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
2020-09-10高丽君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的身體素质和健康程度也呈下降趋势,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承担着有效改善大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的重要任务。本文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为体育教学优化、学生体质水平的提升、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提供依据。
关键词:公共体育课;体质健康;影响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明确了高校体育教学相关目标。对于学生而言,体质状况受到了遗传因素的重要影响,但是成长环境和习惯也会对体质、发育产生决定性影响。本次研究选取某高校106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前后对比分析,研究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影响。
一、对象/资料来源与方法
(一)对象/资料来源
研究选取某大学10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男生53名、女生53名),分别在实验前后测量学生的体质状态,学生的年龄在18-20之间,平均年龄为18.93±3.1岁。
(二)方法
根据《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相关内容,本次研究明确了可以衡量学生体质状况的指标主要包括身体机能、素质和形态。根据国家相关标准来对学生体质情况进行检测,在展开测试之前,需要对自身所负责的项目进行细致和全面的了解,并能在极短的时间里,准确的测量和记录相应的结果。
1.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研究文献,对高校体育教学内涵及其概念进行明确,并通过选择题模式,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为了确保本次的问卷效度,选取十一位专家对问卷进行了审查,认为该问卷设计科学性比率达到90.9%。本次问卷发放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有效回收率达到了100%。
2.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体质测试数据展开了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结果则通过“平均值±标准差”方式来进行表示。
二、结果
(一)对比实验前后的BMI
身高体重指数(BMI)能够体现学生的身体发育程度,实验前后,体重正常的大学生比例从48.3%上升到60.7%,体重过轻的大学生比例从5.3%下降到2.6%,而超重及肥胖比例从46.4%下降到36.7%,实验前后BMI差异非常显著(P<0.05)。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二)对比实验前后身体机能情况
衡量学生身体机能的指标为肺活量。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在实验前后的肺活量分别为3994.47和4365.29毫升,对应的分值为76和80,前者落在合格区间,后者落在良好区间。后者肺活量均值增长了370.82毫升,具有显著差异(P<0.05)。女生在实验前后的肺活量分别为2835.56和3100.34,对应的分值分别为76和83,前者依然在合格区间,而后者则处于良好区域,后者肺活量增长了264.78,两者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三)对比实验前后身体素质情况
衡量学生身体素质时,将指标分成了男女两组。结果显示,男生实验前后坐体前屈指标没有显著变化(P>0.05),而长跑和50米跑,都有了显著改变(P<0.05),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则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5)。对于女生组而言,对应的五个检验指标和男生组的变化规律有着显著差异。坐位体前屈和仰卧起坐这两个项目的实验前后测试值没有显著变化(P>0.05),八百米跑实验前后差异显著(P<0.05);立定跳远和50米跑,在实验前后则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5)。
三、结论和建议
(一)结论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能够改善学生的BMI,引导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健康观念,通过体育活动改善身体素质。通过对比实验前后大学生的身体机能情况可知,开展体育课程后,大学生的肺活量明显提高,实验前后大学生机能差异明显(P<0.05),通过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高校大学生的体质健康明显提升。
(二)建议
第一,加强对体育、健康知识的宣传,提升大学生健康意识,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从而形成体育意识,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第二,高校开展公共体育课程时,应以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为主要目标,重视体育课对大学生健康的作用。根据大学生的个体特点因材施教,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实现体育事业发展与提升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朱海涛,杨帆,程亮亮.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开展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影响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03):103-106.
[2]高谊,李兰忠,杨兰.普通高校体育课对大学生体质健康影响的研究现状及趋势[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4(3):55-58.
[3]梁莉.试析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9(18):94-95.
作者简介:高丽君(1989-),女,汉,重庆人,本科,助教,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