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亲生朗读”技巧及应用研究

2020-09-10孙宗乐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孙宗乐

摘要:新课标中提出教师与学生应当共同阅读、共同学习,旨在探讨师生之间的共同言语信号,发展全新的师生关系。文章基于“亲生朗读”的内涵特征,分析了“亲生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针对当前小学语文“亲生朗读”的教学现状及容易陷入的误区,从教学目标、技巧方法、思维想象和考核评价四方面入手,提出了具体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亲生朗读 应用

朗读,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通过朗读,学生既可以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又可以提高语感、口语表达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必须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及时转变教学观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朗读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在小学语文中,朗读包含集体诵读、自由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形式。“亲生朗读”作为一种高效的朗读形式,近年来逐渐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青睐。

一、“亲生朗读”的内涵特征

“亲生朗读”又称为“亲生共读”,是指教师主动参与到学生的阅读活动中,师生通过一同朗读、讨论研究、感悟思索,从而形成更加透彻、深刻的阅读认知。“亲生朗读”不同于传统课堂中学生的集体诵读和自由独立朗读,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了“老师与学生”的双重角色,以“学生”的身份融入课堂朗读中,与大家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在遇到问题时,又会及时以“老师”的身份进行引导和释疑。在“亲生朗读”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会变得更加亲密,学生在朗读时也会变得更加放松和自然。无论对教师知识传授的效率还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都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亲生朗读”以师生的交流性、互动性和合作性为主要特征,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

二、“亲生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亲生朗读”,根本目的在于激发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感以及感悟文字意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

1.增强学生的语感和感悟语言意蕴的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灵魂就在于“情感”,而单纯的课文讲解远比不上朗读所带来的情感渲染和体验。对真挚情感的理解,也只有在朗读中才能慢慢地内化于心。良好的语感,是学生形成熟练表达能力的基础。有了良好的语感,学生的感悟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才会得到显著提高。“亲生朗读”是朗读教学中的高效方式,也是有效提高学生语感的方法。在“亲生朗读”中,师生一起感悟语言文字的意蕴美,学生的感悟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2.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要提高写作能力,前提是要有所感悟。正所谓:情动而发于文,心中感悟之美溢于笔尖,才能形成一篇好的文章。“亲生朗读”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在朗读中感悟“美”,是一个信念流露、陶冶心灵、追求美好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语言内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写作语言的表达能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提高。

3.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空间

小学时期,学生的思维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向复杂抽象思维进行转变。小学低年级语文教材的文章大都生动活泼,包含了大量的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描绘的故事生动有趣,这符合低年级小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特性。在低年级小学语文中开展“亲生朗读”,可以帮助学生更简单、清晰地感受文字内容,促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更加直观的表象,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形成和发展。中高年级的语文课文内容开始融入人物思想性格,目的也是培养学生的复杂抽象思维。在这个阶段开展“亲生朗读”,可以拓展学生想象和思维的空间,进而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三、小学语文“亲生朗读”教学现状及存在的误区

1.“亲生朗读”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和具体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和具体,是当前小学语文“亲生朗读”最容易出现的问题。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教案中都会提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等要求。然而,对于带入“何种感情”去朗读,却没有明确、具体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充分斟酌和考虑在“亲生朗读”中渲染何种情感的问题。

2.“亲生朗读”教学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

目前,“亲生朗读”教学缺少科学的评价体系,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价主体比较单一,学生朗读的好与坏全由教师一人评价,学生自我评价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評价匮乏。评价主体的单一性,导致学生评价不够客观和全面,也不利于学生的自我反思。二是评价内容过于粗糙和抽象。当前很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比较空泛,经常会以“读得不错”“感情真挚”或者“缺乏激情”“没有流露出感情”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殊不知,学生对此类的评价反馈往往难以理解。教师评价应当具体到学生朗读的语音、语调和语气等细节方面,多关注学生的重低音、停顿、语调的转折等。总之,教师在评价学生朗读时,必须将改善问题的细节落到实处。

3.“亲生朗读”不当容易将学生带入“矫情”误区

目前,有些语文教师缺乏对“亲生朗读”的深入认识,加之受限于自身的朗读能力,有时为了盲目营造课堂氛围,容易将学生带入“拖腔拉调”“矫揉造作”的误区。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识字和写字的初始阶段,由于很多字不认识,通常是边跟随教师朗读边认字,很容易形成“拖腔拉调”的习惯。所以在朗读前,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生字的针对性讲授,以保证朗读的流畅性,避免“拖腔拉调”的情况。高年级小学生为了追求朗读的感情色彩,容易“矫揉造作”,如果教师引导不当,容易造成学生朗读感情偏离。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亲生朗读”技巧及应用对策

1.以互助共读达成培养“亲生情感”的目标

新课标要求进一步彰显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体地位。在“亲生朗读”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教学互动活动中,以“互助共读”的形式与学生一起开展合作学习。例如,在讲解小学四年级课文《夜莺的歌声》时,教师就应当先带领学生深入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尤其是对课文开头与结尾进行对照,引导学生对小主人公勇敢机智、沉着冷静的性格进行分析。最后,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朗读,自然而然就能体会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亲生朗读”教学中,情感的铺垫非常重要,只有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统一的情感基调,才能达成培养“亲生情感”的目标,从而提高朗读的效果。

2.以交互推敲掌握“亲生朗读”的技巧和方法

在把握文章感情基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多种诵读形式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提高会极大地增强他們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在形式上,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配乐来配合散文或者诗歌朗读,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这样不但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而且可以带动学生的感情和情绪。配乐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诗词的优美意蕴,让学生沉醉其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掌握方法,做到精准指导。一是帮助学生合理把握朗读的“停顿”与“连接”。书面语不同于有声语言,比如“我看见他笑了”这句话,书面语是没有停顿的,但是倘若读出来,不同位置的停顿所表达的意思完全不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不同语句的情境,引导学生恰当读出停连,以更好地表达情感。二是要辨别合适的重低音。重音就是需要突出的重点,重音一般体现的是情感的高潮或转折,这对朗读的感情体现尤为重要。引导学生明辨重低音,才能读出抑扬顿挫的质感。三是准确定位语调,精准把握节奏。教师要依据不同作品和不同人物心理对朗读语调进行细致引导。《礼记》有云:“文采节奏,声之饰也。”文章情感有轻快、凝重、高亢、舒缓和紧张之分,教师要带领学生把握好节奏。比如,对于散文,要侧重于朗读的积累和文章整体的感知;对于诗歌,要侧重于感悟意境;对于记叙文,要侧重于写作手法和心理描述;对于寓言童话,要侧重于趣味性与哲理启示。

3.以互动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是立国之本。教师的职务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的职务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我们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还要进行“拓展式”阅读训练。课堂中,学生在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度剖析之后,思维和想象力得到发展,脑海中会形成较为完整的情感认知体系。此时,开展“亲生朗读”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共识会不断增强。“亲生朗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进行横向拓展,立足于课文的实际内容,尽可能地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升级学生的阅读思维。教师还要多开展互动性训练活动,一方面给学生带来学习的新鲜感,另一方面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从而建立良好的阅读认知体系。

4.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针对传统朗读教学中出现的“评价主体过于单一”的问题,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从“学生为主体”的角度出发,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只能作为教学评价的主体之一,学生也要参与到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状况进行分组,并制定标准,由学生依据要求开展评议,并指出朗读的优点和缺点,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予合理的建议。在这种考核机制下,所有学生都会以学习主体的身份参与进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会得到加强。考核评价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对学生的评价不可以空洞、粗糙,必须详细和具体。教师要明确指出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错误,是字词的读音错误还是语气语调不对、是重低音出错还是语句的顿连失误、是情感混淆还是感染力不足等。教师不仅要明确指出错误,还要帮助学生分析错误产生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此外,教师在朗读教学中还可以布置一些小任务,让学习小组之间相互检查、相互监督,还可以进行比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体系,是“亲生朗读”实效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韦红杏.小学语文“亲生朗读”教学实践探索[ J ].小学教学参考,2019(9).

[2]吴秀莹.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意义及改进策略研究[ J ].课程教育研究,2019(4).

[3]韦丽.小学语文朗读训练浅议[ J ].小学教学参考,2013(1).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分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渗透思想教育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