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悟书法精神 构建奋进集体
2020-09-10辛菊芳
【摘要】锻造班级精神,需要通过文化来渗透,我们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正是用书法文化的氛围来熏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爱上书法,爱上写字,让每一位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养成一定的人文素养,超越、完善自我,铸造人格精神,练就自信、开朗、持之以恒的品格,学会做人的道理,让学生在练习书法的同时,领悟书法的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构建和谐积极向上的奋进集体。
【关键词】书法精神;班级文化;奋进集体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 2020) 77-0076-03
【作者简介】辛菊芳,江苏省丹阳市荆林学校(江苏丹阳,212300)教师,一级教师,丹阳市教学骨干。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要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建设,她就像阳光,能使每位学生感受到温暖;她就像泉水,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甘甜。作为一名班主任,笔者以书法为抓手,构建班级文化,打造一个充满书法文化氛围、文化底蕴的班级,用墨香浸润学生的心灵,用文化提升学生的道德境界,让学生在练习书法的同时,领悟书法的精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构建和谐积极向上的奋进集体。
我校是省级书法特色学校,因此笔者的班级文化也是以此为基础的。我校的校训是:尚真养正。所谓“尚真养正”,有两层含义,其一,“真”,即真理真实,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正”,即不偏不倚,意为正气正义。其二,“真”乃“颜真卿”之“真”,他笃实淳厚,刚真不阿,追求真理,人格高尚,以义烈名于时,为世人所推崇。我们“尚真”,就是希望学生做一个像颜真卿一样的人;“正”乃“平正”,书法最重要的结构法则就是“平正”。我们“养正”,就是希望学生平时能静心凝气写好每个笔画,规规矩矩讲究间架结构,认认真真写好每次作业。
我们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正是用书法文化的氛围来熏染学生,让每一位学生爱上书法,爱上写字,让每一位学生在写字的过程中养成一定的人文素养,超越、完善自我,铸造人格精神,练就自信、开朗、持之以恒的品格,学会做人的道理。
一、教师示范,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
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班主任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让学生爱上书法,首先自己得先爱上书法。于是笔者开始注意书法家的故事和作品的积累,先自己开始临摹字帖,学写毛笔字和钢笔字,并且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江苏省书法等级考试。经过几年的努力,目前笔者的硬笔书法水平已达到9级。课堂上,笔者板书的时候也开始注重板书的优美性。课余时间,笔者也会在班上练字,引得很多学生的关注,学生纷纷赞叹,笔者见机鼓励学生:“只要你们认真学习书法,勤练习,多领悟,你们也可以写得一手好字呢!”听了老师的话,学生纷纷点头响应,笔者知道自己的示范作用已经达到了。
二、寫字教学,促进学生学习书法的动力
1.上好每一堂写字课。
学校在每天下午都有专门的15分钟的写字课,每周每班还开设有书法课。书法教师先从基本笔画教起,再讲结构,通过教师自己范写,给学生展示运笔方法和过程,再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拨。
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首先锻炼了手指、手腕和手臂,而这些都是受大脑指挥的,经常进行有规律的练习,有益于大脑的生长和发育。其次,学生在练习书法时,凝神静气,很好地消除了浮躁心气,起到了修身养性的效果。
2.写好每一次的作业。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咱们天天为了实际需要而写字,其实是天天在练字,更不必特别划出练字的时间。”学生天天练字的时间,最多的就是书面作业的时间。
学校推行“精品作业工程”——作业即练字,要求学生在常规的作业书写时达到练习书法的效果,让学生的练字做到常态化,使学生在每天的作业中也能做到有效成长。每学期末,学校对各科作业进行检查评估,依据“精品率”评选“写字优秀班级”。
平时,笔者能严格按照学校规定,对常用批改号,如对号,做到必须带钩,但不能留尾,长度约两厘米,斜度约45度,以“精品式”的批改做好学生的示范。批语坚持写规范的正楷字。“老师能工整地写好每个字,你一定也能做到!',‘‘字应该写得像老师的这么大。”……这些简单的话语虽然不华丽,但对学生而言却充满了激励,时时提醒着学生写好每一次作业、写好每一个字。学生在精品作业工程中,既练好了字,学习习惯、学习态度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学生的自信心也增强了,这对一个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三、班级文化,提升学生学习书法的境界
锻造班级精神,需要通过文化来渗透,需要通过活动来践行。一个班级只有经常性地开展正能量且富有特色的主题班队活动,对学生有目的地进行主题教育,才能让他们的内心得到升华。
学校的特色就是书法文化,因此,笔者经常利用现有的资源和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与书法文化挂钩的班级主题教育活动,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书法文化,让书法文化渗透到每个学生心中,在写字教育中助力其精神的成长。
1.利用现有资源,创设班级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为此,笔者倡议在班级开设“班级文化角”。“班级文化角”含两大块,一块是班级图书角的书法读物的布置,一块是黑板报上书法文化栏的布置。
班级图书角定期更换,在这里,学生可以阅读到许多书法家的故事,在书法家们的趣闻轶事中学习他们的智慧和品质,欣赏他们的经典作品,在不同的艺术风格中欣赏平正险绝之美;喜欢书法的,或者写得一手好字的学生,可以在书法文化栏里展示自己的作品,一些上佳的学生作业也会在这里得到及时的展示。
2.开展写字教育,促进班级文化。
根据学校的写字特色,联系学生实际,挖掘教育资源,把握班级舆论导向,教师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主题班会。如“寻找身边的书法家”“勤学苦练结硕果”等主题班会,促进班级写字文化的形成,进而锻造班级精神。学校紧抓晨会课,围绕“作业到底要不要注重写字姿势”“写字到底是讲究写得美还是写得快”等话题开展辩论赛,学生正方反方你来我往,饶有兴趣。这样的自主题活动让学生明辨了是非,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更增强了班级的凝聚力。
3.延伸校外活动,锻造班级精神。
学校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书法比赛,笔者班级的张婧怡同学的毛笔字作品就曾在日本展览。学校还多次组织学生参加书法公园的游览,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书法家的文化、背景,欣赏大师的作品,以此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书法的热情和动力。2017年11月初,学校组织学生去了镇江市丹徒区的米芾书法公园,学生在长山浓密葱郁的林间花丛、碑廊馆舍之中盘桓近4个多小时,欣赏了米芾的“笼烟”等书迹,参观了乾隆的“御笔亭”;进入“瑞墨轩”,学生看到了米芾像;在米芾书法石碑长廊,学生欣赏到了米芾的真迹;在“巨笔堂”内,学生看到了堂内的巨笔;在“池畔墨亭”,几个学生围在一起聚精会神地欣赏大师的作品。
书法里有从容,书法里有智慧,书法里有坚强。书法,是一种个性的张扬。张扬的个性,需要书法去表达;张扬的思想,也需要书法去承载。书法文化建设,承载了班级的管理理念,也承载了学校的建设目标,更承载了师生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