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20-09-10祝亚洲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数学

祝亚洲

摘要:小学数学知识看似晦涩难懂,实则是对生活现象的抽象化表达。考虑到核心素质教育背景下要求小学生深度掌握并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教学目标,文章结合陶行知教育思想,分析如何将生活化教学法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构建生活化数学课堂。

关键词:生活化 小学数学 生活作业

生活化教学指的是将与理论知识相关的生活场景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情境中对知识进行思考、理解和深入探究,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理论知识向学生能力的高效率转化。在我国,陶行知先生是践行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先驱,使国外教育理念本土化,因此,陶行知教育理念是为本次研究的核心理论。

一、课前: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生活化教学体系中,最直接体现其特点的教学方式为生活情境的创设,即用语言创设、实物展示、多媒体辅助、游戏创设等方法,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背景、事件引入课堂。在生活情境中,将小学数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最简单、直观的现象、案例、事件,以达到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目的。生活情境的创设常应用在新课引入阶段。陶行知教育理念主张“事情是怎样做,学生就怎样学”,情境创设的方法正是以事物最直观的发展规律为引导,构建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轻松、有趣的生活氛围中,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并为之后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做好铺垫。需要注意,新课引入环节不易占用过长的课堂时间,一般将语言引导与游戏或多媒体相结合,在3~5分钟完成整个引入过程。教师要通过引导性提问,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以免学生转移关注重点。

二、课中:引入生活案例,辅助理论教学

小学数学课堂当中,生活化案例的引入就是要在课堂给学生创造参与生活实践的机会,进而由浅到深、由易到难,降低抽象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辅助数学理论教学的高效化开展。生活案例的引入除了前文中提到的情境创设外,还需要配合多样的教学方法。小学生对于游戏教学的敏感度非常高,生活案例的引入就要利用学生这一学习特点,以生活案例为内容,以游戏、竞赛为形式,重视学生课堂参与程度的提高和主体地位的提升,進而加深对数学知识和生活场景的情感体验。

下面以《可能性》一课为例,对生活案例的引入流程进行介绍。《可能性》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概率”概念有初步的了解,掌握“一定”“可能”“不可能”等形容词描述的数学现象。首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引入“可能性”的概念。从有趣的开场白开始:“同学们,我猜今天太阳不会落山。”此时立刻有学生站起来反驳,提出“不可能”的概念。再提问:“那明天太阳一定会从东方升起吗?”引导学生说出“一定”“一定会”等短语。教师进行总结:“同学们,刚刚我们提到的‘一定’‘不可能’等词语,描述的都是生活中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那你们想不想成为能够预知事件是否发生的‘军师’呢?让我们一起进入‘可能性’的学习。”本段语言引导中,教师不光将本课中的重点概念以生活对话的形式引出,还将对可能性的预估与“军师”这一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人物身份相结合,学生学习自主性得到明显的提升。然后,教师拿出一个木制的盒子,里面放有五个锦囊,其中只有两个锦囊是真的。提问:“小军师们,现在要从盒子中随机取出一个锦囊,可能拿到真的锦囊吗?”教师找三名学生到前面依次进行锦囊的抽取,并展示是否拿到真的锦囊。教师进行实验结果总结:当学生在盒子中随机抽取锦囊时,抽出的可能是真锦囊,也可能是假锦囊。此时,教师进行“一定”与“不可能”概念的讲解。然后,教师将盒中的两个真锦囊拿出,再提问学生,现在从盒中随机抽取锦囊,能否拿到真的锦囊。学生很快就能反应出“不可能”。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反向设问:“从盒中拿到假锦囊的可能性是多少?”学生提出“一定”“肯定”等词语。最后,对游戏教学中提到的重点概念进行总结,使学生深刻掌握可能性形容词的使用方法。

三、课后:布置生活作业,锻炼应用能力

在课中阶段,陶行知教育理论的运用主要是将生活实践引入理论教学中,以辅助数学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在课后,教师需要布置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将课上学习的数学知识、原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检验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并对知识进行巩固。例如,在讲解“长方体和正方体”部分知识后,教师布置了“小小设计师”课后任务。具体要求为:“假如你是设计师,请为学校设计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花坛,要求整个花坛的体积为100m3,你将如何选择设计方案?你的方案最大的优点是什么?请结合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与体积知识进行设计。”学生绘制花坛设计图,在课下独立完成此项作业。由于有了体积和外观的限制,学生在设计时必须用到相关的数学知识点,锻炼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此外,该生活作业还是对长方体与正方体知识的逆向运用,给出体积,引导学生计算棱长和表面积,对于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也非常有利。

四、明确教学目标,实施分层生活化教学

1.低年级:以生活化教学培养学习意识

低年级学生学习意识还不强,在课上的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此时应用生活化教学法,可以逐步提高低年级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意识,使其了解数学学科,并以有趣、多样的生活实例,集中学生注意力,降低教师在课上管理学生的难度。例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与到超市购物活动中,让低年级小学生在游戏中认识到数学学科其实与生活息息相关,能够解决很多生活问题,是一门非常有趣的学科,以此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意识。本次教学活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全班学生被分为8组,教师在多媒体课件中呈现学生喜爱的商品图片并标出不同单价,每小组拥有购物资金100元,可在“多媒体超市”中任意选择商品并决定其购买数量,合作给出最后的购买和支付方案,购买金额最接近100元的小组获胜。

2.中、高年级:以生活化教学提高数学能力

中、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数学基础,数学知识的难度也逐渐增加。此时可利用生活化教学法降低教学难度,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长方形与正方形”和“长方体与正方体”两个模块的知识分属于小学中、高两个教学阶段。在中年级,应重视学生对图形边长、面积等基础知识点的掌握。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操场上测量国旗台、花坛等实物平面,并将测量数据与学生肉眼观察到的实物大小相结合,使学生将对平面图形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加深理解。而到了高年级阶段,应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注意学生的拔高训练。如前文的“花坛设计”作业,就是让学生通过知识逆向运用、计算、独立思考,完成数学知识的生活性实践。

五、结语

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生活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都益处多多。合理运用生活情境、生活案例、生活作业等生活化教学资源,并重视学生的分层次教学,构成完善、科学的生活化教学体系,促进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代健.探究实践生活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课程教育研究,2019(03).

[2]韩能文.探究生活化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学周刊,2018(3):3.

[3]葛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数学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与成效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探究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