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

2020-09-10刘艳华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小学核心素养

刘艳华

摘要:教学工作强调对学生的全方位、综合性培养,以实现教学质量与成效的提升,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文章对“德润心灵,法护成长”——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进行研究,分析提升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的措施,并总结出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整合教学方法、优化课前导入、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完善教学评价六项有效的教学实践对策。

关键词:核心素养 小学 道德与法治教学

道德与法治不仅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德润心灵、法护成长的条件下,围绕核心素养主题,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以教学实践的方式,提升教学质量与成效,帮助小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并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

一、基于核心素养优化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措施

“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教师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基础,想要提升教学质量,应先提升教师的施教能力和职业素养。在这方面,教师素养可分为施教能力和职业素养,应实施针对性提升策略,以为教学打好坚实的师资基础。

1.提升施教能力

施教能力是教師的工作基础,也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关键。提升教师施教能力,可通过以下两项措施来实现:

第一,外派进修学习。管理者可通过外派进修的方式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外派进修能够为教师提供系统性培养,有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激发其积极性,为其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机会。针对进修完毕的教师,可适当重用,确保其充分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第二,制定自学奖惩制度。对教师当前的专业能力进行评估,并结合学生的未来成长与教育事业发展需求,制定自学奖惩制度,鼓励广大教师通过自学提升专业技术水平。采取定期考核的方式,观察教师的自学成果,对专业能力显著提升者,可按照制度内容,给予相应的表彰或资金奖励。而对不积极进取者,可按照制度要求,给予相应处罚,让其认识到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性,从而重视自主学习。

2.提升职业素养

工作不认真、不积极、不进取,皆是职业素养不佳的表现。该问题不仅使教学质量下滑,也不利于学生的健康、良好发展。所以学校管理者应重视教师的职业素养问题。管理者可通过制定职业素养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师职业素养的管理,让教师对职业素养问题有一个新的认识,并正确理解职业素养对自身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管理者可邀请广大学生和家长参与监督工作,确保该制度的有效落实。

学校管理者可制定《教师职业素养的要求和考核办法》,针对当前社会上出现的师德问题做出规范,以将教师错误的思想扼杀在摇篮中,防止由教师职业素养问题引发的教学质量下降。例如,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年度考核不能评优:歧视、谩骂、讽刺、挖苦、刁难学生,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伤害学生人格,造成不良社会影响者;利用婚丧或喜事变相收取学生家长的钱物者;未经领导同意,擅自以班级名义向学生或家长收费者等。

二、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的对策

1.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传统小学德育与法治课堂以理论教学为主,内容显得过于枯燥,易使部分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想要基于核心素养背景,有效提升教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应先转变传统教学理念,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并针对学生的不足实施针对性教育。在此过程中,教师首先应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制订教学方案。其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让其对教学内容进行思考,针对学生的学习不足实施再教育。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综合、客观的评价,指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并为学生提出建议,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发展,进而达到“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的效果。

以《我们爱整洁》一课为例。教师应以提升学生的日常卫生意识、使学生掌握日常卫生常识为主要教学目标,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方案。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先自行学习,之后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总结,分析学生在教学内容认识上存在的不足,实施针对性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保持日常卫生的重要性以及健康问题与卫生问题的直接关系。最后,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总结,为学生提出建议,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2.从学生角度出发,整合教学方法

在研究如何解决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问题时,需要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学理念,即“教学做合一”。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整合教学方法,采用相应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升教学质量与成效。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众多新的教育方式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采用,并收获良好的成效。教师应在多种新的教学方法中选出最为合适的一种,将其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提升教学质量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以合作式教学开展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首先,教师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自学和讨论的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对教材内容形成初步了解。然后,让各个学习小组对教材进行讲解,其他小组成员学习该小组讲解的内容,全面掌握知识点。最后,教师对各学习小组所讲解的内容进行补充,并做出评价,对表现良好的学习小组给予适当奖励和鼓励,进而激发其他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为后期顺利开展教学奠定基础。

3.优化课前导入

为确保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能够以多样化形式呈现于学生面前,教师应积极优化课前的教学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实现“有教先学,有学有教”。教师可研究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制作教学课件,或通过网络寻找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丰富课前导入内容,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

以《家人的爱》为例。教师可在网络中寻找与该内容有关的动画片,如《大头儿子与小头爸爸》,将其作为课程导入内容。通过体会动画片中家人对孩子成长的关爱,学生对教学内容会形成深刻的认知,产生学习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以多媒体视频资源为手段,引入教学内容,以优化课前导入效果。

4.组织教学实践活动

为确保教学效果的有效提升,教师应认识到,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实践,让学生在学习后能对知识加以运用,在体现教学成效的同时,提升教育质量。这体现了“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的理念。

以《干点家务活》一课为例。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为目的,根据课堂实际情况,为学生布置实践任务,如打扫教室等。教师教授学生劳动技能和安全常识,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教师对学生的实践表现进行总结评价,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并制定改善措施,再在后期教学环节中对其开展针对性教育,实现教学成效的全面提升。

再如,针对当前社会中存在的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不文明现象,教师可带领学生到室外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观察人们的不文明行为,并为学生讲解不文明行为造成的后果,让学生对道德问题有一个新的认识。这样一来,该课程的教学活动不再单纯停留于理论层面上,而是以实践形式让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深刻认识和理解,提升了教学质量。

5.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的是提升学生的道德涵养与法治意識,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在授课环节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反思意识,为学生的未来成长与发展提供助力。

例如,在《我和我的家》一课中,教师可积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教学内容,研究家人对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重要性,深入研究教材内容,加深学生对家的理解。

再如,在《国家机构有哪些》一课中,教师也可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通过播放《新闻联播》等节目,引导学生认识国家机构。教师要对各机构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其职权,拓展学生的视野,以丰富、有趣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质量,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6.完善教学评价

传统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皆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这不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升,而且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因此,教师应积极完善教学评价内容,让其评价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客观性、全面性和可靠性,让教学评价工作成为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教学环节。应将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参与性、反思能力、合作意识以及探究能力等各项因素列入教学评价范围中,呈现学生各项能力的成长情况。

例如,教师将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积极性、探究能力、合作意识、反思能力、应试能力、日常道德表现等因素列入评价范围内,使评价结果更具整体性和全面性。也可以让学生对自身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之后再开展匿名评价,评价结果分为A、B、C、D四级,更具客观性。最后,教师对教学评价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教师应对A级学生进行表扬和奖励;对B级学生开展针对性提升,保证其各项能力均能达到A级标准;对C级学生进行重点培养,确保学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提升其学习质量;对D级学生的情况进行反思,总结教师自身在施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开展系统性教育,确保学生得到良好的培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整合教学方法、优化课前导入、组织教学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完善教学评价,可以确立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使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与法治观念,对社会发展产生新的认识,并提升教育质量与成效,促进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与发展,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黄雅芳.核心素养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探索[ J ].华夏教师,2019(30):55.

[2]陈小红.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程体验式教学策略[ J ].西部素质教育,2018,4(6):29-30.

[3]秦瑞芬.核心素养理念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情境教学探索[ J ].中国校外教育,2019(26):103.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小学核心素养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