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教学探讨

2020-09-10林丽云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统编教材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林丽云

摘要: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语言构建与运用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与创造能力,促进文化传承与理解。文章主要分析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教学改革的价值,探讨有效的教学对策,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 统编教材

在小学语文统编教材当中,单元导语、选文系统、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不同的模块,都强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与培养。教师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应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文鉴赏能力。

一、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价值

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兴趣比较低下,主动性不足。进行教学改革可以基于学生的需求,全面革新教学方式,推动学生的发展。一方面,深化教学改革可以提升学生的主动性,使其自觉参与课堂讨论中。另一方面,深化教学改革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体验环境,鼓励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学会应用语文知识,了解新的技能,解决新的问题。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促使其应用自己的语文阅读、理解、写作、表达能力进行创作。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改革对策

1.重视单元导语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单元导语当中,蕴含着发展语文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应用任务导向教学方法,将单元导语中的内容作为一个任务模块,融入整体教学方案当中。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教学方法,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系统性,帮助学生认识到本单元学习的主题内容。例如,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导语当中提道:“美丽的校园,成长的摇篮,梦想起航的地方。”这就概括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导语可以基本了解这一单元是介绍校园的环境,让学生了解到在校园中学习可以启迪自己的智慧,促进自己的成长。

首先,教师可以“梦想起航”为主题,引领学生发散思维,在生活当中寻找素材,针对“梦想起航”进行相关的创作与探索。在单元导语下方也给出了发展核心素养的主要目的,具体是“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体会习作的乐趣”。这两项内容分别契合了“发展学生阅读素养、发展学生写作素养”这两项基本的内容。

其次,在阅读时,教师要给予学生针对性指导,帮助学生建立记笔记的良好习惯。陶行知先生说:“人生两个宝,双手与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方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 例如,学生在阅读时,只要遇到有新鲜感的句子,就可以在笔记中记录下来,可以是整句记录,也可以是单纯记录关键词。通过定期回顾的方法,学生就可以记住一些好词好句,再将其融入自己的写作中。一些有新鲜感的句子还可以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从而主动地参与到课文学习与记录的过程中。

再次,“体会习作的乐趣”这个核心目标也要和阅读教学结合在一起。教师可以采用启发式、引导式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创作的逻辑。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单单劳力,单单劳心都不算是真正之作。真正之作必须是在劳力上劳心。”

最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让学生拓展环境,从而掌握相关描写方法,促进学生逻辑表达能力的提升。

2.强化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主要方式。例如,《如何描写自己的心爱之物?》的课后习题就安排了以下几项内容:

第一,确定描写对象——什么物?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别钟爱的东西,如淘气包埃米尔每天晚上都要戴着睡觉的帽子。那么,你的心爱之物又是什么呢?是每天陪伴你入眠的小熊玩具,还是你亲手制作的那个陶罐?是你养了多年的小乌龟,还是在海滩上拾到的贝壳?

第二,通过细致的观察,引导学生了解心爱之物的写作方法,并制作一些小图片,引导学生认识物品的细节。这个课后习题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逻辑素养,让学生按照课文提示的文字来安排图片的顺序,从而掌握本篇文章的结构和主旨。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排列,学生不仅可以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还可以锻炼自己的图片文字转化能力。

第三,“读一读,用加点的词各说一句话”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关键的动词,例如,“披着”“露着”“鼓着”“甩着”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动作。学生掌握关键性动词,就可以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一个人物的动作,将其应用在写作中,增加文章的表现力,促进表达能力的全面提高。

第四,“读一读、记一记”中的关键词有“欢迎”“迎接”“迎面”“迎风”。这样的相似词语的辨析、记录,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字组成不同的词就会有不同的含义。通过这样的关键字组词方式,学生可以体会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

第五,通过课文拆解,让学生自己讲一讲如何描写自己的心爱之物,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经过这样的课后习题训练,大部分学生都可以正确、流利、熟练地朗读课文,按照图片的顺序讲故事,用角色的不同口吻和语气情绪讲述故事,并且应用准确的动词来讲故事。这样的方式还可以进一步鍛炼学生的逻辑能力和表达能力。

3.深化语文园地

(1)在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当中,语文园地包含了多种趣味性活动,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通过“识字加油站”“字词句应用”得到有效的锻炼。教师要重点发展学生的识字意识、识字方法和识字习惯,让学生在生活中多识字、处处可识字,保障学生快乐地认识字,从而应用更加丰富多彩的方法来识字,培养其识字习惯。

(2)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这种隐性教学策略鼓励学生。通过“预测”和“猜想”,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边阅读、边猜想,猜想文章的主体内容,了解文章的主要思想,从而激活学生的体验,点燃学生的思维,并且通过阅读描写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写字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在猜想得到满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读书的兴趣。

(3)教师要鼓励学生边阅读边猜想,猜想原因、情节、心情、人物、语言、结果。通过这种抱着兴趣去看待文章的方式,进入一种心灵体验当中,获得良好的阅读感受。

(4)在猜想方式上,学生可以依据题目、插图、生活经验、特殊句子、生活常识、同类情节、发展趋势进行猜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使其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了解文辞语境、文化语境和文体语境。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作为基础的教学资源,可以起到支撑作用,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化。因此,我们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创建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重视语文教材的灵活应用,提高教学的实际效果。

参考文献

[1]杨裕琴.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阅读策略的细化与序化[ J ].语文教学通讯,2019(33):59-60.

[2]王婷婷,王传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助力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使用[ J ].辽宁教育,2019(23):78-79.

[3]麦珏昉.语用、思维、审美:现代诗歌教学的“铁三角”——以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第二学段为例[ J ].基础教育论坛,2019(30):56-57.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统编教材的教学研究”课题成果,编号:FJJkxBB18—291。

猜你喜欢

统编教材核心素养小学语文
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初中历史统编教材中的人文主义精神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课后推荐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学系统确定教学内容
基于作文视角的统编教材运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