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体育视角下的体育信息化相关研究
2020-09-10叶雄文
叶雄文
摘要: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教育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部门对体育课程教育教学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阳光体育运动”作为体育课程的系统之一,探索阳光体育运动实施途径成为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发展方向。鉴于此,本文主要基于阳光体育运动的内涵,剖析了体育装备信息化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并对阳光体育运动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实践策略进行了深入探讨,以为学生体育运动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阳光体育;体育装备信息化;小学教育;实施路径
一、阳光体育运动内涵的基本概述
阳光体育是2006年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联合提出的,阳光体育运动中的“阳光”有三层含义,即——“自然阳光”“政策阳光”和“身心阳光”,而“阳光体育”从本质上来讲,其实就是当下教育工作者依托校园体育课程,以学生们的健康为中心,落实国家教育教学改革政策、营造适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教学环境,为全员参与体育锻炼良好风气的形成奠定良好基础。但纵观在当前课程教育教学改革时代背景下,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成效与预期开展目标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不仅无法帮助小学生从繁重的学习压力中解脱出来,对于学生的整体发展而言也是极为不利的。
二、阳光体育视角下体育装备信息化对体育运动事业的影响
在现阶段信息化产业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工业化发展注入新动力的同时,通过革新体育运动设备,极大地改善了当前体育运动教育教学现状。多媒体作为当前教育工作者开展课堂实践教学的主要载体,装备信息化从某方面而言虽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在实践过程中消极问题的存在也给课程整体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
(一)新形势下装备信息化对体育运动事业的积极影响
1.优化了传统体育项目
自“互联网+”技术实践于体育运动事业,不仅优化了运动员设备、比赛场地和比赛器械,也为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优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在当前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新市场经济常态下,将信息化技术手段应用于体育竞赛,再加之自然学科的不断发展,在推动传统运动项目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体育装备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效地提高了运行竞技水平。
2.促进了新项目的产生
在以往比赛过程中,由于受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某些运动项目无法开展,而现阶段伴随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借助某些体育信息化装备,可将原本无法纳入奥运比赛中的项目重新纳入比赛中,在不断丰富体育运动项目种类的同时,满足了当前现代人们的多元化需求。
(二)消极影响
在当前装备信息化广泛应用的教育教学环境下,虽然为体育运动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其中场馆使用寿命的不断锐减以及比赛公正性的破坏是体育装备信息化带来的消极影响,严重阻碍了体育运动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体育场地在目前新科技不断发展、新材料广泛应用的时代背景下,无论是场所的外观还是内部功能,较之以往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为人们带来了全新体验,是一种优质化影响。可相对的,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材料的研发周期缩短,在场馆建设过程中,为带给人们全新体验,往往会将新材质和新技术应用于新场馆的建设,原本计划长期使用的场馆也会被拆除,实际使用寿命的急剧锐减造成了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在以往运动比赛过程中,没有借助外力而进行的运动项目,具有极强的公正公平性,而随着近年来体育运动装备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这种公平性也被打破,运动员在进行比赛时借助外力获得的比赛结果,不仅是对普通人员的极大不公平,更对体育事业正面影响造成了严重破坏。
三、新形势下“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价值
从实际效果来看,“阳光体育”虽然隶属于“学校体育”,但与“学校体育”中诸如“课余体育活动”之间还存在本质区别,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序开展,从某方面而言具有如下意义:
(一)历史意义
早在1950年,毛泽东就提出了“全面健身”理念,作为“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主要对象,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教学工作更受到了各界的高度关注。“阳光体育运动”战略的提出,其实从某方面而言,“阳光体育運动”是“全民健身计划”的延伸和深化,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序开展更是民族、国家和历史的任务。
(二)理论意义
增强学生体魄、帮助学生养成良好体育运动习惯以及提高学生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度,是“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目的。近年来,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完善,各教育机构为贯彻落实“阳光体育运动”计划,逐渐将其纳入课程体系当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的同时,也为学生的全面化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从理论上来看,“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不仅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全民健身”计划,还满足当下教育部门提出的教育新任务,是强化学生体育意识,增强学生自身体质的重要手段,确保“阳光体育运动”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运动当中的同时,为学生学习兴趣度的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现实意义
经大量调研数据分析可知,伴随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虽然相比父辈,当代青少年无论是在升高体重抑或是营养水平方面都相对较强,但就身体素质和健康状态而言,与父辈相比却十分不理想,身体机能发育水平显著落后于其身体形态的增长水平,而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运动的缺失,为此要想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提高学生身体综合素养,确保“阳光体育运动”的有序开展会是一个很好的视角和突破口。
(四)研究价值
阳光体育是2006年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联合提出的,它的实施使得从小学生到大学生、从个人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个全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局面,因此阳光体育运动是一个内容完整的结构体系,加快体育运动体系的构建,从某方面而言具有如下意义,即:学科价值——交叉学科的游戏理论引入可以丰富阳光体育的理论体系和内涵,深入完善学校体育学的学科体系;文化价值——丰富和完整整体校园体育文化的体系;社会价值——提升青少年的健康素质,带动整个社会体育健身习惯的养成;教育价值——完善教育功能,发展教育形式和內容。
四、阳光体育运动在小学体育课程中的实践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将艺术文化与体育课堂相结合
就目前来看,将艺术文化与体育课堂相结合,緩解学生的消极感也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重要战略性手段。具体而言,教师可在体育课程实践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其他的艺术元素,使体育与其有机结合在一起,以此来增强课程的趣味性,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如在进行队形和走路训练过程中,为避免训练的单一性,体育教师们可将录音机带到操场,通过播放适合的音乐,以此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在快要下课的时候,教师们可通过播放一些舒缓性音乐,来消除学生的疲惫感。
(二)弘扬传统体育运动,为体育课堂注入新活力
常见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不仅运动形式简单化,而且减少了课程的约束力和束缚力,给了学生们更多自由活动和想象的空间,因此在“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弘扬传统体育运动是当前体育运动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教育教学手段。但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各种现代化体育运动项目应运而生,如街舞、跆拳道、轮滑等都极大地受到了学生们的喜爱,因此在体育运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现代化的新型的体育活动加入校园当中也是落实“阳光体育”的重要战略性举措。
(三)不断优化和改进基础设施
在新课程教育体系改革下,随着教育部门对教育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要求的不断提高,为满足当下课程教学需求,对基础设施进行更新也是极为必要的。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体育课程各项教学活动的开展大多都依赖于体育设施,对于已经存在的硬件设备,教师们还需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检查。此外,在进行游戏教学应用时,教育工作者可结合各种基础设施进行游戏创建,由此保障基础设施的应用率。
(四)游戏应用过程中确保教学的自主性
与其他现代化教育教学模式相比,为确保各项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科学有效。从某方面而言,倘若在游戏教学应用过程中,所有游戏活动都由教师一手包办,那么在一定程度上,愉快体育教学模式的应用能保证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发挥。在游戏教学法应用过程中,确保教学的自主性是保证游戏教学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障,具体而言就是教育工作者需充分发挥自身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对游戏的把控进行中体规划和设计,确保愉快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与此同时教育机构学生本身就具备强烈的自主意识,倘若在教学过程小学生的天性被压抑,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当中,不仅极大地影响了课堂教学成效,学生身心发展也将受到影响。如在竞技类体育运动过程中,为确保游戏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发挥,教育工作者需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依据,组织学生让他们以自身习惯的方式进行小组练习,并将自己在参与过程中所感所想一一表达出来。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提高小学生运动技巧,将体育活动内容由竞技体育转向竞技和娱乐相结合的方向,添加趣味性体育运动项目,是现阶段教育工作者的核心教育教学发展方向。如在进行田径体育运动过程中,通常而言由于小学生对跑步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课程教育教学成效与预期教学目标之间始终存在一定差距,为让小学生享受体育课堂,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教育工作者可仿照《奔跑吧,兄弟》,开设撕名牌的游戏,即通过将同学说进行小组划分,指导学生们进行练习,在降低他们对田径类项目抵触情绪的同时,为“阳光运动活动”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条件。
五、结语
概而言之,在当前信息化产业时代背景下,体育装备信息化的应用,是现阶段基层教育机构的核心发展方向,与此同时自2006年教育部和体育局共同提出“阳光体育”教育教学运动形式后,为从根本上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添加趣味性体育运动项目、将艺术文化与体育课堂相结合以及在弘扬传统体育运动的同时,为体育课堂注入新活力,是强化体育素养的重要战略性举措。
参考文献:
[1]费军,石青,余丽华.高校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3(12):111–121.
[2]刘海元,袁国英,张海华.关于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J].体育学刊,2017,08(12):133–135.
[3]毛晓荣,徐志辉,李志鹏.“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8,05(22):155–158.
[4]张洁,张家栋,李薇薇.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信息化指标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03(16):144–147.
[5]郭德法,张靓.探究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完善与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05(13):122–123.
[6]薛志伟,徐涛涛,陈金国.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研究[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13,02(16):123–125.
[7]马卫宾,徐海华,李雯雯.立德树人语境下中小学体育开展德育的文本解读和实践调查[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13(23):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