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年级音乐欣赏课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0-09-10赵文娟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音乐欣赏课一年级鉴赏

赵文娟

摘要: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鉴赏能力、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引导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学习,激发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音乐创作力,从而实现小学音乐欣赏课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

关键词:一年级 音乐欣赏课 习惯 鉴赏 创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有效完成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任务,就必须重视音乐欣赏课的高效开展。本文结合笔者的小学音乐教学实践,就如何实现一年级小学音乐欣赏课的高效教学,谈谈自己几点做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演唱只是音乐的一种表现形式,要唱好,就必须先听好。学生音乐素质的培养必须以音乐欣赏为基础,通过让学生聆听欣赏、演唱、演奏等方式去体验感受音乐,逐步发现音乐之美,最终构建自己的审美体系。在音乐欣赏课堂上有效培养学生良好的聆听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听音乐指令的习惯

开学上第一节课时,笔者没有向学生讲上课的规矩、要求等,而是直接用琴和学生“对话”。告诉学生,在音乐课堂上,所有人都听音乐的话,所以我们要用心听懂琴在“说”什么。然后用琴弹奏几条简单的旋律,请学生聆听并猜测琴在“说”什么。

2.安静、耐心聆听音乐的习惯

从开学第一次上课就要有要求,让学生明白聆听音乐的要求,培养良好的习惯。首先在聆听音乐前,结合教材图标告诉学生这节课的这首乐曲或歌曲是要我们安静聆听的,要竖起小耳朵。其次,趴下休息,学生在肢体放松的情况下,更能融入音乐。第三,闭起眼睛,这样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想象空间,注意力更集中,减少外界影响。

3.进入音乐情境的习惯

聆听前,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听到的音乐自己在脑海中想象画面。这样可以让学生在聆听过程中有事可做,更专注地听音乐。

二、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音乐鉴赏是指对音乐艺术作品具体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欣赏鉴别、联想想象及思考创造的精神活动,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生年龄比较小,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同时这也是小学音乐学习的基础,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和审美能力。

1.聆听前提出问题和要求,实现有效聆听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作为生活教育理論的三大内容,对当前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陶行知先生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开展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在开展教学活动之前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开展教育内容。如学生自己第一次聆听《星光圆舞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等乐曲并想象画面的时候,可以提示学生:你想象的画面里有谁?是小动物还是小朋友,或者是植物呢……他(它)们在什么地方?做什么?第二次聆听,在第一次聆听基础上可以问得更具体一些,如那个地方有什么?是一个人,还是很多人?是一直在跑,还是跑累了休息了等此类问题。

2.用规范的音乐要素分析乐曲,帮助学生理解

第一感受:情绪。初次聆听,对乐曲有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表情、动作来表现。如第一次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后,提问“你觉得这首乐曲想表现什么情绪?”然后教师做出或开心,或严肃,或难过,或快睡着等表情,并要求学生也用表情来表达。通过教师的引导,有的学生做出严肃的表情,有的做出开心的表情,恰恰符合了乐曲几个乐段的情绪。

第二感受:速度、力度。第二次聆听开始,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对乐曲有准确的理性认识。乐曲速度的快慢很容易感受到,学生也很好表达,教师只需及时做出小结,告诉学生快和慢是在指乐曲的速度。如在聆听《口哨与小狗》时,有学生说:“我觉得小狗跑得很快。”教师马上就可以帮助学生小结:“是因为大家听到的音乐速度比较快,就会觉得小狗跑得快。”让学生将听到的、感受到的,同音乐要素建立链接。力度,学生表达时会说声音大、声音小,教师可以做小结:“声音大,带给我们的感受比较强;声音小,带给我们的感受就比较弱。”及时提出力度准确的表述,但不需要特别强调,也不要求学生一定马上就要用强和弱来表达,教师规范的表述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三感受:节奏、旋律、演奏乐器。在第二遍聆听时,笔者经常会要求学生随着音乐做动作,用合适的肢体动作来表现旋律带给自己的感受。这点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在出现明显的上行或下行旋律时教师带着学生一起用手势或肢体动作来表现,初步建立旋律走向的概念。乐曲中使用的乐器,有些学习乐器的学生能够听出演奏乐器,这时应给予肯定,并向全体学生对提出的乐器进行简单的介绍。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当前大教育环境下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一个重点要求。在音乐欣赏课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创造能力,不仅可以提升教师自身的教学素养,更重要的是可以深度挖掘学生的创造能力与表现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学科核心素养。

1.保护学生对音乐的想象力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聆听音乐时应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象,而且要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在初次聆听时,尽量让学生不看教材,播放音频时隐藏乐曲标题,不给任何画面提示,直接进入音乐。如在欣赏《玩具兵进行曲》后进行分享时,有的学生说:“有人在舞台表演,连小老鼠也上台去弹琴了。”有的学生说“美丽的公主在跳舞,王子在打鼓”等,教师不必做过多强调和评价,做到充分地倾听和适当地引导,保护学生的“天马行空”和“异想天开”。

2.完整聆听和分段聆听相结合

一般情况下,初次聆听要完整,对乐曲有完整的印象,但是在个别乐曲中要具体分析,有时可能分段聆听更能达到效果。在进行《快乐的一天》教学欣赏时,笔者发现这部小组曲时间较长,而且是由五个看似没有任何联系的小乐段组成,如果在没有任何引导的情况下让学生一次听完,学生没有那么跳跃的思维,感受可能就会混乱。所以在欣赏这首乐曲时,笔者采用让学生分乐段聆听、感受、想象,在五个乐段听完后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各个乐段之间的联系,最后小结揭示标题,再次让学生完整聆听。

3.在律动中感知音乐并升华创编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专注时间有限,所以在欣赏乐曲时,动静相结合,在静心聆听后让学生随音乐动起来,这个过程是学生感受音乐并升华创编的过程。所以,只要是随着音乐情绪和速度的,不同动作都值得肯定,并鼓励创新。但也要向学生强调,动作并不是随心所欲,一定要随着音乐的节拍、节奏而动,同时提醒他们在做动作时尽可能不发出响声,不影响其他同学聆听。

教学探索永远在路上,提高音乐欣赏课的教学效果的探索也永无止境。

参考文献

[1]佚名.陶行知文集[ J].教师,2014(30).

[2]高雪莲.浅谈如何上好小学音乐欣赏课[ 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7(06):59.

[3]黄开燕.小学音乐欣赏课初探[ J].云南教育,2002(Z1):30.

[4]郭小红.关于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与分析[ J].新课程·中旬,2017(12):296.

猜你喜欢

音乐欣赏课一年级鉴赏
民办高职院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实践研究
一年级数量关系有效教学策略的探讨
原创校园纪实节目《一年级·大学季》特色分析及发展趋势
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应对方案
论音乐欣赏课提升学生聆听质量的策略选择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