉的贴身小厮,但宝玉身边的小厮很多,除了茗烟还有如伴鹤、锄药、扫红等,为何众小厮中,茗烟是宝玉最信任、最得力的?为何宝玉的许多私密活动都和茗烟有关系?这些当然与茗烟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紧密相关。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茗烟的人物形象。

(一)善解人意

茗烟能够成为“宝玉第一个得用的”,首先在于他的善解人意。连茗烟自己也认为,宝玉的心事,他没有不知道的。宝玉的身边有很多贴身丫鬟,比如袭人、晴雯、麝月等,但她们对宝玉的了解都远不及茗烟。茗烟如果不了解宝玉的想法,是很难成为宝玉的贴身小厮的。在第三十九回中,刘姥姥见贾母、哥儿姐儿们都爱听她讲的乡村故事,便投大家所好,瞎编了一个茗玉小姐的故事。大家听完故事散了以后,只有宝玉信以为真。他盘算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让茗烟按照刘姥姥说的方向地名去找茗玉小姐的庙。茗烟辛辛苦苦找了一天,结果当然是没找到,这本来就是刘姥姥编出来的故事和地点,茗烟上哪儿去找茗玉小姐的庙呢?当他回府向宝玉报告自己实地考察的结果时,还被宝玉骂了一顿。虽然宝玉没有告诉茗烟找茗玉小姐的缘由,但茗烟早已猜到宝玉“不知看了什么书,或是听了谁的混话,信真了”,所以才派他去办这件“没头脑”的事儿。尽管宝玉交代茗烟办的这件事非常荒唐,但茗烟仍认真地完成宝玉交给的任务,可见他对宝玉的理解。

在第四十三回中,有一段为人们所熟知的情节。那天贾母给王夫人过生日,宝玉却一早就要出门。他在头一日就吩咐茗烟备下两匹马,只要茗烟一人陪他出门,还要欺骗别人说他去了北府,茗烟当时也摸不着头脑,不知道宝玉想干什么。当宝玉一早遍体纯素,一句话都不说,要去冷清的地方时,茗烟仍然不解。但聪明的茗烟马上就从宝玉买香、寻炉炭这些行为猜到了宝玉要做什么,他便提出了去水仙庵的建议,到了水仙庵,又建议宝玉把香炉放到井台上祭祀。但寶玉焚香,含泪施了半礼后,却一句话没说,就让茗烟把东西收起来。这时茗烟忙跪下磕了几个头,口内祝到:“……二爷心事不能出口,让我代祝:……虽然阴阳间隔,既是知己之间,时常来望候二爷,未尝不可。你在阴间,保佑二爷来生也变成个女孩儿,和你们一处相伴,再不可托生须眉浊物了。”茗烟还没说完,宝玉就“撑不住笑了”。宝玉为什么笑?李鸿渊、奉旨亨认为这里的笑,是默认,更是赞许。

宝玉说不出口的心事,茗烟却从宝玉的装扮与举动猜到了,连代祝的祝语也是宝玉的风格,祝语的内容“保佑二爷来生再不可托生须眉浊物”也恰如其分地道出了宝玉的心声,宝玉不得不承认茗烟对他的了解,并且因为这种了解由衷地感到高兴。可见茗烟对宝玉的心事真的是无所不知,不愧是宝玉的贴身小厮。茗烟的这番“代祝”充分表现出了他的善解人意。

(二)忠诚可靠

茗烟不仅了解宝玉,作为宝玉的贴身小厮,他对宝玉还特别忠诚。在某种情况下,还起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在第九回预示贾家气数将尽的“闹学堂”事件中,前台主角就是小厮茗烟。正如书中明确交代的那样:“这茗烟乃是宝玉第一个得用的”,所以当茗烟听说宝玉都被欺负了时,便难以控制心中的怒火。孔昭琪、马建国认为茗烟不畏强暴、蔑视权势的性格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王昆仑先生则认为这件事说明茗烟是“狗仗人势的小豪奴”。其实茗烟闹学堂,背叛封建礼法都是为了保护宝玉。他是因为听说这件事连宝玉都牵连在内,才一头闯进学堂找金荣,想给他点儿颜色看看。金荣虽然不姓贾,但毕竟是贾氏宗族的亲戚,而茗烟只是个小厮,因此茗烟在学堂的行为明显违反了礼法规矩,可在危急时刻,茗烟为了宝玉的安危,把这些全都抛到了脑后。因此这并不是蔑视权势,也不是“狗仗人势”,而是护主心切。这足以看出茗烟的忠实可靠,在封建礼法面前,他最先考虑到的是宝玉的安危。只是因为年轻气盛,行为才显得有些鲁莽。

在第三十三回中,当贾政吩咐宝玉“不许动”时,宝玉就知道自己要挨打了,想找人给里头捎信,偏生身边没有人,茗烟也不知在哪里,结果宝玉挨了一顿毒打。当袭人责怪茗烟为何不早送信儿时,茗烟急得说:“偏生我没在跟前,打到半中间,我才听见了。”这足以看出茗烟的重要性,作为贴身小厮,他还承担着保护宝玉的责任。第十六回,秦钟病重,告诉宝玉消息的也是茗烟,若不是茗烟,宝玉就见不到他挚友的最后一面了。因此,对宝玉来说,茗烟是一个忠实可靠的小厮,也正因为如此,他才成为宝玉“第一个得用的”。

(三)机敏聪明

胡文彬认为茗烟之所以能够围着宝玉转是得于他为人行事颇为“圆滑”之故。而高时阔认为脂砚斋用三个字“贼茗烟”,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茗烟的机敏与聪明。茗烟能得到宝玉的信任,成为宝玉的贴身小厮,也正是因为他的机智。第十九回,茗烟与东府里的丫鬟私会时,被宝玉偶然撞见了。宝玉便问茗烟那个丫鬟的名字,茗烟当场为丫鬟万儿编了个名字的来历,说万儿的妈妈生她时因为梦见了万字花样,所以取名叫万儿。茗烟正是因为了解宝玉的性格,所以觉得这个来由肯定会吸引宝玉,宝玉也果然信以为真了,觉得很新奇还沉思了一会儿。

茗烟此时是为了化解尴尬,巧妙地转移话题,避免宝玉继续关注此事,所以故意杜撰了这样一个万儿名字的来由。为了继续转移宝玉对此事的关注,茗烟又主动提出,趁没人知道,偷偷带宝玉去城外逛,宝玉十分赞同。他们去了袭人家后,当袭人责怪茗烟“调唆”宝玉私自外出时,茗烟道:“二爷骂着打着,叫我引了来,这会子推到我身上。”茗烟这样说不仅成功为自己开脱了责任,还间接地取悦了袭人。而当宝玉出了花家,坐轿本应回到荣国府,“可来至宁府街”时,茗烟却“命住轿”。因为茗烟想给大家造成一种他们一直在东府里的错觉,怕被大家看出来他与宝玉出城了。 因此他想带宝玉先去东府转一圈,然后再回荣国府。这是一个小细节,但从这个小细节中可以看出茗烟的聪明伶俐,这样既能让自己免受责备,又避免了宝玉被家人查问。从以上的叙述中,可以发现茗烟做每一件事时,都既能让主人满意,又保护了自己。他不仅善于体察主人的心思,而且遇事能随机应变,这些充分体现了茗烟的聪明与机智。

二、茗烟对宝玉的影响

茗烟是一个善解人意,忠实可靠,机敏聪明的小厮。作为宝玉的心腹,他的这些性格特点对宝玉的思想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如前面提到的第十九回中,当宝玉撞见茗烟私会万儿时,茗烟为了分散宝玉对此事的注意力,讨宝玉开心,便提议去城外逛逛。对长期生活在贾府的宝玉来说,去城外逛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便欣然同意茗烟的建议。但当他们到袭人家时,袭人的哥哥花自芳对此事感到吃惊与害怕,袭人也感到惊慌:“若有个闪失,也是玩得的……都是茗烟调的……”宝玉这次私自出府,确实是茗烟提议的,因此袭人并没有冤枉茗烟。从花自芳的惊疑不止和袭人的惊慌,可以知道宝玉私自出府是绝不允许的,违背了封建贵族家庭的规矩。如果没有茗烟的建议,宝玉也不会私自出府。因此作为贴身小厮,茗烟对宝玉的思想与行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更值得一提的是,当宝玉对贾府的生活感到厌烦时,独有茗烟看到了宝玉的苦闷,他把许多古今小说和传奇角本带进了大观园,引宝玉看。这也对宝玉叛逆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可见,作者曹雪芹正是通过对茗烟这一小人物形象的塑造,进一步完善了宝玉的思想性格与艺术形象。

参考文献:

[1]李昕.一介小厮 两名并出[J].社会科学战线,1983,(4):313-319.

[2]徐瀛.红楼梦论赞[M].北京:中华书局,2004:38-39.

[3]李鸿渊,奉旨亨.《红楼梦》茗烟与李贵形象比较研究[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219-223.

[4]孔昭琪,马建国.妙笔纵横闹书房——评《红楼梦》第九回“茗烟闹书房”[J].泰安师专学报,2002,(1):42-49.

[5]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M].北京:三联书店, 1983:168.

[6]胡文彬.察言观色随风转—茗烟之“滑”[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2):38-45.

[7]高时阔.精明的小廝 宝玉的知音[J].南都学坛,2004,(11):50.

作者简介:

王东营,女,汉族,黑龙江省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教学。

猜你喜欢

人物形象红楼梦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红楼梦》中的女性形象分析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作家阅读的方式
强化形象思维进行歌曲表演创作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