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主体发展视角下的数学教学探究

2020-09-10张娟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教学方法数学

张娟

摘要:数学新课标中强调,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数学教学应立足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基础知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教学方法,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并在参与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文章从学生主体发展视角出发,结合具体教学实践,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进行探究。

关键词:数学 学生主体发展 教学方法

数学新课标实施以来,积极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学中灵活采用教学策略,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围绕学生主体开展教学,实现数学教学目标。

一、联系生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生活即教育”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重要教育思想之一,这一思想充分诠释了生活与教育的密切关系,生活即是教育的素材,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捕捉生活中的有用素材来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材料,使学生依靠这些材料,应用数学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梯形面积”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小棒,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垒小棒”的方法来探究梯形的面积。经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有的将小棒摞成三角形的横截面,有的将小棒摞成梯形的横截面,每一位学生都认真参与,带着对知识的渴求投入学习活动。可见,丰富的学习素材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重要前提之一。此外,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让学生在探究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扇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捕捉这样的生活素材:同学因为眼睛有问题所以不能来上课了,经过医院治疗之后,戴上了眼罩。然后在大屏幕上出示这一眼罩。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这个眼罩是由六个扇形合成的,空间较大,其中可以放入很多药物,能够保证眼球的灵活转动,有利于眼睛早日康复。然后鼓励学生自己制作这种眼罩。学生通过自主测量、动手剪裁,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创设趣味教学情境,才能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教学知识点时,以丰富、生动、形象、有趣的方式导入,不但可以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爱上数学。导入新课之前,教师精心设计趣味活动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教学“统计”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校运会”的活动情境,在活动过程中用色彩鲜艳的插图引出相应数学问题,让学生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促使学生自主探究,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教材中用的是小棒摆出三角形,为了进一步拓展教材内容,教师可以设计如下导入方式:“图中有两位小朋友正在玩游戏,请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谁能发现他们的游戏规则?”学生热情高涨,纷纷开始仔细观察探究,激起了求知欲望。在教学“认识分数”时,设计某同学过生日情境,提出问题:“如果有两位学生,那么每人能得到蛋糕的几分之几?如果有四位学生呢?”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的方式引导学生加深对分数的认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结合学生认知经验,实施教学

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积极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新知识之前,教师要帮助学生重新整理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学生接受新知识做好充分准备。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提问以引导学生回顾知识形成过程,唤醒学生对知识的再认知,从而找到更为有效的解决办法,为学生构建全新知识体系奠定基础。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通过活动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在一块长方形空地上放一个篮子,让学生站在长方形的四周进行投篮。此时,有的学生提出异议,认为老师这样的分配方法不公平,因为长方形的长和宽各不相同,所以站在边上的学生距离篮筐的距离也不同。教师提出问题:“那么你们认为应该在什么形状上才算是最公平的呢?”有的学生说三角形,有的说正方形,最后通过讨论,学生得出一致结论:圆形,将篮子放在圆心的位置上,这样每一位学生到篮筐的距离都相等,这样的分配方法才是最公平的。活动不但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明确新的学习目标,实现知识的迁移。

四、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训练,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要善于应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如自主探究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等。当学生一起合作学习时,不但要为自己的学习过程负责,而且要为别人的学习而负责,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充分认识到小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的关系,只有在保证小组成果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自己获得成功。同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严于律己,注意规范自己的行为和语言,加强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因此,课堂上教师要运用清晰、规范的语言教学,书写要认真、工整,情绪要饱满热情。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导作用和表率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响,从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利用微课,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数学知识前后关联性较强,只有把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结合才能灵活运用科学的解题方法解决问题,找到最优解题方法,提高解题的效率和准确率。在过去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用提醒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掌握的数学知识点,这样不仅不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反而让学生感觉数学学习枯燥乏味,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联系性思维,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微课具有信息精练、用时较少、形象生动等特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征,不仅可以用最短的时间引导学生将前后知識进行关联,同时还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记忆,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需要结合之前的矩形面积相关知识,通过剪拼法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同面积矩形,结合矩形公式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矩形”和“平行四边形”间隔比较长,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回顾“矩形”的相关知识,回忆矩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借助微课flash动画引导学生回忆矩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然后用动画方式展现平行四边形向矩形转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记忆和理解,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围绕学生主体的原则,遵循认知规律和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教学,促进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同时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让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起红.巧妙设疑生成高效课堂[ J ].数学教学通讯,2019(36):102-1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教学方法数学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我们爱数学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