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科实践活动助力学生打破思维的禁锢

2020-09-10吴锦莲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7期
关键词:实践活动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吴锦莲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思维能力在人们面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时显得尤为重要。当代社会对一个人综合能力的评价,更多的是看这个人否有发展力和竞争力,而这些能力取决于思维水平的高低。如何在学科实践活动中变革学习方式,加速学生的思维发展?在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不断深化认识,展开了积极的探索。

关键词:思维能力 核心素养 实践活动

一、引爆思维起点,设计学习策略

思维的展开需要诱因,需要激活的因子。构建资源链接的基础是对思维的对象感兴趣,由此能层层生发。所以捕捉思维的起爆点尤为重要。教育家陶行知指出:与“生活即教育”有连带关系的就是“社会即学校”。整个的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它的血脉是自然流通的。开展社会调研,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中,用眼睛观察社会,用心灵感受社会,用大脑思考社会,像鸟儿在天空中自由翱翔,发现更真实的社会生活,思考更具体的社会问题。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中,我请学生做了生活调研,并对学生的思维起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大多数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知道一些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学生了解的废旧物品是否可回收,都是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生活中接触不到的废旧物品、不常见的垃圾,他们不容易分辨出来。同时,由于知识的限制,学生对自己家的垃圾数量估算不够准确,需要进一步的调查。

学生对社会生活进行调研后,开始对生活中分类知识和分类行为有初步的思考。在分析学生已有的思维水平基础上,我按学生的思维和认知,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实践感受,和学生共同设计实践活动,使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坚持“问题来源于学生,解决问题依靠学生”的原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策略。教学时依据学生学习的困难和特点,由浅入深,有所侧重,有所取舍。

二、与生活无缝连接,提高思维灵活性

为使教学内容得到很好的落实,实践中安排了层层深入的活动环节。其中,课堂教学作为实践活动的交流探讨环节,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实践,辅以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了更多信息,把学习推向了高峰。

例如,学生把各个小组的家庭垃圾情况汇总后,我发现,一个庞大的数字摆在那里,学生并没有直观的感受。到底有多少呢?我带领学生到垃圾填埋场实地参观,了解垃圾场日填埋量和处理过程。课上通过直观形象的垃圾车淹没整个海淀区的动画,触及学生内心深处。教师从具体的形象和生动可感的现象人手,引导学生发现垃圾产生的数量,引发学生思考,提出解决策略。学生的深度参与,体现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考,这种理性思考对学生的思维质量起到了科学引导的作用。

本次学科实践活动中,实地考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增强了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学生获得了积极的体验和丰富的经验,提高了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他们还积极地将学习成果运用到生活中去。

三、巧用学习用具,促进学生思考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真知,明白道理,学会做人,才是成功的教育。垃圾分类学科实践活动中,我力求引导学生在无意识的环境氛围中受到明显而持久的影响,使其不自觉地受到教育并获得愉快的体验。

例如,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给自己家庭垃圾称重量的活动。活动一开始,我请各小组结合学习内容设计了学习单,由学生自己完成。结果发现,学生统计垃圾重量用了多种单位,千克、克、斤、公斤都有;从数字上看,有一半学生没有亲自测量,只是估了一个数字。由于学生年龄比较小,对重量的概念比较模糊,所估计的数字与实际重量相差甚远。显然,第一次的学习单看不出真实的统计数据。为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我向科学老师借了弹簧秤,发给每位学生。学生拿着秤,异常兴奋,试着称一称这个,称一称那个,尽情地感受和领悟学什么和怎么学。看着学生兴奋的表情,我知道,这个学习单一定会高质量地完成。学生也深刻地感受到,做研究一定要有科学严谨的态度。一个小小的学习用具,使“崇尚真知、尊重事实”的科学精神达到“润物细无声”之功效。

四、思维可视化,提升观察反思品质

可视化认知工具能够帮助学生,使其隐性思维显性化,将思维过程和思维结果呈现出来,可视化认知工具核心理念是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不断提升学生的自我更新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地体会和观察事物之间的联系,甚至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意识到的各個事物之间的关系,达到创造性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过程中,课前,我引导学生把周末倒垃圾活动用思维导图来策划。学生对整个活动有全面的思考,考虑活动的时间、地点、参与的人员、过程以及效果等。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整理思维,把学生对实践活动的主观想法充分体现出来。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是整理自己思维的过程。通过指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来激发学生动脑、动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充分培养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和周密地设计活动的能力。课后实践采取“复流程图”的方式,学生分析乱扔垃圾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影响,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议,确定后续活动方案。两次活动策划围绕学生核心素养,注重启发学生思维,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习规律,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实际上,把思维工具贯穿于学科实践活动,不在于创造、创新多少理论,而在于“发散思维,建构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改进学生自身的学习实践。学生从自身学习实践中提炼的观点,使那些转瞬即逝的学习过程或学习智慧,以及虽能感受但无法言说的尚未系统化的知识点,经过思维导图的设计和系统整合,能够显性化。

我们在学科实践活动中,以思维提升为主线来推动学习方式变革,并使核心素养培养在实践过程中逐渐落地扎根,使学校教育生态焕发新的生机。在学科实践活动助力学生思维发展的探索中,我发现,真正指向核心素养的学科实践活动不仅仅关注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更需要通过师生在教学活动中交流信息、情感交融、沟通观念的活动结构,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使其在实践中获得真切体验,形成与发展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实践活动思维能力核心素养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