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北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与传承路径研究

2020-09-10卢小丽熊芳

湖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湖北传承

卢小丽 熊芳

[摘 要]湖北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红色文化依然发挥着重要的功能。本文从湖北红色文化的内涵及特征出发,阐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湖北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聚焦当前湖北红色文化存在资源碎片化、景区同质化、价值商业化、产出低效化等问题,新时代要传承湖北红色文化,不仅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还要做好湖北红色文化的保護、开发、传播、转化。

[关键词]红色文化 价值 传承 湖北

[中图分类号]D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2803(2020)01-0061-07

[收稿日期]2019-12-11

[作者简介]1.卢小丽,十堰市委党校教师;2.熊芳,十堰市委党校教师。

一、湖北红色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从广义上来讲,湖北红色文化是指革命战争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共产党党员、民主党派成员、华侨、先进知识分子等爱国人士带领人民群众以先进思想为指导,在湖北地区创建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区别于其他文化,湖北红色文化具有资源的区域性、文化的时代性、人员的广泛性三个主要特征。

(一)资源的区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空间维度不同,创造的革命文化是有差异的,带有一定的区域特色。单从红色资源的行政区域划分来看,湖北红色文化资源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因武昌辛亥首义、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黄麻起义、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中原突围等革命活动发生在湖北地区而形成的革命文化与精神;另一种是因为革命志士属于湖北人或革命时期在湖北工作、学习、生活过,在湖北留存的故居、纪念物、文献故事等遗迹,如董必武、李先念、杨献珍、王树声、徐海东、韩先楚、施洋、王佛炳等人。因湖北红色文化的诞生地在湖北省,不论是革命活动本身,抑或是革命体现出来的文化精神,都带有浓浓的湖北味道。如“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红安精神就与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红色文化存在一些差异。

(二)文化的时代性

文化是时代的产物,蕴含着厚重的历史和丰富的价值。从时间维度上看,湖北红色文化带有浓厚的时代烙印,反映的是近代中国的时代特点,表达的是面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人民群众对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渴望,它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见证了无数革命先烈为实现民族独立、为改变人民命运而奋斗牺牲的艰辛过程,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文化。因此,湖北红色文化蕴含的精神,体现了客观规律和时代价值。

(三)人员的广泛性

统一战线作为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是毛泽东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经验的总结。湖北红色文化作为革命文化的组成部分,虽然底色是红色的,但从人员构成来看,参与革命文化建设的人员很广泛,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员、民主党派成员、宗教界人士、华侨甚至是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等。据史料记载,除杨献珍、施洋、王树声等中国共产党人参与湖北红色革命文化构建之外,还有很多党外人士在湖北红色革命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孙中山、近代民主革命家李书城、抗日将领张自忠、武当山徐本善道长等,在革命中用鲜血共同创造出红色的湖北文化与精神。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湖北红色文化的时代价值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文化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态势。而湖北红色文化在文化多元主义的架构下,在中外各种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中,仍然焕发出时代的风采。

(一)湖北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

文化自信,指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它是一种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中国革命志士带领人民在革命实践中创造形成的湖北红色文化作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承载着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是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与实践客体。正是由于其强大的精神支撑,在历史的关键时刻,湖北人民前仆后继,百折不挠,在战争中谱写出壮丽的篇章。而湖北也在这种文化精神的感召和引领下,站起来、富起来,进而走向今天的强起来。

(二)湖北红色文化是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

文艺是改变精神的利器,文化才能锻造人民的灵魂。正如《易经》贲卦的象辞所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对于湖北地区的广大人民群众来讲,湖北红色文化是一种历史、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民风民俗与文明演进。在干部教育中,它是党性锻炼的重要资源,在强化党员干部信仰、纯洁党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成长中,它是重要的课程内容,对培养学生爱国情怀、激发爱国志向、践行爱国精神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湖北红色文化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来看,人的需求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物质需求向精神需求发展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人民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普遍得到满足,逐渐注重追求美好的生活,开始向往尊重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面对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明的新需求,国家各个层面,都必须从人民的需求出发,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着力解决地方精神文明资源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湖北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文化,为地方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红色旅游、红色教育、红色文艺等产业的诞生,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对精神文化的渴求,也衍生出一条红色的经济产业链。

(四)湖北红色文化是区域品牌的重要标志

作为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湖北省红安县因其红色文化而为世人周知。依托红色文化资源,红安与井冈山、延安等革命圣地齐名,是中国著名的将军县。除了红安县,因武昌起义而闻名的武汉市,因湘鄂赣军区司令部旧址、彭楚藩烈士祠等闻名的鄂州市,因贺学文闻名的宜昌市,因“红三军”司令部旧址、施洋、王树声、朱正传等闻名的十堰市,因张自忠闻名的襄阳市,因叶挺、何功伟等闻名的恩施州等,都保留或修建有故居、紀念馆、烈士陵园等革命场所,为地方打下了浓厚的红色烙印,成为重要的地理品牌。可以说,湖北红色文化记录着人物的浮沉变迁,见证着城市的兴衰荣辱,书写着区域对外的历史形象,已成为许多地方的突出标志和地理名片。

三、湖北红色文化在传承和发展中面临的困境分析

当前,在国家的大力倡导下,各级政府对本地区的红色文化高度重视,湖北省也不例外。然而,在对湖北红色文化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存在几个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资源碎片化

众所周知,湖北的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鄂豫皖、湘鄂西、湘鄂赣、湘鄂川黔、鄂豫陕革命苏区、鄂中抗日根据地等红色文化遗址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在全省各市几乎都有分布。这些红色文化资源面虽广、点虽多,系统化开发却不够,省与市之间、市与市之间的红色文化资源缺乏联动和共享,孤立开发,各自为阵,无法形成合力,整体效应得不到有效发挥。已建成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呈现出零、小、散的分布状态,且涉及到的人、物、事由于年代较为久远,深入发掘存在很大难度,导致人物故事还原不完整。那些具有历史见证且有文化教育功能的红色革命文物,如手稿、信件、日记、徽章、档案、武器、烈士遗像与遗物等,更是呈现出碎片化的现象,很多地方甚至要借用网络图片或相似物品来还原当时场景。

(二)景区同质化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业迅速发展,红色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旅游资源,也参与到旅游市场中。由于缺乏科学规划,当前,湖北大多数红色景区都是由陈列馆、纪念碑、故居、纪念馆、雕像等元素组成,未能很好地与当地风土人情相结合,模板化的景点设计千篇一律,高度雷同,缺乏新意,不能很好地满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而且,各地的红色旅游纪念品良莠不齐,大多数照搬照抄,缺乏自身特色,雷同化现象也十分突出。

(三)价值商业化

湖北红色文化不单单是一种教育资源,也是一种经济资源。目前,随着准入门槛的降低,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涌入到湖北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建设中。一方面,促进了湖北红色文化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的不良文化现象。过度的商业化影响了红色文化本质价值的实现。在部分红色景区,因为利益驱动,从门票到停车,从食宿到演出,千方百计让游客消费。甚至个别景区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设置功德箱、举办商业化演出活动、假借伟人名义贩卖纪念品、提供“日军”“伪军”的服装和道具供游客拍照等,这些不当商业运作,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红色文化真正的价值,导致红色文化的形象和教育功能大打折扣。

(四)产出低效化

面对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尽管湖北省各市州都在积极包装打造,但目前除红安县外,湖北省其他地方红色文化及影响力有限,远远没有嘉兴、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闻名。究其原因,一是资金制约。由于大多数湖北革命老区经济水平不高,政府受财力制约,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红色文化的开发和保护上,直接影响了红色教育基地的建设与打造。二是交通制约。据了解,除武汉市外,由于当年红军或解放军都是在战略转移或撤退期间战斗在或暂时驻扎在山区,湖北省大多数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在高山峡谷或崇山峻岭之中,交通十分不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游客的参观。三是宣传不够。红色文化与现代文化、学校课程、村社区活动等融合程度低,宣传影片、宣传册、旅游纪念品等质量不高也影响着湖北红色文化的跨区域传播。

四、传承湖北红色文化的基本原则

传承湖北红色文化,展示湖北红色文化底蕴,增强红色文化自信,就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一)基本思想: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定湖北红色文化自信,首先就要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立场,正确认识湖北红色文化的科学内涵,发掘湖北红色文化蕴含的宝贵品格,弘扬湖北红色文化的时代精神,在实践中推动湖北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核心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为了“人民幸福”这个目标要求,在传承与弘扬湖北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一要增民生福祉。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深入实施红色文化惠民工程,讲好湖北红色故事,繁荣湖北文化创作,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文艺作品,让文化成果全民共享,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要解民生之忧。深化文化管理服务体制改革,加大对湖北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力度,抵制庸俗、低俗、媚俗文化,严厉打击恶搞英雄人物、改编革命歌曲、戏说红色历史等不良文化现象。三要谋民生之利。立足湖北地方实际,加快构建文化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进一步推动湖北红色文化事业和湖北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湖北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三)主要目标: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

湖北红色文化作为一种价值导向,在发展方向上要确保为社会主义服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包括湖北红色文化自信,就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守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占领意识形态的主阵地,结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弘扬时代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将湖北红色文化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的重要力量,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指导,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精神动力。

(四)重要手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湖北红色文化作为革命时代的产物,要在新时代焕发力量,就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一是要贴近实际。结合湖北区域特色与优势,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把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红色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湖北红色文化特色化发展。二是要贴近生活。湖北红色文化只有与地方经济社会生活有机融合才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就要求湖北红色文化的开发与建设要把握好时代要求,贴近当下生活,不断革故鼎新,融合转化,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弘扬。三是要贴近群众。人民是阅卷人,是湖北红色文化最直接的践行者和评价人。要实现湖北红色文化的高质量发展,就要面向广大人民群众,以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出发点,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红色文化。

五、湖北红色文化的传承路径

湖北红色文化蕴含着湖北地方特色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文化基因,在当前依然能为促进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新时代,要传承好湖北红色文化,就要着力做好保护、开发、传播、转化。

(一)湖北红色文化的保护策略

1、提高认识,建章立制。首先,必须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红色资源的独特性,自觉树立“保护文物也是政绩”的施政理念,高度重视红色文化的挖掘与保护工作,统一思想,以顶层设计引领湖北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在制度层面,尽快制定并完善《湖北红色文化保护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湖北红色文化的保护内容、保护方式、保障措施等,对湖北省重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在组织层面,各级政府应主动作为,设立专门的红色文化工作部门,并建立相应的干部考核机制,签订目标责任书,切实压实湖北红色文化的保护责任。通过激励和问责,对积极保护湖北红色文化的干部予以奖励,对湖北红色文化保护不力的干部进行问责。

2、组建专班,做好修缮。加大资金投入,做好湖北红色文化遗产的修缮工作。一是做好红色遗产及文物的登记工作。组织专班,认真排查,开展红色文化遗迹的确认工作,动员官方或非官方力量搜集整理湖北红色文化资源,对不可移动的革命遗址以政府名义实行挂牌保护,实施“有保护范围、有保护标志、有保护档案、有保护人员”的“四有”保护措施。二是争取专项资金,动员各方力量,建立红色博物馆、名人纪念馆、革命展览馆等,为可移动革命文物提供保护场所。三是做好红色场馆的隐患排查工作。定期对已确认的革命烈士故居、革命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烈士陵园、博物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风险排查,及时做好红色遗物、红色建筑等文物的修缮工作,切实做到“应保尽保、应修尽修”。

3、奖惩结合,严格执法。建立跨部门协作机制,会同宣传部、党史研究室、教育厅、文化和旅游厅等部门,强化对红色旅游区、红色教育基地等湖北红色文化资源的日常管理。一是明确管理主体。把湖北红色文化的保护工作纳入主管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和重要考核指标,接受上级部门及社会各界的监督和评议,确保湖北红色文化的保护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二是创新管理方法。加强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在博物馆、革命故居、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区建设高清数字监控系统、景区无线AP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等配套设施设备,全方位、立体化展示湖北红色文化资源,指导开展问题检查,及时发现并制止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健全奖惩制度。加强地方立法,促进部门联动,会同文物部门、城管执法部门等单位,对积极保护红色文物的人员进行奖励,对破坏红色遗迹、戏说革命英雄、亵渎红色精神的行为坚决亮剑,予以惩处。

(二)湖北红色文化的开发策略

1、区域联动,整合资源。牢固树立“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理念,整体规划湖北红色文化资源,建立省-市-县-乡四级联动机制以及区域合作协助机制。一是联合高校、博物馆、志愿者团队等公益性机构,深入挖掘湖北地区红色文化资源,利用数据库技术建立湖北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库,按照人、事、物、景等要素对湖北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分类整合。二是统筹武汉、黄冈、黄石、鄂州、孝感、咸宁、随州、襄阳、荆州、宜昌、十堰、荆门、仙桃、天门、潜江、随州、恩施、神农架等地的红色文化资源,编制湖北红色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科学布局,规模开发。三是借助“一带一路”、南水北调、长江经济带、汉江生态经济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施,巧抓机遇,打破行政区域划分,省与市之间、市与市之间、市与县之间联合开发,构建大保护、大开发、大发展的良好格局。

2、完善设施,文旅结合。一是树立“大景区”的发展理念,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革命老区为重点突破口,从道路系统、水系统、建筑系统、公共服务系统、导视系统、环保系统等方面加大对湖北红色景区的道路、通訊、水电、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力度。二是以交通线串起旅游路,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围绕八七会议会址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辛亥革命纪念馆、首义广场、辛亥革命博物馆、中山舰博物馆、红安县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纪念园、李先念故居、麻城市革命烈士陵园、张自忠纪念馆、南化塘革命烈士陵园、施洋烈士故居、宜昌大撤退纪念园、李宗仁纪念馆、鹤峰县满山红纪念园等湖北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推动红色文化旅游产业跨区域合作,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环线。三是改善旅游接待条件,完善游客接待中心、停车场、厕所、民宿、应急救援、标识信息等服务设施。继续推进智慧旅游工程,加速推进旅游信息化、智慧化布局,提升偏远地区红色旅游的便捷性。

3、因地制宜,特色发展。结合区域特色,按照“红色革命人物——红色文化遗产——红色文化景区”的思路,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推动湖北红色文化特色化发展。一是以董必武、李先念、陈潭秋、徐向前、王树声、韩先楚等红色名人为线索,深入挖掘湖北红色名人的成长故事、英雄事迹、人物性格、优良作风等,写好人物传记,弘扬湖北红色英雄事迹及精神。二是着力改善湖北红色文化发展环境,推进湖北红色景区及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新建、改造与提档升级。鼓励各级政府积极申报红色文化遗产,提高湖北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三是结合省情和市情,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全面布局与特色突破的关系,围绕“一芯驱动、两带支撑、三区协同”的区域和产业布局,围绕现代旅游需求的转变,围绕“住、食、行、游、购、娱” 旅游六大要素,补齐短板,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积极设计具有体验性、个性化、定制化的旅游消费产品和服务,以湖北特色的红色文化旅游满足人民对红色文化的精神需要。

(三)湖北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

1、强化宣传,营造环境。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深入挖掘湖北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做好湖北红色文化的宣传推介工作,用红色文化精神涵养红色文化环境。一是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重视“五四”青年节、“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十一”国庆节等革命节日,通过办节办会、学习模范、表彰先进等主题活动,传承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弘扬红色精神。二是要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导向作用。利用好电视、广播、报刊、路牌、宣传栏等传统传播媒体,打造高质量的红色文化类栏目,加大对湖北红色文化的宣传力度,传播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与主流价值观。三是要充分发挥群团的组织作用。以活动为载体,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侨联、残联等单位的文化组织宣传作用,定期开展“湖北红色之旅”“湖北红色文化知识竞赛”“红色公益观影”“湖北红色文化主题征文”“红色书画摄影”等活动,让湖北红色文化走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乡村、广场,更走进老百姓的心中。四是要充分发挥景区的传播作用。做好红色景区的外文翻译工作,联合高校,聘请专业人员对湖北省红色旅游景点外文标识或介绍等进行翻译,严把翻译关,确保外文翻译质量,推动湖北红色文化走出去。

2、加强教育,筑牢根基。做好教育培训工作,发挥学校及红色教育基地的主阵地作用,让湖北红色文化真正引导正确的价值导向。一是讲好湖北革命故事。充分挖掘、整合、开发省市县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创新红色文化教育载体,综合调动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以体验式、情景式等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革命故事,让湖北红色文化入耳入脑入心。二是构建红色文化记忆。加强纪念馆、博物馆、革命遗址等红色教育场所建设,保存好烈士遗物等存储红色记忆的革命文物。结合区域实际,组织编写课程,在中小学、高校、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社会培训机构等教学单位开设相关课程,全覆盖学习,让湖北红色文化通过课程教学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里,形成红色记忆。三是强化红色仪式展示。以单位为主体,在学校、企业等有条件的单位开展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以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纪念日为契机,组织开展缅怀革命先烈活动;以党日活动为抓手,开展红色文化宣教等活动;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活动为载体,重温党史,互动研讨,撰写心得体会。

3、创新载体,拓宽渠道。在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的“5W”传播模式,即谁(who)、说什么(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中,传播渠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更新湖北红色文化的传播理念,树立“互联网+ ”传播思维,充分利用好现代科学技术,实现纸质、电子与实物等多种媒介的有机整合,创新传播载体,拓宽传播渠道。一是创建红色文化网站,打造信息交流平台。以互联网为媒介,以湖北红色文化为内容,巧用博客、贴吧、论坛等平台,大力推进红色文化信息建设与发展。二是巧用手机和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借助新兴自媒体平台传播速度快、操作便捷、受众多的优势,创作系列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红色文化产品,加强湖北红色文化的传播。三是发挥科技的引领作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湖北红色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与当下生活相协调,充分运用文学、戏剧、音乐、舞蹈、小品、相声及VR全景展示等形式,以湖北红色文化为主题,开发系列文化类APP,打造3D场景,创作红色小说、红色游戏、红色动漫、红色影片、红色话剧等。

(四)湖北红色文化的转化策略

1、培育人才,夯实阵地。引智力,建阵地,不断加强红色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深挖湖北红色文化底蕴,为湖北红色文化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一是实施红色文化研究人才培育工程。以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红色文化研究中心、红色文化研究会等机构为依托,以湖北红色文化为研究对象,强化科研人才培育与建设,重点梳理革命史料、红色名人故事、珍贵文物、图片声像、革命遗迹资料等,提炼红色文化精神,创作红色文化作品,涵养红色文化核心价值。二是打造升级版湖北红色文化智库。聘请国内外专家学者,建立湖北红色文化专家库,通过调研、授课、研讨会等形式对湖北红色文化的创新发展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立体化探索,形成文化专著、论文或参阅件,对湖北红色文化建设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三是奖励湖北红色文化成果。加大对湖北红色文化创新成果的奖励力度,对在湖北红色文化建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其奖励作为年终考核和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

2、多元融合,壮大产业。一是发展“红色文化+农业”。将红色文化和农村特色相结合,做好吃、住、行文章,推进文农旅一体化,如做农家饭、住农家屋、重走革命路等,以红色文旅促进贫困革命老区脱贫致富。以小杂粮、秋茄子、红薯、映山红、珍珠花菜、笋干、蘑菇、木耳、山野菜、糯米糍粑、酿豆腐等湖北特色红军饭为食材,打造湖北红色土特产。二是做好“红色文化+培训”。以湖北红安干部学院为支点,广建红色培训学院,向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等有特色、有影响的培训学校取经,探索出一条能够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以“小培训”撬动“大产业”。三是推广“红色文化+演艺”。红色演艺不仅是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弘扬红色革命精神的重要手段。四川巴中推介的红色文化精品剧目《望红台》、井冈山干部教育学院原创的红色革命话剧《我的红军哥》、陕西延安出品的《延安延安》《红色娘子军》等红色演艺项目具观赏性、艺术性和参与性于一体,都是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精品,为湖北红色演艺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的范本。

3、牵手文创,打造品牌。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根本,要牢固树立创意创新的思维,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 推动湖北红色文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城市文化竞争力。一是要拓展融资渠道,坚持公益和商业相结合的思路,进一步加强对湖北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统筹指导、机制创新,促进湖北红色文化与传统文化、生态文化、地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文化形态的渗透,推动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科技、體育、艺术等领域的有机融合,提高湖北红色文化的产业创意水平和整体实力。二是要围绕地方特色和红色元素,坚持历史与现代相结合的设计理念,采用公开招标等方式,寻求企业合作,利用传统工艺、数字化技术、3D打印技术等方式,以动漫作品、文化用品、游戏开发、展览展示、服饰背包、生活日用品、食品饮料等实物或非实物为载体,强化文化创新,拓宽文创界限,重点做活湖北红色文创产品,着力设计出集美观与实用为一体的文创精品。三是要树立品牌意识,以优质红色文创产品为突破口,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力量,借助文旅商品设计大赛、能工巧匠选拔大赛、地方特产展销大会等活动,推广湖北红色文化旅游创意产品,打造湖北红色文化品牌。

责任编辑:胡芬芳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湖北传承
湖北現“最牛釘子戶” 車道4變2給樓讓路
新媒体环境下的红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湖北2009年7月13日企业收购生猪价
2009年5月18日湖北企业收购生猪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