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制造类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0-09-10姚艳梅

财富生活·下半月 2020年3期
关键词:成本管理管理会计

摘要:成本管理是制造类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经营管理效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谋求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也是当前制造类企业管理的一大难题。本文以制造类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阐述了成本管理的概念,分析了制造类企业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然后结合当前制造类企业实际,深入研究了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最后从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预算等角度给出具体的应对对策。论文为制造类企业完善成本管理提供了参考价值。

关键词:制造类企业;成本管理;管理会计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制造类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須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制造类企业经营管理中,成本管理占据核心地位。成本管理是制造类企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提升经营管理效率,谋求企业长远发展的基础。目前,制造类企业成本管理还存在许多问题,为此,本文针对当前制造类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展开了研究,旨在为制造类企业完善自身的成本管理提供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成本管理概述

2017年9月29日,财政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成本管理的文件,包括《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0号—成本管理》《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1号—目标成本法》《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2号—标准成本法》《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3号—变动成本法》及《管理会计应用指引第304号—作业成本法》。通过这些文件明确了成本管理的概念、原则、应用环境、应用程序以及具体方法。

成本管理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实施的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以及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等一套完整的管理活动流程的总称。企业成本管理与企业生产经营密切相关,不同企业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的发展战略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策略,就算是同一企业,不同产品的成本控制和成本核算上也会存在一些差异,所以,成本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管理过程。制造类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涉及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制造费用等方面的管理。材料成本控制包括材料采购渠道、产品设计、生产过程等方面的管控,人工成本控制应该从优化流程、优化生产管理等方面来提高人工效率、降低材料浪费。制造费用主要包括低值易耗品的管控和机器设备的充分利用等内容。

二、制造类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制造类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有其独有的特点,不仅仅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机械折旧费用等直接费用,还包括企业为生产活动支出的其他全部间接费用,这使得制造类企业的成本管理内容更加丰富,对成本预算、成本控制以及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等管理过程的要求更高。下面以某制造类企业为例,分析我国制造类企业在成本管理上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缺少独立的成本管理机构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仍然有些企业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市场竞争本质上是成本竞争缺少清醒的认识,没有认识到成本管理也反映出了企业生产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指标。很多企业管理者对成本管理缺乏必要的重视,使得成本管理多流于形式,不具有成本管理要求的科学性、严谨性和规范性。

由于企业管理者对成本管理不重视,也容易使得企业在聘用财务人员时不严格把关,导致成本管理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些从业人员甚至不是财务出身,缺少必要的财务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也不具备财务的专业分析视野。由于企业管理者对成本管理不重视,甚至在企业内根本没有设立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

(二)成本核算方法不正确

成本核算是指将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按照一定的对象进行分配和归集来计算总成本和单位成本,通常以会计核算为基础,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成本预测和经营决策等有直接影响。成本核算必须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不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无法为成本管理提供真实的成本资料,从而影响后续的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也可能导致无法进行后续的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在该制造类企业中,根据其产品功能可以分成几个类别,于是成本管理人员在对产品进行成本核算时选择了品种法。采用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将同一类产品按标准材料成本分摊成本费用,无法区分各批次产品的成本差异。成本核算提供的资料中,无法体现各批次产品的成本差异,从而无法分析产生高额成本的原因,也无法分析各部门成本管理上存在的问题,使得后期的成本考核根本无法执行。

经过分析发现,该企业的同一类产品的不同批次在功能上存在少许差异,有时甚至需要根据客户需求进行定制,不适合采用品种法进行成本核算。因为采用了不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直接影响了后续的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

(三)缺少详细正确的成本分析

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相关资料,对产品成本水平和构成情况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影响成本构成和升降的各种因素及成本变动的原因,以寻求途径降低成本的过程。通过成本分析,有利于正确了解、掌握和运用成本变动的规律,有助于进行成本控制,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成本分析也为制订成本计划、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起到引导成本管理工作的作用。

成本管理流程中,如果缺少详细正确的成本分析,必然会增加发现降低成本途径的难度,甚至可能无法发现降低成本的途径。如果成本分析只针对产品成本构成的部分要素进行,就会影响成本分析结果,无法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

在该制造类企业中,通过成本核算发现产品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影响企业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竞争力。通过对产品成本水平和构成要素的分析,却没有找到降低成本的途径。后来了解该企业的成本分析过程才发现其成本分析只对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材料耗费等直接费用进行了分析,并没有对构成成本的所有要素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四)缺少正确的成本预算制度

成本预算是把估算的总成本分配到各个工作流程中,建立预算、标准和检测系统的过程。通过成本预算可以对项目的投资成本进行衡量和管理,从而做到事先了解清楚问题,及时采取相关措施纠错错误,以实现成本控制。错误的成本预算制度直接影响后续的成本控制过程,从而无法降低产品成品水平。

在该制造类企业中,其产品生产材料的主要电子材料大部分采用国外材料,使得产品的生产材料成本居高不下。即使在后续生产流程中,采用严格的成本控制制度,也无法很好地降低产品的成本水平。经过分析发现,该企业在成本预算中,没有对生产材料进行正确的成本预算,使得生产材料采购大部分采购了价格昂贵的进口材料。

(五)成本管理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部分企业基本上实现了财务管理信息化,但这类财务管理信息化主要是针对管理会计内容的财务数据数字化,而成本管理信息化依然较低。成本管理信息化程度低,无法使用一些先进的数据分析工具和方法來对成本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基本上只能对成本管理财务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然后依靠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人工分析。这种以人工分析为主,计算机分析为辅的成本管理信息分析方式在今天的信息爆炸时代,很难为企业决策提供精准的决策支持,降低了成本管理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实际作用。

该制造类企业尚未建立信息化的成本管理系统,无法利用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为企业成本管理提供支持。

三、制造类企业成本管理的对策

针对制造类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本文给出如下解决对策。

(一)加强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对成本管理的重视

企业管理者应该从思想意识上提高对成本管理的重视,重视成本管理对企业决策、利润、生产经营的影响,应该积极学习现代成本管理专业知识。企业管理者要认识到成本管理不仅仅是传统的内部生产成本控制过程,而是贯穿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供应、产出、营销等整个过程,直接为企业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在企业内部成立专门的成本管理机构,聘用专业的财务人员执行成本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从制度上要求员工有效的执行成本管理,从执行力上严格有效地让员工执行成本管理,从而实现预期的成本控制目标,降低企业成本。

(二)选择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

在现代成本管理中,有多种成本核算方法,每种方法有其适应范围。如品种法是以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主要适合于大批量、单步骤生产的企业。分批法则以产品批次为成本计算对象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企业和按照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的企业,也称为订单法。

该制造类企业通过对产品生产流程的分析,发现同一类产品在功能上也存在一些差别,并且各批次产品也不是大批量生产,有时还有客户定制的小批次产品,从而发现原来的成本核算方法不适应企业的生产特点。于是从2018年开始,采用分批法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按订单批次核算,从而能够正确的计算出产品生产流程中产生的成本。如各部门因管理原因造成的成本增加、因生产原因造成物料损耗超标、因品质部检验不严造成不良品出库产生的售后成本增加、因材料原因造成的返修成本增加、因技术原因造成的成本增加等等都能正确的计算到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中,并进行严格的成本考核和成本控制,从而有效降低了该企业的产品成本水平。

(三)详细正确地进行成本分析

在采用正确的成本核算之后,结合其他资料,进行正确的成本分析,有利于发现降低成本的途径,实现降低成本的目标。通过成本分析发现降低成本的途径,需要对生产流程的各个细节进行独立分析和系统的分析,这样才能发现真正降低成本的途径。

该制造类企业自2018年采用正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之后,并采取了严格的成本考核制度,使得企业产品成本水平得到了降低,但仍然高于同行业产品的成本水平。于是该企业成本管理部门人员联合研发部门、采购部门、工艺、测试部门几个部门联合研究,对产品成本进行分析,最后从产品设计上找出了降低产品成本的途径,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材料成本降低了1-2%。

(四)采用正确的成本预算制度

成本预算通过对工作结构进行分析来对确认的项目细目成本进行预算,以得到基准成本。严格的成本预算为成本控制提供了基础。

该制造类企业在2019年为了降低成本,提升产品竞争力,通过分析产品水平各构成要素,发现材料成本比较高,于是重新制定材料成本预算,用国有材料替代进口材料、找合适的供应商。通过这一方法,2019年采购成本降低了2.1%。

(五)建立信息化的成本管理系统

随着数据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建设信息化的成本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的数据分析技术,从大量的成本数据信息中得出有用结论,为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该制造类企业也开始引入信息化技术,逐步提高成本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以期望提高成本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制造类企业的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企业应该加大成本管理力度。企业管理者应该高度重视成本管理,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要求各部门联合制定和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加大成本管理信息化建设,让成本管理在企业决策制定、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等方面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1]赵秦.管理会计应用指引指导企业成本管理[J].经贸实践,2018(13):108.

[2]樊英宏.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几个要点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9(16):207+294.

[3]曾淼.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15):124+111.

[4]梅芳.大数据在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9):64-66.

[5]郭小慧.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8(05): 166-167.

作者简介:

姚艳梅,珠海博威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猜你喜欢

成本管理管理会计
我国知识资本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对军工企业成本管理开展评价工作的探究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加强公路工程成本管理的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