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世界团体锦标赛女子50公里竞走成绩分析研究
2020-09-10姜旭
摘要:竞走项目作为我国传统的优势项目,运动能力和技术已经处在世界前列。中国竞走军团在各类型的世界大赛上已经充分的展现了当前我国在竞走项目上的优势,但随着项目分类逐渐呈现无差别化的境遇,导致原本只针对男子才有的50公里竞走比赛转向女子。本文采用观察法、数据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本次参加世界团体锦标赛的部分选手的分段速度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女子50公里部分運动员在体能和技术方面稍有不足;部分运动员的赛场应变能力较差;缺乏大赛经验。结论:针对运动员再赛场上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对训练计划作出调整;在训练的过程中着重培养运动形成固有的速度和技战术能力。
关键词:团体锦标赛;竞走;成绩
一、前言
女子50公里竞走项目是2017年才获得国际田联认可成为比赛项目之一,此前该项目的世界纪录是由葡萄牙名将亨利克斯保持的4小时05分56秒,因此在本次太仓国际田联竞走团体锦标赛女子50公里竞走项目中,不少选手都是首次进行50公里的比赛。我国本土选手梁瑞以4小时04分36秒的成绩获得冠军的同时打破该项目的世界纪录,尹航以4小时09分09秒获得亚军,其余两名选手马发颖和我组入围选手李毛措以4小时14分28秒和4小时14分47秒晋级前八名。女子50公里竞走项目由于是2017年才获得国际田联的认可,因此针对该项目的发展还有待提高,为加快女子50公里竞走项目的发展速度,将本次世界赛女子50公里竞走项目分段成绩进行分析,同时将李毛措的备战期内训练负荷水平进行分析,预期找出运动员自身及训练负荷安排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高自身训练水平,完善自身比赛策略,提高运动员技战术能力水平。
二、研究对象
以2018年国际田联竞走团体锦标赛女子竞走50公里,中国三名竞走运动员李毛措、梁瑞、尹航三名选手的比赛速度作为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
本文通过观察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2018年国际田联竞走团体锦标赛女子50公里项目的比赛进行实地观察,总结比赛实际情况。
四、结果与分析
(一)女子50公里竞走比赛实际情况
从本次比赛的速度曲线中可以看出李毛措、梁瑞以及尹航在比赛开始阶段采用了跟随走的策略,三人将速度保持在4′55~5′00之间,同原世界纪录保持者四人形成第一集团,但原世界纪录保持者在行走至35公里时因为身体原因最终退赛,此时第一集团仅剩我国的三名选手,尹航在35~40公里之间出现轻微降速,而李毛措同梁瑞继续领走,并逐渐开始加速。在最后的10公里比赛中,梁瑞未出现降速问题,反之越走越快,反观李毛措则出现了严重的降速问题,最后的5公里速度已经下降至6′23公里最终被尹航反超未能进入前三名,而尹航虽在40公里处出现降速,但其速度下降幅度较为平缓,在最后的5公里依然将速度维持在接近5′00公里。李毛措技术方面还是较为良好,在比赛过程中并未吃到犯规,导致失利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后程降速问题。反观另外两名选手,随尹航同样出现后程降速的问题,但李毛措的降速幅度较大,因此在最后阶段被反超,遗憾跌出前三名。
(二)缺乏大赛经验
通过参加本次竞走团体锦标赛对于我国50公里竞走项目女子运动员来说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其中只有尹航参加过女子50公里竞走项目的世界赛,其余两名选手均未参加过此类型的比赛,但这两名运动员常年参加20公里的竞走比赛,虽说存在一定的比赛经验,但在50公里项目上均为首次参加,20公里竞走相比50公里竞走难度较大,因为在竞走比赛过程中,竞走运动员不仅要保持良好的技术结构,同时超长的距离也是对运动员体能的考验,如何更加合理的对自己体能进行分配,如何在赛场上保持固有的速度节奏,不受外界因素干扰,打乱比赛节奏成为50公里竞走项目的重要因素。
由于我国在竞走项目上的重视程度较高,因此在女子50公里竞走项目还没有被世界田联认可的时候我国的部分赛事就开始尝试发展女子50公里项目,李毛措曾参加过国内的女子50公里竞走比赛,当时的成绩是4小时47分多,时隔多年再次参加50公里女子竞走项目比赛,虽然在此次比赛的后程出现了严重的降速问题,但依然以4小时14分47秒的成绩完赛并且大幅度提高了她的个人最好成绩。李毛措在备战阶段的训练量和强度已经到达4小时10分左右的水平,也就是说完全具备了4小时10分走完全程的能力和水平,但是由于在赛场上缺乏合理的技战术能力,高估了自己的备战效果,在赛场上受到同为中国运动员的影响,在35公里至44公里阶段跟随梁瑞提速过快,并且放弃跟随走的策略,采用与梁瑞并排前进的战术,没有能够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体能,过早和极大地消耗了自己地体能。最终导致最后6公里几乎散步,先后被5人超过了她,最后获得第七名。因此后程大幅度降速的问题。反映出运动员在赛场上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影响技战术的发挥,无法冷静的判断自己的体能储备,导致体能消耗过早过快,从而导致无法保持日常训练的水平,训练水平无法有效的发挥出来,后程严重降速的情况也就因此发生。
(三)备战不足
竞走项目较为注重的是日常训练的积累,训练量常常会超出比赛量。导致本次比赛李毛措50公里后程降速问题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于50公里的比赛距离较长,在日常训练中很难超过比赛量;另一方面是由于过高的训练量会导致运动员恢复期的延长,通过过高的训练量会诱发运动员伤病的复发,影响训练的持续性和连贯性。
3—5月训练地点为昆明呈贡体育训练基地,在为期2个月的备战阶段训练中,共计完成训练负荷量1340.4 km,其中不同速度区间及不同训练手段占备战阶段总负荷量的比例如图1所示:
5′30以外配速额训练占备战阶段总负荷的22%;5′30~5′20之间的配速占备战阶段总负荷的6%;5′20-5′10之间的配速占备战阶段总负荷的8%;5′10~5′00之间的配速占备战阶段总负荷的23%;5′00~4′50之间的配速占备战阶段总负荷的25%;4′50~4′40之间的配速占备战阶段总负荷的4%;4′30~4′40之间的配速占备战阶段总负荷的0%,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在训练实际完成中,仅有4公里的配速在该区。跑步机技术训练占总负荷强度的4%;爬坡训练占总负荷强度的79.2%;放松跑占总负荷强度的2%。在3~5月为期两个月的备战周期中,40公里以上的课程只有一次,还是出现在3月末,在为期两个月的备战阶段只进行了一次45公里的训练,当时的训练平均速度为5′00公里。整个三月份的总负荷量为711公里,到四月份总负荷量为682.4公里,虽然三月份的训练量整体较四月份偏高,但是三月份中有22公里的跑量,整个四月份的682.4公里均为走量。
冬季训练对于竞技体育的训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竞技体育运动中,训练周期的划分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夏训和冬训。夏训主要以备战比赛提高专项速度为主,冬训主要以提高运动员有氧代谢能力,提高体能储备,强化身体素质,提高技术结构的合理性为重点。因此冬训往往是竞技体育运动员训练的重要阶段。同时由于冬季天气寒冷和训练安排等原因,很少需要参加竞走项目的世界大赛,这就给运动员进行体能储备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
但是在整个冬训阶段,李毛措的训练主要以备战20公里竞走项目作为侧重点,当时并没有考虑过参加50公里项目的比赛,但是3月份选拔赛她20公里没有入选,随后在50公里项目的选拔赛上进入团体队伍,在3~5月为期两个月的时间才刚刚开始备战50公里比赛。导致李毛措训练量不足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备战时间较短,且备战目标更改所致。在整个备战50公里比赛的周期中虽然运动员便显出极强的意志品质,但由于备战时间过短导致训练量尚且不足,且冬训时也并没有更好的将50公里作为训练的目标和重点,导致运动员体能储备不足,运动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不具备完成50公里比赛项目,并且在比赛中受参赛选手的影响过早和过快地消耗自己体能,力图拉开与对手之间的距离等因素的影响下,最终导致了在比赛的后程出现体力过早耗尽,运动能力大幅度下降,行走速度出現大幅度降速的现象。反观尹航在整个比赛过程中,虽然中途出现短时间的减速问题,但随后速度又呈现上升的趋势。这是由于其赛场经验较为丰富,在比赛中合理的调控自身能力,合理分配体能,中途采用较慢的速度进行缓冲,积极促进体能恢复,虽然二者同样出现降速问题,但尹航速度曲线降幅较小,李毛措降幅较大。同时在日常训练中,尹航主要以备战50公里项目作为训练重点和目标,因此能够保持较高的竞技能力水平。梁瑞在整个冬训阶段的主要备战目标同样为50公里项目,并且在参加选拔赛的时候同样以50公里项目选拔作为主要目标,由此可以在这三名运动员中,除李毛措以外其余两名运动员均以备战50公里项目作为主要备战目标,相比较李毛措来说备战周期长、训练负荷高、体能储备充足,因此在比赛过程中并未出现大幅度降速的问题。
五、结论
(1)备战周期的时长及总训练负荷是影响我国竞走运动员赛场表现能力的因素;
(2)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是否能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体能,直接影响运动员在比赛的结果;
(3)大赛经验不足会导致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极易受到外界干扰,从而打乱自己的比赛节奏。
六、对策
(1)教练员和运动员要明确备战目标,针对目标有计划的安排训练任务;
(2)在日常训练中教练员要时刻督促运动员形成固有的运动节奏,合理的安排自身体能,严格控制运动员日常训练的训练节奏。
参考文献
[1]孙煜,王洪宇.2019年西班牙中外男子20公里竞走成绩分析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12):113–115.
[2]姜旭.优秀青少年竞走运动员年度训练结构的研究[D].长春:吉林体育学院,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