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革新方向探究
2020-09-10罗先文
罗先文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传统的单向灌输教学模式已逐步退出教学舞台,迎来的是革新教学手段的上台。在社会快速发展进步的今天,革新的概念将教学模式推向了更新的高度,为学生营造了更加舒适的学习氛围。基于此,文章探究了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革新方向,旨在促进高中数学教学课堂的革新与进步。
关键词:高中 数学 革新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只有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才能被称为有效的教学活动。在此过程中,教师需承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责任,不断提升学生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同时,教师须将创新落到实处,在注重“教”的同时,挖掘“学”的规律,实现高中数学教学成果与过程的双丰收。
一、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革新方向
1.正确的认知指向目标
不管是深入核心素养教学还是推进新课改,认知心理在教学研究中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只有树立正确的认知指向目标,核心素养才能落到实处。比如,大部分教师在开展数学归纳法教学期间,会觉得该课程并没有明显的指向性,与数学知识联系不大,所以会简单概括,减少该课程的教学时长。但实际上,数学归纳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础方法,可从能力角度展开教学,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及指向性。也可以从应试角度出发,挖掘教学归纳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本文树立的认知目标如下:其一,在解决问题期间挖掘解决思路,并加以总结,摆正对数学归纳法的认识,感受其重要性;其二,能熟练运用数学归纳法去解决简单的恒等式问题;其三,了解数学归纳法的相关定理,使其在运用期间能得到相应理论的支撑。
2.创设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情境
有研究表明,仅依靠单纯的数学符号推理教学,不但无法有效吸引学生的眼球,而且会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及潜力。而创设情境教学正好可解决这一问题,使学生在情境中学习教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更应创设跨学科、跨领域的教学情境,提高情境的真实性。学习情境的真实性越强、领域性越高,学生的学习就越兴奋,逻辑推理就越强,在巩固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提高对知识的运用能力与迁移能力。
3.摆脱单向传输,开展角色扮演
教师在高中课堂学习中肩负着“教”的职责,是知识的传输者;学生在其中肩负着“学”的重任,是知识的接受者。因此,学生需要听从教师的话语,这也是地位不同的表现。在以往,许多教师存在“教师地位高于学生地位”的心理,无限制地开展单向传输教学,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此,应打破这种传统的教学观念,开展互换角色教学,让每位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掌握相应的数学知识。这种教学方式不但可以打破单向传输的壁垒,增进学生的自信心,而且能加深其对数学知识的印象。例如,教师可以“组”的形式来实现师生的角色扮演,为每小组布置一个数学专题,由组间学生轮流扮演教师,针对专题进行讲解,以此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使其掌握所学、所讲的重点、要点。
4.开展分组教学,活跃教学气氛
对高中生而言,高中阶段摄取的数学知识量十分庞大且复杂。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为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速度,教师可多开展游戏分组教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动交流,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认知。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时,教师可对四个小组进行命名,第一组为sin组,第二组为cos组,第三组为tan组,第四组为cot组,并开展问题抢答,活跃课堂气氛,实现公式的变形教学。此外,教师还可通过获得积分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公式的熟悉程度,对积分较高的学生给予物质和口头的奖励。这种游戏化教学模式能加快学生吸收并消化课堂中所学内容的速度,强化对公式的记忆。
5.加大合作学习力度,助燃学生的学习激情
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时,曾经拿出一只大公鸡,然后掏一把米,并按住它的头,强迫它进食,这一举动未能迫使公鸡进食。接着他又试图掰开公鸡的嘴巴进行喂食,却适得其反,公鸡反抗激烈。最后,陶行知先生松开公鸡,并往后挪了几步,公鸡却自己吃了起来。陶行知先生通過这种方式旨在表明,喂鸡和教育是相同的,教师强迫学生学习,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这是行不通的,即使学也是食而不化,不需要太长时间,知识就会遗忘掉。因此,需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才能起到好的成效。合作学习也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在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不但能增加学生间知识的碰撞,还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度。在实际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实现知识的碰撞,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例如,在学习《概率》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准备好相应的教学工具,如抽奖箱、四张奖券。然后,在抽奖箱中放入四张奖券,这四张奖券中只有一张为“中奖”,其余皆为“无”。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抽奖活动并提出要求,学生抽出奖券后,不管是否“中奖”都需要将奖券放回抽奖箱中。学生以前后桌为小组进行了实操。实操结束后,教师提问:“抽到‘中奖’的概率为多少?”每小组都纷纷给出了1/4的答案。接着教师又设定,抽出第一张奖券后,不放回抽奖箱,此时“中奖”的概率为多少?学生听后,迅速投入实操及讨论当中。教师通过这种合作学习的方式,极大程度地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点燃了学生学习的激情,同时也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6.及时交流,从总结中反思
教学反思就像一面镜子,能反映自身的优缺点,也是总结的必经之路。通过反思能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程度,高效吸收数学知识。教师在开展教学反思期间,应给予学生相应的鼓励,使其大胆阐述自身的观点。通过这种互动方式,增加师生、生生间的交流,使教师更好地挖掘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而实现针对性教学。虽然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但是也不能让学生一味地投入学习中,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使学生产生厌恶心理。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每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开展班会,旨在收集学生的意见及看法,增加师生间的交流。在交流之中,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意见及看法,对教学内容或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总结,从而实现自我完善,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二、结语
总而言之,创新是一种态度,要让学生喜欢上这种态度,就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与帮助。创新教育不局限于高中数学科目,也可以在其他科目、其他阶段的学生中实现。如今,不管是学生、教师,或工作者,都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才能迎合社会的发展,成为社会所需的栋梁之材。从高中数学创新教育开始,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祖国的发展培养强大的人才力量。
参考文献
[1]孔凡哲.关于《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理解分析[ J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4):8-12.
[2]贾婕.浅谈高中数学创新能力与高中数学教学[ 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9(5).
[3]徐俊峰.于高中数学课堂设问、提问的思考[ J ].数学教学通讯,201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