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谨身节用 以养父母

2020-09-10范基公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志气少华养父母

范基公

孝道教育经典《孝经》把如何尽孝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和庶人五个层次,在《庶人》章中指明了基础孝道的要求:“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它告诉世上的儿女,要爱护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的名誉,节约生活开支,以此来赡养自己的父母。这是所有的人都要做到的最低要求。

“谨身”,就是要爱护好自己的身体。子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儿女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母亲十月怀胎,孕育了你的生命。你的身体来之不易;从你降生之日起,家庭和社会上又有多少人为你服务。你一天天长大,承接着来自祖辈、父母、亲友、师长等家庭、社会各方面的关爱。你的身体不属于你自己,你必须珍爱生命,“不敢毁伤”。不少学校成功地进行了“生命教育”,向学生播撒了“谨身”意识的道德良种,是值得推广的。

“谨身”,就是要珍惜自己的名誉。有一对父女作家,父亲叫韩少华,女儿叫韩晓征。年少时,韩晓征总以“这是韩少华的女儿”为自豪,觉得有光彩。年纪渐长了,志气渐长了,她说:“将来我要让别人这样介绍,‘这是韩晓征的爸爸’。”果然,她少年成名,在16岁时就发表了中篇小说《夏天的素描》。韩晓征年少时的志气,正是孝心的表现——“今天,我为父母自豪;明天,父母为我骄傲”。我想,这应成为每一个儿童少年的一个座右铭,激发其上进的动力。

孔子还指明了孝道的最高境界:“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作为普通人,你倘不能光宗耀祖,不能为父母增光,无论如何,总不应为祖辈、父母抹黑吧!

“节用”,就是要节俭生活的开支。作为学生,你还没有收入,不能在经济上赡养父母,唯一可做的就是节约开支。生活上,温饱足矣,应把精力放在对学业的追求上。特别要去掉虚荣心,克服攀比心理。要懂得,穿名牌只能装饰你的外表,只有高雅的文化才能凸显你美丽的气质。

当代社会充满诱惑,“谨身”教育正應成为重要的教育主题,它不仅教育人们更好地尽孝,而且能成为一种防范力量,使人把人生的脚步摆正,约束自己的行为,以安身立命。

“谨身”教育要适应少年儿童的特点,可选用案例教育。据悉,通州区教委专门编写了《一失足成千古恨》一书,作为德育教材。该书专门收集了因打架、偷窃、网瘾等走上犯罪道路的失足青少年的多种案例,告诫学生要在人生的道路上,把握好方向,在紧要关头,不可误入歧途,“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样的教材,很有说服力,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谨身节用”应成为我们的治家格言。

猜你喜欢

志气少华养父母
漫画哲理
法律咨询:被收养后,对生父母是否还有赡养义务
画与理
论志气
欲望与志气
画中有话
解除收养关系能否要求补偿
二则
围炉夜话(十四)
被人收养,该赡养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