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旧小区海绵城市改造中的技术措施

2020-09-10李鑫王旭

环球市场 2020年7期
关键词:系统构建问题导向海绵城市

李鑫 王旭

摘要:在城市现有的条件下,通过海绵城市建设,避免或缓解内涝灾害的发生,保证城市在雨季的正常社会经济活动,当前海绵城市试点建设工作正在稳步推进中。通过低影响开发建设和改造理念,为城市径流和污染控制探索一条新的解决途径。

关键词:老(旧)城区;海绵城市;问题导向;系统构建

如何结合老城区内涝问题和未来发展建设需求,在城市发展有机更新的过程中,系统地解决存在的区域性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形成海绵城市建设连片效应,体现整体成效,促进城市建设和发展方式的改变,有效提高城市防灾能力、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建设工作者面临的历史使命。以老(旧)城市水问题为导向,结合城市未来发展建设更新需求,坚持“系统构建、分区治理”的建设思路,综合实现工程总体治理目标。

一、老(旧)城区海绵城市系统构建理论

(一)设计思路

内涝问题严重的老(旧)城区,应以系统思维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坚持系统构建、分区治理的建设思路来构建海绵城市体系。首先,协调统筹城市建设区空间资源,利用自然肌理,保护河流、湖泊、塘堰、滩涂等自然蓄滞空间的生态格局本底,结合公园绿地、市政道路总体布局,构建海绵城市骨架。其次,基于排水系统的总体构架,按照城市排水分区、竖向特征、功能特征、问题特征、建设条件等因素划分流域片区。最后,在片区建设方案上体现“上截一中蓄一下排”的海绵城市系统治理思路,通过上截(源头低影响开发改造)、中蓄(过程管网提标改造、调蓄池建设)、下排(末端泵站)等系统设施相配合,实现消除片区内涝,削减水体污染物排放。

(二)总体目標

为系统解决城市建设区的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问题,提高城市防灾能力、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应根据老(旧)城区内涝问题和未来发展建设需求,以问题为导向,制定解决内涝区问题的工程技术方案需达到的任务目标,包括年径流控制率、径流污染物控制率等海绵城市指标,以及雨水管渠设计重现期、防涝标准、积水深度、积水时间等排水防涝指标。

(三)设计原则

1)目标突出、问题导向原则。结合城市现状,制定合理的工程分布和规模,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水收集利用、黑臭水体的治理为突破口,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标。2)因地制宜、蓄排结合原则。结合城市建设区的气象水文、土壤地质等条件,从流域和排水分区出发,统筹片区内部和上下游片区,因地制宜地选择渗、滞、蓄、净、用、排等海绵设施,实现区域目标。3)系统整治、局部改善原则。新建与改建工程、地上与地下工程、灰色与绿色基础设施、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建设相结合,形成一个系统的整治工程。4)规划衔接、理念落实原则。与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等规划相协调,在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5)近远期建设相结合的原则。根据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对老(旧)城区建设项目进行长期系统性的安排,台理安排建设项目时序。

(四)技术路线

1)源头径流污染控制:结合老(旧)城区改造,对道路、建筑与小区、公园广场等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通过源头绿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实现源头径流与污染的控制。2)内涝综合整治:内涝整治是项目最重要的工作内容,主要通过排水管网、泵站、调蓄设施等灰色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城市内涝。3)水环境改善:通过源头径流污染控制措施和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措施,减少区域内污染负荷的排放,改善水质。

二、改造方案

现以某城区已建成小区为例,依据其现状探讨利用海绵改造方法及成效。该小区面积约12.5ha,其中建筑物面积4.2ha,绿地面积3.5ha,道路面积4ha,广场面积0.8ha,地表高程范围为44.5-47.5m。近年来,该小区几乎年年被淹,局部低洼地带积水深度超过0.5m,给小区居民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急需海绵改造。小区实施的改造措施工要有:安装雨水捅收集屋面雨水、改造现有绿地为下凹绿地、改造休闲广场为雨水花园、管道清淤等。考虑到小区建成年代较早,人口车辆密集,为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不对道路进行破坏性改造。拟小区改造4个措施。(1)雨水桶,104个雨水桶总调蓄52m3;(2)下凹绿地,下凹绿地平均深度250mm,共改造下凹绿地1ha,调蓄容积2500m3:(3)雨水花园,雨水花园蓄水深度0.8m,暴雨前可排干,面积0.3ha,调蓄容积2400m3;(4)管道清淤与改造,对老旧管道进行清淤,更换破裂、坍塌等问题管道。改造后,该小区总调蓄容积达4952m3,在不考虑外来水量的情况下,控制降雨量达到39.6mm,则此区域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为百分之八十八,已经超过了城市海绵试点建设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百分之七十五的目标值。

(一)设计原则

改造应因地制宜,以问题导向为主,目标导向为辅,建设海绵小区的同时,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尽可能降低改造强度,遵循低影响开发原则;集中与分散相相结合,分散布置海绵设施并构建小区海绵雨水系统;考虑先绿色后灰色、先地上后地下,雨水径流组织优先通过地上绿色基础设施对雨水进行滞蓄、净化,超标雨水再通过地下管网进行排放。

(二)海绵设施

考虑到小区居住的性质,绿色屋顶施工及后期养护难度较大且对房屋结构有一定影响,本次未对现有建筑进行绿色屋顶改造。道路整体状况较好,改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居民出行,本次未对道路进行改造;后期可结合小区道路维修,在满足道路结构强度的前提下,进行海绵化改造。由于雨水罐存在美观问题和管理问题,本次改造暂未使用。广场和停车位可结合海绵城市设计,改造为透水铺装和生态停车位,可以结合本次海绵城市改造,对绿化一并进行提升改造。小区无地下车库等地下空间,蓄水海绵设施无需做防渗处理,但要避让化粪池、污水检查井、给水检查井等地下构筑物。

三、结语

总之,建立在小区公共区域的雨水综合处置设施即有利于减少和消除城市建筑小区积水、内涝现象的发生,也使得过量的雨水不至于直接排除到城市下水道,有效的减轻城市雨水管网的高峰压力,保护城市环境,缓解交通拥堵现象。

参考文献:

[1]王国荣,李正兆,张文中.海绵城市理论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实践构想[J].山西建筑,2014,40(36):5-6.

[2]周迪.海绵城市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6):174-175.

猜你喜欢

系统构建问题导向海绵城市
多元与协同:构建新型乡村治理主体关系的路径选择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高校图书馆资源发现服务系统体系构建探讨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海绵城市”理念下,构建低影响雨水开发系统的研究综述
中国为何要建“海绵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