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提升

2020-09-10陈雅轲

体育风尚 2020年6期
关键词:提升策略有效性

陈雅轲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的体育运动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对于一名体育运动员而言,体育运动训练是尤为重要的。借助于合理的体育运动训练,不但能够有效的提升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还能够有效的增强运动员的意志力。在当今的素质教育背景下,我国的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自身的运动队伍建设,本文以高校运动员为例,就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提升做了相关的阐述与分析。

关键词: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提升策略

高校在建设体育运动队伍的过程中,如果想要切实的提升高校体育运动员的综合素质水平,就一定要对相关的体育运动训练予以高度的重视,不断的提升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大力的增强体育运动训练的科学化程度与专业化程度。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采用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与训练技巧;另一方面,要对高校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发展予以高度的重视,不断的提升高校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够发挥出体育运动训练的最佳效用,从而充分的挖掘出高校运动员的运动潜能。

一、体育运动训练概述

体育运动训练是提升运动员竞技能力与运动成绩的重要途径之一,属于有组织有计划的体育活动过程。体育运动训练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与专业性特征。对于体育运动训练而言,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基础训练,另一部分是专业训练。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属于相互统一的关系,虽然在训练内容、训练目标以及动作规范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在训练原则方面是基本一致的。在开展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教练员要确保基础训练与专业训练可以协调一致,尽可能的采用多样化的基础训练模式,同时确保运动员可以充分的掌握相关的专业动作要领,从而促进运动员身体综合素质的提升。其次,教练员要始终遵循循序渐进的运动训练原则,结合运动员个人运动训练的差别来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另外,在开展体育运动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运动训练过程的安全性。

二、提升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对于体育运动训练而言,其适用对象主要是运动员群体。在现实生活中,运动员群体的规模虽然相对较小,但是运动员群体的身体素养与运动能力要比普通人强很多。对于体育运动员而言,提升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首先,通过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提升,能够帮助运动员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训练目标。运动员在开展日常训练的过程中,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训练科目,运动量是很大的。因此,提升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是很有必要的,是提升运动训练的质量和效率的主要途径。其次,通过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的提升,能够帮助运动员用最少的体力来实现训练目标。从而有效的提升运动训练过程的安全性。运动员在开展日常训练的过程中,受伤的概率还是很高的。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案能够为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合理休息时间。在这种情况之下,就能够有效的降低运动员因体力不支而出现身体损伤的概率。

三、体育运動训练有效性的提升策略

对于高校的体育运动员而言,体育运动训练是提升其运动水平与专项技能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一定要不断的提升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

(一)严格的遵循相关的训练原则

对于高校的体育运动训练而言,如果想要切实的提升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就要严格的遵循相关的训练原则。首先,要始终遵循不间断性的训练原则。对于一名优秀的体育运动员而言,如果想要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就要经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具体来讲,就是要系统地、不间断地进行体育运动训练,确保训练内容、训练方法以及和运动负荷安排能够具备连续性的特征。借助于连续不断地训练,运动员不但能够熟练精准的掌握相关的动作,还能够更加迅速的掌握新的动作。在训练长期中断的情况下,运动员的技能水平与技术水平都会有所下降,其以往获得的训练成果也会逐步的消失。其次,要确保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可以具备周期性的特征。通常情况下,对于高校运动员而言,其训练周期由三个部分组成:预备期、竞赛期以及修整期。后一个训练周期要建立在前一个训练周期之上。再次,要确保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可以具备合理性的特征。具体来讲,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一定要科学合理的安排运动负荷,逐步地、有节奏地加大运动负荷,直至运动负荷可以达到高校运动员所能承受的最大生理负荷。运动负荷过小,无法实现提升高校运动员身体机能的目的,运动负荷过大,会使高校运动员产生过度疲劳,从而引发伤害事故,最后,要确保高校体育运动训练可以具备针对性的特征。具体来讲,就是要对高校运动员的性别、年龄、身体素质水平、运动素质水平、个性特征以及接受能力等进行充分的考虑,从而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特征的运动训练方案。在现实生活中,高校运动员各方面的条件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对于高校的教练员而言,要有针对性地制订训练计划,把对不同运动员的不同要求具体落实到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去,并根据情况的发展和变化,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区别对待。

(二)对高校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予以高度的重视

对于高校的体育运动训练而言,如果想要切实的提升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就必须对高校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予以高度的重视。通过相关的调查研究表明,高校运动员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将会对体育运动训练的成效产生直接的影响。在培养高校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过程中,首先,要帮助高校运动员合理的掌控自己的情绪。在实际的训练过程中,高校运动员一旦产生不良的情绪,其训练成效必然会大打折扣。因此,一定要引导高校运动员对自身的情绪进行有效的控制,不要将负面的情绪带到训练中。其次,要确保高校运动员可以具备良好的训练态度,时刻关注运动员的内心需求与情感变化,以运动员的发展为中心,合理的安排训练强度,使高校运动员的身体和心理都在可承受的范围内,从而促使其逐步的形成良好的训练习惯与训练态度。

(三)构建完善的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管理制度

对于高校的体育运动训练而言,如果想要切实的提升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构建完善的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管理制度。在此过程中,首先,要科学合理的制定高校运动员的选拔标准。在选拔高校运动员的过程中,除了要关注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与运动素质水平之外,还要关注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与思想道德修养,以此来有效的提升高校运动队伍的综合素质水平,从而为后续的训练工作提供强大的助力。其次,要加强对高校体育教练员的管理。在此过程中,一方面,要明确高校体育教练员的工作职责与工作标准;另一方面,要加强高校体育教练队伍建设,适时的引入相关的专业人才。对于高校的体育运动训练而言,体育教练员的专业水平会对体育运动训练的有效性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对于高校而言,要定期的具备相关的体育运动赛事,为运动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高校的体育运动训练而言,提升体育运动训练有效性是具有重要的意义的,是提升高校运动员综合素质水平的主要途径之一。在训练过程中,要严格的遵循相关的训练原则,对高校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培养予以高度的重视,构建完善的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管理制度。

参考文献:

[1]冯涛.简析高校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的协调发展[J].当代体育科技,2018 (4):71-73.

[2]张桐语.高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协调发展[J].智库时代,2017 (15):124-125.

[3]谢晓飞.浅析我国高校体育运动训练的现状及其应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7 (33):37-39.

[4]王华倬,刘枚谨,于秀.我国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现状的调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 (1):89-91.

[5]王贝,冀静.创新原则下大学体育教育的训练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 (S2):136-137.

[6]陈丽英.高校体育训练创新的意义、原则和策略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2016,32 (20):145-146.

猜你喜欢

提升策略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计算机软件技术特征及其提高其可靠性的合理化建议
高中篮球教学质量的提升策略初探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联通公司服务质量提升策略研究
公司信息化管理与经济效益提升研究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