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体育教学对“健脑”的思考

2020-09-10王博

体育时空 2020年8期
关键词:健脑体育教学理念

王博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20)04-051-02

摘  要;现代体育教学主要以完成学生期末体质测试为主,导致学生在体育课中积极性不足,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在整个当代体育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健脑”即理论知识的传授,本文通过对当代体育教学现状的分析,总结教学中理论知识传授的重要性和不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为当代体育教学的改变提供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学;理念;教学变化

何为体育?谈到“体育”二字,让人联想到的一直是和身体锻炼相关的一切身体活动,不论是从新中国成立开始还是到现代体育的发展始终离不开以“健体”为根本目标,譬如在建国初期的军事体操训练;现代体育教学内容中指定完成的毕业考核项目:800米,引体向上,仰卧起坐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确实可以提高学生各项生理机能的表现,但是却没法将学生真正的带入体育广阔的学习领域之中。那么当代的体育教学到底应该是怎样的?

一、我国目前体育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体育是一个独立广阔的领域,现代体育教学却将其一直划分在了一个很狭义的圈子里,让一个集合了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医学的课程变成了用几项身体素质指标就能反映一切。这也使得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学生越来越不愿意主动从事体育运动,而是被动的去接受体育老师布置的任务,久而久之体育老师的教育积极性受到打击,对体育课教学也越来越敷衍。问题就在于不管是成为体育老师前高校的培养,还是2014年6月11日,教育部印发了《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明确规定一、二年级本科生体育必修课不少于144学时,开设不少于15门的体育项目,每节体育课提高学生心肺功能的锻炼内容不得少30%[1],其重点都在于“健体”而忽略了“健脑”。

“四肢强健,头脑简单。”这是对体育教师打上标签烙印最深的八个字。但是仔细的分析这八个字的侧重点,在于前一句“头脑简单”,所以现代体育教学更应该侧重在“健脑”。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随便抽出一个身材高壮的学生和一个身材瘦弱的学生进行短跑竞赛,毫无疑问前者获得胜利。但是当教师抛出问题:为什么高壮的学生可以赢得竞赛时?只有少部分的学生能够说出来一些表面层次的原因:1.获胜学生更壮更结实;2.获胜学生的身高更高,步子更大等。学生的回答没有错,但是却鲜有人提出是因为肌纤维类型的不一样;身体运动供能系统能量的输出不一样;肌肉耐受乳酸的能力不一样等一系列专业名词的回答。体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拥有良好的體魄,但仅仅只是强身健体,这样的体育教育是失败的。

二、理论知识传授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上述中提到在体育教学中应该教授运动解剖、运动生理、体育保健等理论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作为揭示人体运动奥秘之一的运动解剖学,是在人体解剖学基础上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形态结构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探索人体机械运动规律及其与体育运动技术关系的一门学科,其重点研究运动器官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这些都是运动的基础,通过运动解剖学知识的传授,学生能够充分的了解人体的肌肉骨骼;继而知道这些肌肉及骨骼有什么样的作用,在不同的运动中是哪些肌肉群和骨骼在帮助完成技术动作等。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教师一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学生人群都有一种天生对未知事物好奇心的属性,也正是这种好奇心推动着他们自主探究获得新知识,丰富自己的头脑。让学生入门的了解人体运动的奥秘,激发他们的兴趣,那体育教学就逐渐从一潭死水变得活络起来,学生更愿意去尝试教师布置的任务,通过教师布置的任务和他们了解到运动解剖知识相结合,感受肌肉骨骼的变化,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运动,间接的让学生自主的去强健体魄。

运动生理学知识的传授在体育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同样也是缺一不可,它与运动解剖理论知识相辅相成。运动生理学研究人体在体育活动和运动训练影响下结构和机能的变化,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变化的规律,以及形成和发展运动技能的生理学规律,探讨人体运动能力发展和完善的生理学机理,论证并确立各种科学的训练制度和训练方法。将运动生理学知识传授于学生,能够让学生明白如何更高效的锻炼。以肥胖学生人群为例,吃的太多,运动的太少才导致了肥胖,原因这么明显,为什么学生还是没有任何的改变?学生不知道怎么有效的控制自己的体重,肥胖学生都知道跑步可以出汗,出汗了说明身体的脂肪在被消耗,但是往往结果不尽人意。从运动生理学角度,人体有三大能源系统: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和有氧氧化系统。磷酸原系统,通常是指ATP和磷酸肌酸(CP)组成的系统,由于二者的化学结构都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故称为磷酸原系统;糖酵解系统,以动物肌肉组织中肌糖元的酵解过程为例。肌糖元的酵解作用,即肌糖元在缺氧的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的酶促反应最后转变成乳酸的过程。肌肉组织中的肌糖元首先与磷酸化合而分解,经过己糖磷酸脂、丙糖磷酸脂、丙酮酸等一系列中间产物,最后生成乳酸。而有氧氧化系统的作用就是将糖或脂肪在氧的参与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生成大量能量,使ADP再合成ATP。三大能源系统供能时间又是怎么样的,譬如在跑步过程的前6s中大部分是磷酸原供能,磷酸原功能减少。6秒后糖酵解系统开始为运动供能。到30秒时糖酵解成为主要供能系统。2分钟后氧化系统开始为运动供能,糖酵解供能逐渐减少,到30分钟时有氧系统供能比例达到最大。所以在适当运动强度下,每周从事3-5次的诸如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每次运动20min- 50min可以改善心肺适能[2],让肥胖学生不仅心肺功能得到有效锻炼,也下降了自己的体重。通过向学生普及基本的运动生理知识,让学生自主设计最有效可行的运动方案改善心肺功能调节体重,从而更愿意尝试对身体素质要求更高的体育运动。

体育保健学理论在体育教学中也不可或缺,体育保健学主要研究人体在体育运动过程中保健规律的一门学科。主要内容包括:体育卫生;保健按摩;体育伤病的预防和处理。主要任务是运用医学保健的知识和方法,对体育运动参加者进行医务监督和指导,使体育锻炼能更好地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当运动强度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学生肌肉因为糖酵解系统供能的原因产生代谢产物乳酸使得肌肉酸胀,一般教师在教学的结束之余会对学生进行一些拉伸练习,可以适当的缓解酸痛,但是学生中不乏缺少肌肉反应较一般学生更大的人群,那么简单的拉伸是完全不够的,教师通过一些按摩放松手法的教授,让学生在课后之余可以自主进行按摩放松,加快乳酸的代谢为下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也避免了在下一次课中由于肌肉受刺激程度过大导致的肌肉拉伤等问题。一旦不必要的运动损伤出现,学生都会产生一定的惧怕心理,开始渐渐拒绝锻炼,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不断下降。

三、不同教学方法对理论知识传授的有效性

现代体育教学模式主要示范法,完整练习法和动作分解法和练习法为主,使得整个体育教学中显得乏味又枯燥,学生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丧失学习的兴趣。不同的教学方法往往起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体育教学模式中探究式教学法和游戏教学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探究式教学法是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他们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实验、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主动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通过自主的探究让学生对体育理论知识有一层浅层的了解,体育教学中再加以解释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消化吸收有着更深刻的记忆。

游戏教学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融入于教学小游戏中,在激发起学生运动兴趣之余将理论知识传授给学生,既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也达到了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健脑”的目的。通过教师的引导,掌握一定的体育学习方法,然后,学生去发掘自身体育学习的潜力,获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升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效果[3]。

四、结语

总而言之,现代体育教学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了教学过程,通过“健脑”让学生在体育教学学习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教学中传授的理论知识的科学性,从而进一步的引导学生去尝试更多的身体运动,感受体育锻炼带来的身体素质各方面的变化,让体育教学“热”起来,让学生从中感受运动的快乐,所以在现代体育教学中“健脑”比“健体”显得更为重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冠以印发《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标准》的通知[Z].教体艺[2014]4号,2014-06-11.

[2]王健,何玉秀.健康体适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郭中玲.新课程标准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探讨[J].未来英才,2016(22):37.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健脑体育教学理念
健脑四原则
健脑解郁黄花菜
坑人的“健脑片”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