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育节开幕式中建设班级文化的策略
2020-09-10吕汝洁
吕汝洁
摘要: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主体,不仅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整个班级教育环境得以塑造的根本。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对于改善学生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行为转化能力、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辱感,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陶行知的三个教育基本点“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指导思想,以体育节开幕式中的班级文化构建为研究对象,探究具体的、可实践的方案,以期能够为班级文化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节开幕式 班级文化 建设
陶行知认为,教育需要紧紧围绕三个基本点进行,分别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紧紧围绕这三个基本点,实现集体与个体塑造的有机统一,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是现代化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体育节开幕式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通过开幕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道德教育、体育教育、审美教育融入其中,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生活文化、社会文化、教学文化的理解,有利于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三点合一的目标 。
一、 新时代班级文化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1.新时代班级文化的概念
班级文化是班级群体文化的简称,是作为社会群体的班级所有或部分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首先,它是一种个性文化,代表着班级的形象,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其次,它是班级全体师生共同创造的财富,是全体师生共同劳动的结晶。它通常由显性的班级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隐性的班级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交织而成。
笔者结合相关资料以及2015年以来的教育部门文件,认为需要对新时代班级文化的概念进行重新定义,以适应校园文化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新时代班级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时代性、社会性、生活性内容的融入为基本特征,以校园精神为指引,以促使学生行为和价值的正向塑造为目标的,教学与科研以外的一切文化活动”。
2.新时代班级文化的内涵
中国班级文化与西方不同,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第一,价值观差异。西方推崇个人主义价值观,中国则宣扬集体主义价值观。第二,培养方式差异。西方主张学生主导型培养方式,中国主张教师主导型培养方式。第三,侧重点差异。西方侧重于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则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
步入新时代后,我国在班级文化建设上应该取长补短,汲取西方校园文化建设的经验,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对班级文化的内涵进行重新界定。现代化班级文化应该是学生个人价值与集体价值融合、教师主导培养模式与学生主体培养模式融合、理论与实践融合的班级软实力的集中体现。
二、运动会开幕式中班级文化的表现
1.外在文化
体育节是以学生为主体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为数不多的活动项目。在体育节开幕式中,处处体现出各个班级的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成果。
在环境文化中,校园体育节开幕式所追求的是一种整洁、优雅、舒适,符合学生阶段审美的赏心悦目的环境化仪式感。开幕式中高质量的环境建设,对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在行为文化中,运动会开幕式所体现的是班级之间、同学之间的相互协作,丰富的文艺演出、运动员的入场仪式等,均体现出庄严、肃穆之感,有利于学生展示自我风采、赢得尊重、获得肯定。在制度文化中,开幕式所体现出的是一种井然有序的场景,其展示的不仅是班级制度的约束力,也展示了学校制度的约束力,有利于帮助学生矫正不良习惯,促进学生认知成长。
2.内在文化
体育节开幕式不仅体现出校园基础设施、校园环境、校园制度等表象文化的特征,也处处体现出学生的价值观认知、思维、精气神等内在文化的特征。在精神文化中,开幕式所体现出的是班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让学生在追求运动梦想的同时,感受精神文明的熏陶。
在价值观认知方面,体育节开幕式中每个班级所设定的班级目标、班级口号、班级追求等,均反映出学生对道德、合作、团结、凝聚力的理解。在思维方面,体育节开幕式可以体现出每个班级不同的人文特色,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力以及思维模式,这是班级教育潜移默化的体现。在精气神方面,体育节开幕式时学生的状态以及心理素质、行为等,均体现出学生的精神,如无私奉献、互助、友爱等。
三、体育节开幕式中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
1.生活化布局,增强代入感
运动会开幕式是增强校园文化影响力,塑造学生价值观的重要渠道。体育节开幕式中的生活化布局,可以增强学生的代入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符合陶行知所说的“生活即教育”的目标。
生活化布局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每个班级充分发动学生,利用生活中的各种材料,搭建属于自己班级的、特色鲜明的场景。比如,可以号召学生利用废旧垃圾制作彩船、标语等物件,在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的同时,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
2.与社会互动,增强生存力
在校园体育节开幕式中,班级不应当作为一个封闭的体系,应当遵循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的理念,鼓励学生通过开幕式与社会互动,增强其对社会的适应力以及社会生存能力。比如,在开幕式班级经费支出上面,可以要求学生自主组队,在家长和教师的监督下,走向社会寻求帮助,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筹集资金,拉取赞助,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出售门票和入场券的形式,锻炼实践能力。
3.教學做合一,增强转化力
体育节开幕式可以充分反映出一个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如组织能力、协作能力、生活能力、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借助体育节开幕式,充分贯彻“教学做合一”的理念,是素质教育环境下教师必须要做的。
在教方面,通过体育节开幕式讲话、口号等,让学生了解体育精神,了解未来人才需求趋势,对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在学方面,可以让学生模仿和制作各类道具、撰写演讲稿等,增强学生的理论知识迁移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做方面,可以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由学生自主组队,完成开幕式所需要的各项准备工作,保证开幕式的顺利进行。
4.信息技术应用,增强反馈性
班级文化建设不仅需要“输出”,也需要“输入”,在体育节开幕式中,可以充分借助各种现代化科技,了解学生的活动动态,跟踪记录每次开幕式学生的需求变化,帮助学生寻找自己的不足。这对于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欠缺改进,具有现实意义。同时,通过视频、音频剪辑等,让学生了解自己在开幕式中所扮演的角色,对提升学生的分工能力以及对个人价值的肯定具有重要意义。
班级文化建设无处不在,无处不需。校园体育节开幕式是班级文化建设综合体现的主要阵地,其不仅融入了体育精神、艺术精神,还融入了人文体验,对发挥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塑造学生正向的情感认知,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必须充分借助体育节开幕式,增强班级文化所带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加深学生对班级文化的理解。
参考文献
[1]杨明佑,黄善,谢连杰.学校文化建设中民族传统体育开展的策略[ J ].体育师友,2019(4).
[2]鲁虎贤,陈甜甜,周涛.从参与者角度探究高校运动会开幕式团体操表演的作用[ J ].当代体育科技,2018(6).
[3]王晓霞.让中华传统文化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底蕴[ J ].吉林教育,2018(3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