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课文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2020-09-10李长青
李长青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发现一些学生写不好作文,甚至怕写作文。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信心备受打击,写作热情被磨灭。其实,一线教师平时接触的语文课文就是很好的写作教学范本,要重视教学做合一,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表达方式,带领学生逐步爱上写作、写好作文。
关键词:课文教学 表达方式 写作技巧 写作能力
调查发现,校园里流传这样一句话:“中学生有三怕:一怕周树人,二怕文言文,三怕写作文。”其中,写作文又是最可怕的。学生的作文不是没有中心,就是无病呻吟,甚至有些学生语句都不通顺、表情达意不清楚。
教育家陶行知讲,“教学做合一”。一线教师开始思考,初中语文教学不能就课文教课文,不能只讲知识,不讲方法,不能只重人文性,忽视工具性,而是要既重学更重做,既“得意”更“得法”,帮助学生消除畏惧心理,积累写作素材,习得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能力。
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性
“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为人之道。”写作能力是自我表达、人际交往的基本需要,也是个人事业发展、现代社会进步的必备能力。如果说,阅读是“吸收”,那么写作则是“输出”。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对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要求也越高。因此,把文本当作“例子”,在初中语文教学突出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进而传授为人之道,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生活是社会生活的起点”“改造社会环境要从改造学校环境做起”。通过写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可以传达学生对周围环境及社会的认知,同时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语言的匮乏、知识的不足,从而有意识进行大量的阅读,增加知识储备,更自觉地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更顺畅、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及时记录。因此,学校和语文教师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策略
写作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实践,包括整理素材、文章立意、草拟提纲、遣词造句、修改完善等环节,思考和表达的是对社会、对自然、对人生的直接感受、深层体验和辩证省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的前提条件是吸纳、收集、思考,总结是充分占有资料、提炼中心思想、打磨文本结构、选择写作方法,可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线教师常讲“厚积而薄发”,写作材料的积累既可是碎片化、分散式的,也可是整体化、集中式的。积累素材的渠道丰富多样,既可以来源于“有字之书”——书本,包括课文;也可以来自“无字之书”——生活,包括自我的和他人的生活,或影视作品、网络。其中,课本素材的积累最为便捷。而且,教材选文经过层层论证与审核,通常具有文质兼美、情理交融的特征,是古今中外文章的典范。一线教师要用好教材这个重要资源,通过课堂主阵地,帮助学生积累充足的写作资料,掌握过硬的写作技巧。
1.语文教学中写作材料的积累
初中语文课本大多选用名家作品,无论从感性上,还是理性上,都是可资借鉴和应用的写作源泉。学生可以从中积累神话传说、名人轶事,如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可以积累山川胜地、民俗风情,如《苏州园林》《美丽的西双版纳》等;可以积累俗语谚语、成语典故,如《赤壁》中铜雀台的典故等;可以积累优美词语、名言警句,如《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等。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摘抄经典的语句,还可以指导学生诵读,再让学生或引用、或仿写,学生的语言自然会逐渐美起来、亮起来。
2.语文教学中写作方法的积累
写出好文章,不仅要有优美的语言、丰富的素材、翔实的案例,还要有把语言、素材和案例组织起来的结构和技巧。如果没有整体上的结构安排、细节处的技巧运用,纵使有再多优美的语言、丰富的素材和翔实的案例,也堆砌不出一篇美文,更炮制不出经典。写作技巧犹如“骨架”,写作素材如同“血肉”。只有两者完美结合,才可能写出让人叫好的作品来。常见的写作技巧有欲扬先抑、点面结合、伏笔照应、托物言志、借古諷今等表现手法,及比喻、夸张、排比、反问等修辞方法。
(1)在课本中“走一个来回”,学习紧扣中心选材
文章写作要有明确的中心,紧紧围绕中心选择合适的材料。如《我的老师》一文选取七件典型事件来记叙,七件事情看似凌乱,但因为作者按照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假期的顺序,详略得当地安排材料,突出了“最使我难忘”这一思想感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应让学生知道,在写作文时可以选择一件事情详细地表达主题,也能选取几件事情多角度反映主题,不管采用哪一种形式,只要能够突出文章中心即可。
(2)在课本中“走一个来回”,学习谋篇布局技巧
作品结构等同于人的“脸面”,谋篇布局好不好,直接影响作品的质量。我们常说的“流水账”就是谋篇布局失败的一种体现。教材选文中就有众多关于谋篇布局技巧的范文。比如,朱自清的作品《春》就是谋篇布局成功的典范之一。课文采用总、分、总的写作方法,围绕“盼春、绘春、赞春”摆布文章结构、安排表达顺序。作者在开头简要表达了热切的盼望之情,主体部分则用“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等五幅图景,描绘美妙的春天,展现春天的勃勃生机。最后作者用排比句,赞叹春的“新”“美”“力”,整篇文章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教师要带领学生多多体会课文,特别是结构特别清晰的、非意识流的课文,从中总结分析谋篇布局特点,例如开篇点题、承上启下、前后呼应、双线并进等技巧,如时间顺序、空间转移顺序、总分总顺序、事情发展顺序,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在课本中“走一个来回”,学习多种描写技巧
一座房子光靠漂亮框架还不行,内部装饰也不可或缺。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人物描写与景物描写,就相当于写好作文的内部装饰手段,教师有必要引导学生用心捕捉、学习内化,体悟如何运用描写技巧、如何展现人物形象。如《一面》这篇课文中,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几次集中刻画鲁迅先生的外貌,突出先生“瘦”但很有精神的特点,表现他顽强的精神,把一生都献给了革命事业的崇高品质。也有文中对人物进行多方面、多角度刻画的,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对父亲外貌和动作进行描写,形象刻画出一位疼爱子女的父亲形象。这些描写都让读者对作者笔下的人物形成了深刻的印象。语文课文中也不乏写景的名家美作,如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其中对“阳光朗照下的山”的描写,按照空间顺序,采用多种修辞进行描绘,让人久久难以忘怀。一线教师在教学这样的课文时,可以让学生先赏析、品评,说出优点,取其长处,然后及时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片段写作训练,加强学生对这些写作技巧的学习。
写作是科学性、艺术性、综合性兼具的课程,写作能力的培养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可能一蹴而就。一线教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细心,手把手地教,实打实地帮,既教知识,更教方法,让不同学力的学生以不同步伐、不同速度,在日积月累中增强写作自信,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吉才.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J].教学与管理,2018(20).
[2]孙立红.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探微[J].课程教育研究,2019(2).
[3]李金德.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之素材积累引导策略分析[J].课外语文,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