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图谱的我国校园足球研究可视化分析
2020-09-10陈玉佳
陈玉佳
摘要:通过运用Cite Space,對2008—2020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以“校园足球”为主题的核心期刊进行可视化分析,绘制相关知识图谱。结果发现:校园足球相关研究发文量呈递增趋势,初步形成了小规模的研究团队,研究机构网络群呈南北格局。研究热点多元化,从顶层设计研究,到对国内外先进经验的启示与借鉴,再到我国具体的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实施困境和策略探索;同时,不同热点在不同时间点上向具体类目上有所侧重,使得校园足球研究呈现出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关键词:校园足球;可视化;知识图谱
以北京奥运会为转折的大众体育发展,标志着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为实现健康中国梦、体育强国梦提供了有力保障。校园足球相关研究自然成为当下热点,因此,对校园足球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梳理和审视,全面了解校园足球发展动态、热点及趋势显得尤为重要[1]。
一、发文量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2008年至今,“校园足球”相关发文量呈现出整体增长趋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3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初步启动阶段(2010年之前),此阶段核心期刊发文量为1篇。第二阶段为快速增长阶段(2010—2014年),此阶段核心期刊发文量为69篇。第三阶段为爆发阶段(2015—2020年7月),此阶段核心期刊发文量为280篇,预测到2020年底发文量达到332篇(来自CNKI预测数据)。
分析文献增长趋势,同时结合不同阶段时代背景,不难发现“校园足球”主题研究同我国足球发展理念、政策法规密不可分。我国竞技足球的职业化改革及长期的金牌奥运思维,致使国内多数学者将研究重点放在竞技体育、职业足球上,校园足球研究相对不足。随后《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的发布,使得校园足球相关研究迅速成为当下热点。然而随着我国足球竞技成绩不断下滑,校园足球的研究也出现下降趋势。直到国家正式出台《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等相关政策,并确立其教育本原,校园足球发展回归正轨。
二、作者特征分析
研究者相关主题核心期刊发文的数量一定程度上反映其知识产出的能力和领域贡献力。根据普莱斯定律(N=0.749)可以算出3篇及以上发文量即为高产作者[2]。核心期刊发文量前十的作者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校园足球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但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高产作者中几乎没有中小学校园足球一线教师,这点值得研究者深思。根据图1,校园足球研究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些团队,如张廷安、孙科、董众鸣、毛振明等为核心的合作团队,进一步分析发现合作团队呈如下特点:(1)合作团队成员规模较小,多为2~3人合作群;(2)从团队成员所属脉络来看,团队成员间关系以同事、师生、校友为主;(3)研究者之间连线较少,且节点分散,表明研究者校际或跨地区合作网络不够紧密。
三、研究机构特征分析
可视化分析可知,我国关注校园足球主题研究的科研机构数量众多,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以24篇位列第一,其次是15篇的北京体育大学、14篇的北京师范大学体育与运动学院、9篇的首都体育学院、华南师范大学等4所高校体育院部都以8篇的发文量位列第五。通过进一步研究机构网络图谱,不难发现,校园足球研究机构形成了南北格局分明的两大机构群,北以北京体育大学为核心、南以上海体育大学为核心,两大机构群内联系相对紧密、群间联系相对薄弱。
四、研究热点分析
相关学科知识内在的联系程度可以用关键词的关联性来解释,通过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的绘制,可以很好的分析相关研究热点及其演变[3]。通过绘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见图2)分析校园足球当前的研究热点,并做推论。
(一)基于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等的顶层设计研究
关于校园足球顶层设计,毛振明等研究者认为其核心内容有两个方面:改革体制、重构机制,提出教育部门推进和主导、科学布局、疏通人才出路、建立联赛的发展校园足球四大方面[4]。张廷安等人提出理清校园足球本质内涵,重视教育本义[5]。相关研究者达成一致的是:校园足球顶层设计应以制度创新为动力,形成新的发展机制,创新校园足球开展方式;打通升学通道,提供多元的发展路径;以大学足球为引领,激发校园足球活力;以精品赛事为抓手,积极引到和宣传,引进社会力量参与校园足球发展;在升学制度、经费、教练员引进与培养等方面建立保障,可持续地开展校园足球[4、6]。
关于校园足球教学改革,王登峰等研究者认为校园足球改革并非“一刀切”,而应顺应体育教学改革总体趋势,大力推进“一校一品”和“一校多品”的教学改革模式和在此基础上的改革创新。建立分层次教学体系,促使大部分学生能够参与足球相关活动(教学、训练、比赛、宣传、欣赏等)[7]。
(二)基于国内外校园足球等先进经验启示研究
研究者通过对先进地区(如北京、上海、临颍)、先进学校(如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进行分析,梳理先进经验,从而为中国校园足球的全面发展提供经验和发展路径[8]。此外,对国外校园足球发展先进经验的总结同样能启发我国校园足球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组织运行、竞赛体系等方面的发展。研究者详细梳理了德国、日本等国外校园足球开展的先进经验,同时结合我国制度现状和校园足球发展特点,在幼儿足球后备人才储备、人才培养模式、竞赛体系管理、足球文化培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发展路径。
(三)基于校园足球具体实施中的“现状—问题-对策”范式研究
关于校园足球特色校建设方面的现状—问题—对策研究,主要围绕特色校遴选条件、程序、目标定位、任务等方面展开。杨献南等提出特色校仍存在遴选标准的合理性偏低,复审标准导向不明确;遴选审核过程缺乏严密性,缺少审核前的实地考察;区域布局以及不同的学段分配比例不平衡,缺乏整体系统规划;功利主义趋于扩大,缺乏引导与监管等问题,分别从管理标准、遴选审核、布局规划、发展监管等方面提出对策。
同时,校园足球教学方面的现状—问题—对策研究也同步展开,研究者们分别从教学训练、竞赛体系、场地设施、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论述。分别针对上述几个方面具体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对策方案。例如提出“游戏+竞技”的教学模式、动态分层的足球课堂教学模式等。
五、研究焦点时序分析
为理顺校园足球研究的整体发展轨迹,通过绘制研究热点时序知识图谱(见图3),以展现该领域研究发展轨迹及趋势。
足球改革聚类是自2008年以来研究者持续关注的热点,研究者从早期关注校园足球文化到体教结合发展模式,再到对职业足球、足球改革和制度保障的进一步分析,再到近几年青训体系和体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探究,均给予了高度重视。2009年,自《通知》发布以来,研究校园足球主要围绕校园足球本质、竞技体育、创新、政策工具、中国足球等几个聚类展开。而对青少年足球、体育管理两个聚类的关注则起始于2012年。此外,女子足球、校园足球体系两个聚类也分别在不同时间点得到了研究者的关注。
六、结论
校园足球自2008年以来,相关研究发文量呈递增趋势,初步形成了小规模的研究团队,但团队间合作网络不够紧密,从而导致研究机构网络群呈现出以上海体育学院和北京体育大学为核心的南北格局;研究热点多元化,从顶层设计研究,到对国内外相关经验的总结与探索,再到国内校园足球的发展现状、实施困境和策略探索;同时,不同热点在不同时间点上向具体类目上有所侧重,使得校园足球研究呈现出广泛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参考文献
[1]孙科.认知·体系·方向——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杜兆才谈中国足球振兴[J].体育学研究,2018,1(06):88–94.
[2]于波.基于CiteSpace Ⅲ计量的我国校园足球研究:动态、热点与趋势[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8,41(05):40–45+51.
[3]陳悦,陈超美,刘则渊,等.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02):242–253.
[4]毛振明,刘天彪,臧留红.论“新校园足球”的顶层设计[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49(03):58–62.
[5]张廷安.开展校园足球活动需要理念引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08):112–117.
[6]贾珍荣.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10(12):57–59.
[7]王登峰,樊泽民.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发展综述(2015—2017年)[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8,42(04):1–6.
[8]王崇喜,陈治.校园足球运动县域推进体系的构建与实践探索——以临颍县校园足球发展工程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04):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