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提升的科学策略研究
2020-09-10刘洋
刘洋
摘要:体育运动训练指的是教练员对运动员所开展的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体育训练活动,以使运动员获得较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体育运动训练是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它对于增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开展效果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国体育教育的现代化发展水平,因此,有必要通过多样化的途径来对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进行优化,以提升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本文主要从体育教师、学生体育精神、体育设施设备、体育运动训练方法、体育运动训练管理等方面来具体性地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以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贡献出一定的力量。
关键词: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提升;科学策略
一、提高教师的综合素养
在体育运动的训练活动中,体育教师扮演着引导者和组织者这一重要角色。可以这样说,体育教师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对于体育运动训练活动开展的效果好坏与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有必要加强教师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争取建设一支专业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教师队伍,来支持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活动的开展。就具体的操作措施而言,对外,高校应该坚持教练员的招聘制度,坚持对于教练员专业素质以及教学能力的高水平要求;对内,高校应该加强并计划地展开对于在校教师的培训,以使他们能够满足当下的教学要求。只有采取这样一个开放的人才措施,高校的体育教师队伍才能得到更好的优化。除此之外,高校还应该积极引入竞争与淘汰机制,通过优胜劣汰的方法使教师产生危机感,以激励教师自觉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与教学能力。
二、加强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
体育运动训练是一个长期性过程,学生要想进行系统性的训练,就需要具备持之以恒、坚韧不拔的体育精神。体育精神主要包括体育信念、体育品质和体育情操等,换言之,便是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时,要具备团结协作、坚韧不拔、奋勇拼搏、积极向上等精神品质,这些精神品质在体育运动训练中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精神品质的好坏通常决定着学生最终所达到的训练成果。所以,教师在进行体育运动训练活动时,不仅要对学生的技术动作进行点评指导,还要积极地加强对于学生体育精神的培养,将心理训练内容巧妙地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深刻领悟体育精神,使学生能够始终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参加体育运动训练,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进行体育运动训练的成果。
三、加强体育设施设备的完善
充足完善的设施与设备能够为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的硬件保障,同时也是影响学生运动损伤发生几率的重要因素。因此,高校应该积极落实体育运动训练设施设备的建设与完善工作,积极地购置更多种类的体育器材,对已经损坏的体育运动训练设施要进行及时的维修,对于已经陈旧的设施器材要做好更新與维护工作,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场地设施的修缮工作之中,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带领下,对体育运动训练场地进行整改,并对体育训练设施设备进行检修。另外,干净平整、硬度适宜的训练场地对于学生的训练效果与训练安全都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体育运动训练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选择地面干净平整、软硬适中的场地,以避免学生出现摔伤、跌伤等运动损伤,从而为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安全保障。
四、优化体育运动训练方法
由于高校大学生的成长环境、身体素质、性格特征、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其在体育运动训练中,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因此,高校体育教师应该坚持通过因材施教的方法进行教学,体育教师需要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学习能力等情况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然后以此为依据,来针对性地设计体育运动训练活动方案,以尽可能地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体育运动潜力,争取实现所有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外,高校大学生往往已经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因此,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具有较强竞技性的体育训练活动,这类活动可以让学生在紧张的氛围中更加容易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从而促使学生迸发出更大的训练激情,进而使学生在竞技性运动训练中,逐渐形成良好的体育品质与运动习惯,进而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五、加强体育运动训练管理
开展高校体育运动训练活动离不开好的管理来保障。就体育训练管理而言,高校应该双管齐下,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首先,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除了要注重其体育运动训练之外,还应该加强对其文化知识教育的重视,实现文化教育与运动训练的平衡,既要提升学生的体育专项技能水平,又要努力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实现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的综合型人才。其次,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管理,高校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来引导教师明确自身的教育训练职责,加强对教师招聘制度的完善,进一步完善教师引入标准,加强对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师资队伍的优化,这样才能有效体育训练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倪振华,龚慧敏.浅谈如何提升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J].当代体育科技,2018,8 (23):85+87.
[2]杨建荣,脱懿梅.高校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6,6 (13):27-28.
[3]杨建荣,脱懿梅.高校学生体育运动训练效果的影响因素与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6,6 (13):27-28.
[4]孙文芳,王长生,赵明.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研究动态及进展——基于对10种CSSCI体育期刊的计量分析[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8,34 (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