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方法与成效

2020-09-10黄辉

体育风尚 2020年10期
关键词:成效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黄辉

摘要:多样化的运动锻炼措施为手段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查阅书籍的方法对体育锻炼促进学生心理健康,针对出现的不良情绪等问题采取的应对方法以及怎样促进学生参与体育锻炼并有目标有计划地进行锻炼而采取的措施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和研讨。

关键词:体育锻炼;学生;心理健康;方法;成效

学生正处于生理成熟与心理不成熟的不稳定阶段,遇事容易冲动,急躁,再加上现如今社会形势及压力越来越大,要想找到好的工作,去大城市发展,更是顶着巨大无形的压力。要想在社会上立足站住脚,就需要比别人更紧张,更付出的多。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产生心理障碍。比如,恐惧症,密集症,强迫症,焦虑症,精神抑郁或情感危机等等,因此太多太多的人在外面都因抵抗不住外界的压力而放弃工作,事业,采取极端的方式解决问题甚至了断生命。

一、心理健康的含义及内涵

心理健康简单来说指的是心理上健全,无疾病,正确的三观以及最佳的心境。个体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情感,意志,对社会的适应能力以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没有一个固定的参考值,它主要依附于主观能动性,是人大脑对于外界刺激产生的主观体现用表象反映呈现出来。

二、提高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方法及措施

(一)调整体育课内容

体育课是当代社会学生在学校一门必不可少的公共必修课。在课间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加并主动参与进来。因此在内容选材上一定要青春活力,阳光向上,充满正能量,学生感兴趣并且具有锻炼的价值内容。不能是形式上单一的教学,老师教与学生学的思维模式已经早被社会所淘汰,取而代之的多维教学,充满健身竞赛类的活动往往深得人心,因此应侧重于集体性和稍带竞争竞技性的难度系数,适合不同类别的学生人群采取相对应的负荷内容,使学生在竞争中感受快乐,在快乐中体验互帮互助的责任感与认同感,发挥自我的价值。通过制定适当量的目标,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在困难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转变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由单一的教与学转变为集体参与活动。不仅仅是老师组织与下放任务,而是希望学生在参加集体的体育活动可以感受到班级内互帮互助的协作性,体会到班级向上的凝聚力和班级归属感,克服运动障碍,培养竞争合作意识。通过集体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学生友好沟通,互帮互助,理解包容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防止学生长期除学习外生活的单调封闭引起的自闭或抑郁。长时间锻炼,参加体育和活动,有益于促进大学生增进校友感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打好基础,预防和治疗不良的心理情绪。

(三)以学生的运动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激发和促进学生的运动兴趣,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负荷量,学生的个体差异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和参与性。在兴趣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提升自信和成功的满足感。作为体育老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针对性的使每一名学生都体验到体育学习和活动的成功感,在课堂中从学生角度出发,尊重学生,采用启发式教学,学会放手,让学生自我探索技能,发现自我运动潜能,增强自信心,完善塑造完美人设形象。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运动锻炼时长和频率。故体育锻炼对学生不仅可以强身健体,练就强壮体魄,同时可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成效与影响

(一)调整情绪状态

体育锻炼,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调节情绪,体会运动给人体生理及心理带来的愉悦和清爽。适量负荷的运动可以带动人体机能的快速运转,促进释放快乐因子,从而获得兴奋和愉快体验。参加喜欢的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乐在其中,产生良好的情绪状态。实践证明,参加运动的青年心理健康指数都远远高于为参加锻炼人群。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全面性发展,在运动中排解不良情绪,缓解压力,防止因各种外界影响下引发的精神压力或心理问题进行堆积无法排解而导致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或出现精神错乱或失常。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发展下,经常会在各种压力下产生不同的連锁反应而产生的郁闷,忧虑,压抑等不良情绪。通过体育锻炼,转移不愉快情绪和行为,摆脱烦恼。当不开心时,运动可以宣泄和转化冲动行为和坏情绪,赶走压力或委屈。因此,通过锻炼,参加体育活动,从运动中获取乐趣,振奋精神,陶冶情操,排除不良或悲观心态情绪。在学校因为考试升学等压力和担忧都可以得到一定的缓解和治愈。对于一些心情比较差的同学来说,不妨通过参与体育锻炼是心情变得愉悦,发泄不快,降低焦虑感,提升生活体验感和幸福价值感。

(二)提升智力水平

长期坚持体育锻炼可以提升自身智能发展,可以提高锻炼者的认知能力,判断观察能力以及对外界刺激反应快速做出相应反应的敏捷能力,降低疲劳困乏感,使其获得稳定的情绪,培养活泼开朗乐观的品质。在锻炼中可以振奋精神,消除烦恼与不安,解除自卑感提升智力水平,陶冶情操。进行体育锻炼,提升大脑智力发展与水平。

(三)塑造良好的自我认知能力

自我认知评价是个体主观上对自我身体和内在的整体表现做出的评价。它具有主观能动性,体现在人体的感知,通过体育锻炼,在运动中它可以塑型,减脂,提高抵抗力,个体得到健康的感觉。学生通过在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中,可促使身体上体格强健,精神状态上精力充沛,因而,体育锻炼对于改善和塑造学生的自我形象至关重要。绝大多数的学生对他们的体重都是很在意且不满意的。无论男生还是女生,身材不占优势或有缺陷的相对人群来说都比较自卑和不满,并产生不安全感和抑郁症状。身体肥胖的学生往往更会存在自尊心更强甚至表象评价障碍。对自我的身材样貌,外界影响产生两种反应,过高或放弃自我。据社会大数据统计,一些肥胖人群通过体育锻炼后,逆袭产生的影响效应是巨大的,可以改善人的情绪变化,性格的独立以及自信心的树立与发展。通过锻炼,加强力量训练,减掉多余脂肪,消耗身体多余热量,达到减肥美体,肌肉塑形,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提高自信心。

(四)意志品质的锻炼和培养

在体育锻炼中,不断突破自我极限,克服重重困难,在困难中克服磨难,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比如说,在训练或者练习中,当因为外界的自然环境影响,动作的危险系数及难度要求时产生的生理刺激,排斥抗拒感。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两极分化:放弃或坚持。当通过努力克服重重困难,解决主客观因素后,你会发现自我的重塑。当你努力克服多重困难时,你会发现坚强的意志品质已经培养和体现出来了。将培养好的坚强意志迁移到日常生活或学习中,一定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你面临各种压力时,都可以沉着冷静的面对,从而培养学生的果断性,坚韧的意志力和顽强的不屈服的韧性。

(五)消除身心疲劳

疲劳是人们生理上有某种刺激的影响下产生的特定的生理反应。产生刺激的因素有很多,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各种不同形式的压力都会导致人体产生疲劳感。比如,情绪低落时;任务负荷过大,超过自我极限时;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产生的种种压力等身体受到等紧张压迫感等都会使他们在生理上或心理上产生疲乏,会导致身心疲惫或精神衰弱,严重的则会导致失常或抑郁等等。所以在一定负荷的体育锻炼中可以缓解身心疲劳,发泄不快,从而得到放松解压的效果。

(六)治疗心理疾病及竞争合作意识的培养

体育锻炼是有效的社会公认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在学习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都会在学习和其它方面的挫折,但是不同的人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去排解解压,但同样也有一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自我承受,不与外人诉说,长时间的内心堆积积压从而容易焦虑症和抑郁症。这时可采取体育锻炼的方式来预防减缓或消除这些心理疾病。体育运动项目本身所具备的集体性和公开性有利于促进运动中的人际交往,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可以融洽同学关系,培养团结协作的能力。在当代社会必不可免的竞争压力以及人才培养需求都需要人们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进行体育运动能够培养合作与竞争意识,对治疗心理疾病具有促进作用。

(七)培养良好的社交关系圈

生活节奏的加快带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越来越少,在互联网的快速推动下人们之间的关系渐渐变得淡化,同学间情谊变得淡薄,因此容易导致学生产生孤独、压抑、抑郁的情绪。通过参加体育锻炼,同学间的亲密接触,互帮互助,可以提升同学间的友谊,增加相互交往的机会丰富和提高学生的生活方式,使他们感受到友情的快乐与价值感,忘却学习压力烦恼,消除个人郁闷与孤独感。

四、结论

在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下可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优化情智商,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优化和改善学生的疲劳乏力感,使学生良好的适应生活,消除孤独感和不安全感,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帮助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克服困难,迎难而上的坚韧品质,妥善处理不良情绪,掌握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改善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高芳.探究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智库时代,2018,36(6):26–28.

[2]郭文坚,郝欢欢.浅谈体育运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J].同行,2016,06(3):18–21.

[3]刘文君.户外运动对体育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19(7):125–128.

[4]王志成.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促进关系[N].团结报,2018–9–12.

[5]崔佳慧.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理性思考[N].吉林日报,2015–6–8.

[6]马国栋.体育锻炼对高中生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8,8(3):42–47.

[7]李懿家.体育锻炼的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概述[J].科技资讯,2018,13(6):55–58.

[8]宋加军.浅谈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J].成才之路,2010,20(7):63–66.

[9]王珂.谈体育锻炼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J].体育风尚,2018,4(3):25–26.

猜你喜欢

成效体育锻炼心理健康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小小“运动员”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
体育锻炼不能放寒假
三班制工人怎样进行体育锻炼
夏天体育锻炼“四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