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德育教学的教学分析

2020-09-10李静

启迪·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学分析现状分析高中历史

摘要:高中历史的德育教育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历史的课程教学中,有许多学生可以学习的精神与品质,教师要将历史与品德教育整合,为学生提供妥合理德育教育,陶冶学生情操。德育教育是一个具有长期性、艰巨性、过程性的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做好德育的各项工作,认真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内心需求,积极宣传古代优秀文化,让学生都能养成尊老爱幼、明礼诚信的优秀品质。因此,本文就基于笔者自身教学经验,以高中历史德育为载体,对高中历史德育教学的教学分析的这一问题进行一番个人观点的说明与阐述。

关键词:高中历史;德育教育;现状分析;教学分析

高中历史道德教育课堂要不断完善改革,培养学生的品质,为学生播放爱国主义视频,为学生播放爱国主义视频以及为学生构建实践性的新课堂,丰富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个人品质上、社会定位上以及家国主义上都能得到教育,提升综合素质。

一、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知识时的现状分析:

从教师的教学能力上来讲,一些高中历史教师自身素质不够,在教学技能上,教师缺乏更完善的培训,许多历史教师更关注的只是成绩,对于学生的历史学习方法出现问题没有及时给出实际性的建设性建议,没有认真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教学模式单一,这样容易形成学生的应试思维,变成任务性学习。历史学科的思维没有养成,学生的学习质量就难以提升。

其次,当学生对知识产生兴趣时,教师的课堂才更容易开展。但一些学生对于历史不感兴趣,在课堂上走神,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内容,进而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引导学生从历史中增强爱国热情。

二、高中历史德育教学的教学分析

(一)为学生播放爱国主义视频,提升学生的历史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笔者认为应该通过对学生历史史实的讲授弘扬传统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思想意识。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播放一些爱国经典电影,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说《英雄儿女》《闪闪的红星》《董存瑞》等优秀作品,教师可以根据电影歌曲开展相关的主题班会,鼓励学生发言,小组讨论深化爱国主义的情感,还可以开展读后感、观后感等相关活动,组织全班同学参加爱国主题的活动。德育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历史教师需要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从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二)为学生构建合作形式的课堂,培养学生的个人高尚品质

高中历史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合作形式的课堂,培养学生的个人高尚品质。学生在合作中可以培养自己的品质,学生自由结组,小组成员之间的集思广益,互相商讨,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教学模式,加快了教学进度。教师提出合理问题,充分發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全体成员的积极性。高中历史课程考察记忆力的知识占据较多,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对事物辩证思考的能力,提升复习课的学习效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自主思考能力。

例如,在讲解《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的时候,笔者就为学生构建合作形式的课堂。教师除了要向学生讲授孔子的儒家思想之外,还可以向学生渗透孔子的孝文化思想。孔子认为:“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无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在孔子看来,所谓的“孝”不仅仅是家庭的一种伦理道德观念,也是社会伦理的源泉。教师要在历史教学的时候渗透德育教育,指导学生进行讨论,说一说自己身边的亲情和亲人,教学生在侍奉父母的时候,也要注重礼仪,在心理和言语上都要敬重父母和长辈。为学生构建合作形式的课堂,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个人高尚品质。

(三)为学生构建实践性的新课堂,让学生找到社会责任感

高中历史为学生构建实践性的新课堂,教师要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一直都是新课标的教学重点,新时代的中学生不能是读书的机器,历史教师要真正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发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发散思维,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从而实现寓教于乐,教学相长的理想课堂。学习不是单纯理论化的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构建一个具有实践性的课堂,将理论与现实进行统一,带领学生进行一些社会实践,实践的历史课堂是一个高效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多样的形式来了解史料可以更深入的体会史情,在课内知识掌握的基础之上在提升其他的历史学习,让学生找到社会的责任感。

优质的历史人文修养培育课应该类型多种多样,丰富多彩,高中生可以在多种类型的社会实践中加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人文修养,例如,我在教授《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一课的时候,就为学生播放了《甲午中日战争》这部电影,电影生动逼真的画面将同学们拉回到那个战争的年代,影片播放结束后,我鼓励全班学生写下观后感,以此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提升学生的正确价值观。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和展览馆,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加深学生的爱国热情。历史学习须有所思、学有所得。高中历史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实践性的新课堂,让学生找到品德的追求目标。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素质,高中历史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避免被传统观念所影响,要将学生放在课堂主体位置上,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方式将高中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出来,逐步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薄英华.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素养的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0(01):170-171.

[2]吴越,张云燕.人文旅游经济视角下的历史教学研究[J].经济师,2012(01):227-228.

陕西省咸阳市乾县第二中学 李静

猜你喜欢

教学分析现状分析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中学物理教学探究
基于学习任务分析的教学设计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