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运营模式比较优势分析

2020-09-10黄海容

体育风尚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服务外包比较优势高校管理

黄海容

摘要:高校管理工作中,体育场馆的运营与管理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体育场馆本身的发展,乃至高校的形象展示与整体规划都非常关键。现准备在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的背景之下,指出这种运营模式的内涵以及表现优势,并进一步说明相关表现优势的深层次原因,最后对于如何纠正体育场馆服务外包运营模式中的突出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管理;体育场馆;服务外包;运营模式;比较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陆续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方针,以使学校体育硬件设施得到发展,如1978年教育部、卫生部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学校体、卫生工作的通知》,1995年国务院发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等,都提及了发展学校体育,在政策上保障学校体育设施建设的内容[1]。与此同时,国家也切实将大量资金投入于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工作中来,这让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尤其是高校体育设施得以迅速发展,而时至今日,大量高校体育场馆如何进行管理与运营,则成为摆在新时代背景下一个值得思考的新课题。

一、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运营背景

在国务院《全民健身计划(2016——2020)》里面提到:“要进一步盘活存量的体育场馆资源,做好已建成的全民健身場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与此相关,《“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中,也有相关的表述。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新时代高校体育设施管理部门应当形成更为稳定、更有效率的运营模式,学校其他部门及管理者也应与之相配合,积极谋求探索开放度更高的体育场馆运营模式,并使该模式与本校基本运营管理思路相一致[2]。一般认为:应当鼓励学校开展学校管理为主,政府购买服务与委托第三方专业组织运营为辅,进行多种运营方式相结合的尝试。在此过程中,各项政策性文件已经明确提出政府及社会有关部门对于相关工作调整创新的支持,比如在《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里面提及的培育体育社会组织,支持体育社会组织实体化运作等内容,都非常明确地说明了这一点,这些均给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运营提供便利条件。

二、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运营内容及主要环节

服务外包指的是行为主体把自身工作中一些非核心的,可由其他行业从业者参与的业务,由传统业务体系中抽离出来,用外包的形式交给其他从业者来运作,从而达到优化服务、节约成本、重组价值链的效果。现在,很多地区的高校体育场馆已然注意到这方面的变化趋势,主动选择打破既定经营和管理模式,以便实现理想的场馆运营优化状态。

(一)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运营内容

高校体育场馆是典型的基础性投资,此类投资的规模较大,而且回收周期很长,在运营期间维护费用很高,一直以来,高校体育场馆的投资与维护都有赖于政府的资金投入,所以体育场馆也必然肩负着服务于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因而高校体育场馆要以多元化发展路径的开拓创新为契机,尽可能通过灵活的经营模式,找到经济发展与社会效益的平衡点[3]。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高校系统中总计有体育场馆近30000个,约占国内体育用地总数的4.2%,然而受限于高校的非营利性特点,体育场馆往往以满足学生体育技能学习为主要用途,为了合理利用场馆资源,高校的体育场馆也逐渐接受承接体育赛事和商业演出的形式,但承接比例有限。

(二)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运营主要环节

如基于价值创造的角度进行分析,外包主要是把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以及与场馆资源直接相关的体育文化、伴生服务活动等部分或者全部内容向外转移,用于取得资源最大利用效果。一般认为:对高校体育场馆服务进行外包,主要涉及的环节有:外包内容和定价的确认、承包方资格的审核、责任承担、活动监管等。首先,高校参考自身在体育硬件设施方面的特色,将之划分成核心和非核心的内容,对外包对象进行研究。其次,按照外包对象具体内容对承包方是否具有相应资质与能力进行分析。然后,要在明确承包方可否再继续分包的前提下,使场馆内可能出现的伤害事故等意外情况有清晰的责任划分细则,以此约束双方行为。最后,高校要负有对体育场馆外包过程中的监管、评价责任。

三、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运营模式的认可

通过考察体育场馆服务外包运营的高校情况,可以发现学生及社会各界普遍对这一运营模式表现出了认可态度。

(一)服务外包运营情况

如表1所示,本市虽有十余所公办本科院校,且各校体育场馆资源都比较丰富,然而在这些本科院校中,只有5所高校的外包运营情况比较规范化,占比不足50%,从上表能够知道:在五所高校的外包场馆里面,主要以游泳馆、羽毛球馆、健身房、乒乓球馆为主,均属室内场馆。通过调查了解到,未进行体育场馆资源外包的高校,主要原因涉及了场馆资源剩余不多、运营时间不合理等情况,比如某高校体育场馆尚不能满足本校师生使用需求,而某高校室内羽毛球馆由本校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在寒暑假时间闭馆。

(二)对服务外包运营模式的认可程度

表2、表3所展示的是学生与外界对于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运营模式的认可程度,两表数据来源为2019年所做的一次调查。

如表2、表3所示,对5所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外包运营的满意程度较为理想,其中持不满意态度的学生与社会人士所占比例不高,达到一般满意程度以上者均高于90%,因此可以认为,不管是高校学生,还是一般社区居民,均赞许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外包运营,支持的原因主要包括场地设施可以满足锻炼需求,服务态度较好,卫生状况理想,收费合理等。

四、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运营模式的优势

上面调查结果所显示的是,学生与外界对于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运营模式的高度认可,认为,之所以认可程度较高,与体育场馆服务外包的比较优势直接相关,兹对优势分别讨论之。

(一)运营绩效的提升

体育场馆是一种特殊的公共体育服务产品,其作用之一正在于大众健身服务,因为体育场馆在平时运营和维护时需要大量开支,若只关注服务功能而忽视市场开发,则场馆运营将会面临极大的资金压力。现在我国体育场馆包括企业性质场馆和事业性质场馆两种,利用服务外包的形式,高校体育场馆运营机构可以融这两种性质为一体,进一步确认自身理想的发展方向,切实改变原本存在的场馆规模大、场馆位置偏、体育赛事少等情况,充分发挥出服务群众健身作用[4]。对于外包服务而言,场馆管理者完全可以借此机会,集中优势资源用于本体业务的拓展,对处理好现在场馆发展的突出问题具有明显作用,运营绩效的提升指日可待。

(二)运营成本的节约

体育场馆运营成本巨大,无论是设备支出还是各类费用,以及由此造成的成本损耗,都非常值得重视。利用服务外包的形式,把自身工作中一些非核心的,可由其他行业从业者参与的业务委托给专业外部公司,则是节约资金投入,减少成本支出,以及节约机会成本的有效形式,特别是由服务供应商统一组织的服务人员,对人员的专业培训等,都是减少场馆支出的有效形式,节约的运营成本用于其他更有价值的場馆形象改善工作将更有价值,更有利于学生与社会各界满意程度的提升。

(三)管理规范的促进

现在包括高校体育场馆在内的体育场馆设施缺少清晰的服务标准,直接导致各高校体育场馆服务意识薄弱、服务质量偏差,一些人员对于体育场馆的服务供应属性没有概念。而当服务外包模式被引入之后,利用和专业服务供应商的对接形式,通过外部引入的形式,持续提升员工服务意识与服务水平,达到管理规范的促进效果,也就是说,长期服务外包实践以后,高校体育场馆能够主动制定与自身发展相适应的业务流程、管理体系、服务标准等,这对于后续的基础设施建设、人力资源能力发展、项目管理能力进步等都具有极强的推动效果。

(四)场馆人员的精简

高校体育场馆多数具有事业单位性质,人事问题比较普遍,比如人员引入和退出机制不够完善,在绩效考核方面的体系化建设工作也不尽如人意,直接造成了场馆一直以低效状态运转。另外,按照国务院推动事业单位改革指导意见的要求,人事问题的解决在体育场馆建设工作中的重要性非常突出,只有真正解决好这一问题,才能避免人员闲置。让养老、医疗、保险等福利支出的节约成为可能[5]。根据上述理由,服务外包形式,恰可以发挥出其自身优势,如在没有比赛时仅安排平时工作人员即可,这样可以真正减少人员费用支出,对于人力资源效率的提升大有好处。

五、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运营模式的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

高校体育场馆建设与发展过程中,服务外包是一项关键工作,目前采取这项工作的高校体育场馆,已经受到来自学生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较高的认可程度,背后有多项运营优势相支持。但通过观察采取服务外包模式的体育场馆情况,可以发现其所面临的问题依然比较突出。主要问题集中于几个方面,其一是核心服务内容和非核心服务内容之间的冲突,无论是发包方还是承包方,均对减少投资和规避风险有所要求,因此会造成二者的立场差异,二者将有可能就核心服务内容和非核心服务内容发生争执;其二是对承包方进行筛选的过程倾向于形式化的方法,缺少对于承包方在专业资质和经济能力方面的科学分析,因此有可能造成缺少场馆运营经验的主体接管服务问题;其三是服务外包的合同约束力偏弱,造成场馆多次转包与分包的现象屡有发生,与此同时对于非营利性的高校组织群体来讲,如何监管与评价服务外包过程也是一个难点,这个难点问题的解决,高校表现各有不同,总的来看差强人意。

(二)建议

根据上面所提到的高校体育场馆服务外包运营模式的问题,建议通过下述几种方式加以优化,以便让高校体育场馆获得更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进一步增加学生与社会的满意度。首先,应当使高校体育场馆在进行服务外包时,突出核心服务内容与服务功能的定位,也就是说,高校的服务外包模式探索工作,应当在保证核心服务内容与服务功能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学校教学、常规训练、体育赛事的需求应当得到充分满足,即核心服务内容和非核心服务内容不能相冲突[5]。其次,高校要对服务外包承包方的资质进行全面审核,实际操作过程中基于场馆结构特点与校园体育文化特点的考量,以科学审慎的态度审查外包候选承包方资质,并对其从业经验等进行全面了解,做好关于运营成本、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等方面指标的评估。高校要对服务外包内容作出详细约定,在符合法律要求以及尊重校园体育文化特点的前提下,在合同中明确发包方与承包方各自的权利、义务,并列出违规行为的描述,违约责任的处置及赔偿等方面的要求。最后,高校应当构建形成必要的沟通与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一方面保证沟通与监督管理机制与法律、法规要求的竞争、回避机制一道,共同确保承包过程的公正性,另一方面保证场馆外包服务期间得到有效的监督管理,避免在此之后对于外包内容的放任问题发生。

参考文献

[1]曹学智.对全国第二届青年运动会场馆赛后利用的研究[D].太原:山西大学,2019.

[2]朱佳滨.我国体育场馆研究概述及发展趋势[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9(5):72.

[3]吕涛,王寿辉.新形势下普通高等院校体育设施社会有偿服务因素优化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9(5):23–24.

[4]邱启亮.昆明市高校体育场馆资源外包运营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5]廖成涛.广州市居民小区游泳池外包运营模式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6):34–36.

猜你喜欢

服务外包比较优势高校管理
新时期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探讨
基于差别优势和比较优势的企业竞合效应研究
扩大生产性服务业外包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城管服务外包引出城管权力扩大问题分析
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与完善
优化供给结构对消费效用的影响分析
如何建构高校管理干部队伍素质
基于CDIO的服务外包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