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国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集体花球项目成套编排分析
2020-09-10孙伶玉
摘要:舞蹈啦啦操是一项在音乐的伴奏下,运用多种舞蹈元素的动作组合,结合转体、跳步、平衡与柔韧等难度动作以及舞蹈的过渡连接技巧,通过空间、方向与队形的变化表现出不同舞蹈的风格与特点,展示运动舞蹈技能以及团队风采的竞赛项目。2013 年 5 月 ICU 正式被国际单项联盟协会认可,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的啦啦操单项官方体育组织,我国啦啦操锦标赛集体花球成套现行ICU国际规则。在ICU规则下花球总分为100分,其中编排占了30分,是构成成套动作的必要因素。通过对2019年全国大学生啦啦操锦标赛集体花球项目前10名成套编排的调查,探究我国成套编排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其发展趋势,为今后我国舞蹈啦啦操的比赛训练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集体花球项目;编排;啦啦操锦标赛
在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中,“动作编排”为固定组合的构成,对比赛成绩有着直接影响的是“编排”水平的高低与技术的好坏,在《2017-2020周期啦啦操竞赛规则》中,花球啦啦操总分是百分制,共由9名裁判进行打分,而编排的分值占到其中的百分之三十,说明编排在其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完整成套的编排是教练员协同运动员根据其竞赛规则、项目特征、项目发展趋势、运动员竞技能力、编排规律等,融合花球风格的舞蹈动作、服装道具和音乐素材等元素,在训练过程中和参赛过程中进行联想与概括,提炼与加工并有机组合成为一个整体性与创造性并存的一项活动。可见,如何快速提高我国啦啦操花球成套动作的编排水平,缩短与国际之间的差距,是我国花球啦啦操赶超世界强队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2019年学生啦啦操锦标赛集体花球项目音乐选择及创新水平的研究
成套动作中创新的编排主要从三个部分体现出来,第一是从结构上、第二从动作的表现形式,第三从运动员之间的配合与协作新关系、新形式中,以此三部分构成了一整套完整的艺术效果作品[1]。此次啦啦操锦标赛集体花球前10名成套动作编排的创新性的薄弱点主要体现在成套动作主题的创新、舞蹈动作的创新、难度连接动作的创新和托举动作的创新等方面。在今后的编排过程中,应不断的在成套动作的主题上、编排思路上、动作的合理安排上、空间层次变化和队形变化的运用上进行大胆的创新,编排出独树一帜、新颖别致、标新立异的成套动作,才能在比赛中获得独创性和创新性的加分,才能在比赛中占据优势。
音乐是传达作者思想感情,表现生活感受的一种时间艺术,通过有组织的音调的流动性来创造艺术形象[2]。在花球啦啦操成套动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反映着成套动作的情绪,决定着成套动作的节奏。2019年啦啦操锦标赛集体花球前十名队伍的音乐大部分由多曲目剪辑合成,音效的使用还要更加增强声音的频率动态,营造场面的真实感和气氛。打斗等音效,使成套动作的音乐在原有的基础上更加热情、丰富,提高音乐的厚重感,増强听觉上的响度。
二、2019年学生啦啦操锦标赛集体花球项目视觉效果的研究
集体花球前10名成套动作通过造型与队形,空间与方向这四种类型的变换,同时附加上适当的运动负荷,来表现参赛运动员们的激情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而这造型与队形,空间与方向的四种变换是视觉效果编排的集中体现。视觉效果是构成成套动作编排的重要环节,也是竞赛中裁判员对成套动作编排评判的关键巧容[3]。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成套动作的编排。
在队形变化上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观赏性和视觉冲击力。在空间层次变化上要加强形式的独特性,转换衔接巧妙,这样多样化的层次变异组合会为成套动作添彩,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开始于结束造型要加强与主题思想相呼应,且新奇独特,使成套动作的艺术美与独特美,技巧性与创意性得到完美的展现。
三、2019年学生啦啦操锦标赛集体花球项目难度动作的研究
对啦啦操难度动作的描述有很多种,综合来讲是指在能力水平的测评中,把它当做衡量成套动作完成质量的重要指标,通过测试成套动作简单或复杂的难易程度,来评定成套质量的一个指标参数[4]。2019年学生啦啦操锦标赛集体花球前10名的难度动作,编排中根据男性运动员爆发力强、速度快等特点加入了大量的跳跃类和转体类的难度动作,不仅提升了难度总数同时也加大了成套动作的观赏性。第四名至第六名隊伍的难度数量明显低于前三名队伍的数量,可见成套编排中难度动作数量的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竞赛成绩。
因此,我们要加强成套动作难度分布的均匀性,主要加强转体类难度和跳跃类难度的训练,提高竞技能力和艺术修养水平。
参考文献:
[1] 2017年全国啦啦操竞赛规则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2017.
[2]康思斯.舞蹈啦啦操编排艺术研究[D].成都:成都体育学院,2012:13-22.
[3]周煜.国际规则下舞蹈啦啦操艺术编排的研究[D].西安:西安体育学院,2012:5-23.
[4]郭淼,董文华.舞蹈啦啦操成套动作编排的研究[J].体育世界,2012(11):122.
作者简介:孙伶玉(1994-),女,蒙古族,河北承德人,硕士,学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与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