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研究

2020-09-10邓达友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个性培养初中美术策略

邓达友

摘要:初中美术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释放学生的个性,彰显学生的个人特色。因此,教师要掌握美术学科的教学规律和学生的性格特点,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创造展现个性的机会,以此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造能力,让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张扬个性的舞台。文章将结合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探讨如何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初中美术 个性培养 策略

衡量人才的标准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广大教育工作者提倡实施“个性教育”,重视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初中阶段是培养与发展学生个性的关键时期。基于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遵循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善用实际生活中的教育因素,并且做到教学合一,关注学生创新精神的发展,鼓励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去展开绘画,提升学生对绘画学习的兴趣。

一、借助问题为学生创造展示个性的机会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具有极强的自我表现欲望,所以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让学生在主动积极探讨问题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独有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美术学科的基本特点。以及学生渴望表现自我的心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回答教师的提问,以此为学生创造展示个性的机会,进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例如,指导学生“赏析外国肖像画”时,首先,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通过之前的学习,大家对肖像画的起源和早期肖像画的作用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且还赏析过摄影术出现之后不同风格和种类的肖像画,那么应该怎样观察肖像画中人物的五官,感知其展现的人物内心和性格特点呢?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几张五官的范图,接着再次提问:“通过欣赏这几张范图,你的感受是什么?”教师留给学生充足的自主思考时间,每位学生都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接下来,教师为学生详细地介绍几张范图,继续提问:“画家为何这样画呢?”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调节自己的感情,注意力集中,选择让自己记忆深刻的人物的侧面、正面或是面部表情进行绘画。此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变形或是夸张的手法表现人物的五官特征。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根据问题展开积极的思考,以自身的理解为基础进行绘画,激发想象力,从而培养学生敢于回答问题的精神。而且,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让其在实践的过程中激发创作灵感,发展学生的个性。

二、结合游戏活动展现学生个性品质

任何学习阶段的学生都对游戏充满兴趣,初中生当然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可以将实际课堂教学和游戏活动进行有机结合,以此让学生在参与游戏活动的同时获取有用的知识,展示个性。如以进行主题为“标志的设计”的自主探究性活动为例。首先,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北京奥运会会标图案,并且让学生思考如下的问题:会标图案隐藏着怎样深刻的含义?哪些地方具有创新?通过这种形式的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然后,教师将全班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校徽设计,要求校徽所表达的含义必须符合学校的实际。每个小组都积极参与其中,小组成员为设计校徽而献计献策。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选出最优的作品,并要求每个小组上台阐述本组的设计理念。在活动结束之后,教师对本堂课进行适当的总结:本节课学习了如何设计标志,对其设计方法、设计步骤、基本原理等具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设计标志的同时,学生的创造热情得到极大激发,而且融入了自己的感悟和信念。

教师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不仅可以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而且还能为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搭建展现自我的平台,让其个性得到充分展示。除此之外,教师在设计游戏活动时要注意贴合学生的兴趣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创作欲和课堂学习参与度,避免游戏教学失去应有的积极作用。

三、引领示范

有部分教师错误地认为在培养学生个性时,其对学生的引领示范没有意义,教师只需要“放任自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表达或绘画即可。事实上,学生个性的培养需要依赖于教师的引领示范,激活学生的思维,推动学生个性的发展。基于此,教师有必要改变以往的示范绘画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身的示范引领。

例如,为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意识,教师可以进行有关设计美术字的基础启蒙教学课,主要的目的是引导学生依据既定的字体进行大胆想象,以既定的字为基础,适当地增添新的元素,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字形,展现创作者自身的个性。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点到为止”,不需要教师挨个示范每个字体的外形,而是在学生进行字体创新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先思考文字联想设计的方式方法,接着让学生以“字形意”和“汉字义”相和谐为切入点修饰文字。在教师有意识的引导之下,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字形得出許多新颖的好点子。然后,教师需要赞扬学生充满个性的想法,并且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给予学生一定的建议,并指导学生对作品进行适当的修改。最后,教师组织全班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在上述的教学案例中,教师似乎“时有时无”,给予学生及时指导,示范引领的方式适当,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

四、引导学生在美术作品赏析中形成个性

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赏析是教学中非常关键的部分。最重要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色彩、布局、质感等方面为切入点,让学生体会到美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深刻感受到作品的意境美,进而让学生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得到提升。与此同时,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去展示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畅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进而促进学生个性审美的发展。在学生面对同一幅美术作品时,教师要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美分析,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增强自身的审美能力。

例如,教师指导学生欣赏凡·高的《向日葵》时,由于这幅画的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单调,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导致学生不愿意深层次地探究作品所蕴含的意义。对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美术性的角度去赏析该作品。如《向日葵》几经波折最终被日本某保险公司以高价拍到,并且竞拍时间为短短的4分30秒,这其中的缘由是什么?凡·高孜孜不倦地画《向日葵》的原因是他认为向日葵是太阳光的象征,也是他内心深处热烈情感的象征,作品是其苦难生活的缩影。在此基础之上,再让学生对该作品进行赏析,可以让学生产生全新的感受。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自由讨论,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对作品的感想,进而让学生对其具有深刻的认识。

五、结语

总之,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位学生的独特个性,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初中美术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个性的平台,以此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推动学生美术学科素养的有效提升,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巍澜.初中美术欣赏课程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16).

[2]李修亮.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17(34).

[3]石荣艳. 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J].考试周刊,2013(27):181-182.

猜你喜欢

个性培养初中美术策略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研究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提高初中美术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略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新课改背景下的幼儿学前教育教学探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