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城市管理的构建
2020-09-10王淑花
王淑花
摘要:数字城市的建设已经在我国各个城市如火如茶的开展多年了,各个城市已经拥有了海量的数据,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云计算和物联网的发展,智慧城市产生了。本文就对如何构建数字化城市展开简要的论述。
关键詞:数字城市;现状;构建
一、数字化城市优势分析
所谓的数字城市其是以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和大规模存储技术为基础,以宽带网络为纽带,运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遥测、仿真一虚拟等技术,对城市进行多分辨率、多尺度、多时空和多种类的三维描述,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数字城市主要是利用一系列协调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城市政府与供应商可以解决从城市规划到出行与环境服务的各种结构性挑战。然而,如果缺失整合、协调和组织这些解决方案的战略方法,智能城市将永远无法发挥全部潜力。尽管拥有智慧城市官方战略的城市越来越多,但许多城市仍尚未出台相关战略。即使是拥有智慧城市发展战略的城市,其规划本身及实施通常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二、数字城市发展现状
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以数字城市为基础、而数字城市必须是彻底数字化的城市。中国学者特别是地学界的专家认识到“数字地球”战略将是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武器。从这之后,在我国与“数字地球”相关相似的概念层出不穷,“数字中国”“数字省”“数字城市”“数字化行业”“数字化社区”等名词充斥报端和杂志,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许多省、市把它作为经济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来抓。回过头来看这一阶段“数字城市”的建设过程所取得的成果是将我国城市信息化建设向前推动了一大步。“数字城市”建设的推动力主要来自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以城市化内容的虚拟实现为特征数字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利用空间地理信息系统将城市建设、管理、经济、民生等信息与空间地理位置信息联系在一起实现更精准的服务。在这一阶段的数字城市建设过程中核心支撑是空间地理信息和空间地理信息技术。由此产生的问题是:这一城市数字化的进程止步于建筑之外城市中巨大的建筑空间没有数字化所以这样的“数字城市”是不彻底的数字城市。
三、城市数字化面临的挑战
(一)城市群内部发展不平衡风险增加
新基建在便捷城市之间要素流动的同时,对于城市发展的赋能作用却并不均等。尤其对于“单核驱动”型的城市群而言,城际基础设施完善带来的往往是“单向虹吸”而非“双向互惠”,小城市非但难以享受大城市发展的溢出红利,还面临人口等资源外流的困境,其发展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二)城市之间的对接机制尚不健全
除国家层面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三大城市群协同发展问题成立专门领导小组之外,我国绝大多数城市群仍然缺乏跨市多方统筹协调机制。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城市群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城市群还未建立常态化协调机制,利益共享和成本共担机制尚不健全”。部分城市群采取中心城市牵头,平等友好协商的协调策略,但在应对环境污染、资源分配等超出行政区划边界的问题时,由于权责划分不清晰、利益冲突难调和等原因,避重就轻、互相推诿等协调机制失灵问题频现。
四、构建数字化城市的策略
(一)加加强对“数字城市”建设的领导
强对“数字城市”建设的领导,建设“数字城市”,必须由政府出面,实行强有力的统一领导、协调和管理,它必须包括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智能交通、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公众信息服务、教育管理、社会保障管理、城市环境质量监测与管理、社区管理等城市生活的所有管理内容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不能由各部门、各地区、各单位自行其是,只建设自己的那一小部分管理系统。重点建设政府机关政务信息网络系统,通过政府信息化,提高城市管理决策水平,促进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实现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和政务公开,为社会提供更加方便、快捷、公平、公正的服务。
(二)制定“数字城市”战略
制定“数字城市”的战略要与城市化战略联系起来,与地区社会经济信息化联系起来。每个城市在考虑制定发展规划时,不能只孤立地考虑自己的发展,而应把城市带连成一体,积极呼应其他城市的“数字城市”建设。要充分利用特大城市的作用,在各个城市建设信息交互中心和各类数据库,形成联机检索系统和多种信息业务支撑系统。
(三)多渠道筹措资金
建设“数字城市”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通过各种办法筹措资金。首先,政府要加大投入,特别在有关的基础研究和尖端技术开发、“数字城市”总体规划、信息化试验区建设、政府信息系统建设、基础数据库的建设等方面要注入大量资金。它将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和企业效益。每一个部门和单位在自己分解和范围内进行适当的投资,全社会就可以聚集起一笔可观的资金。
(四)建设“数字城市”应与信息化相结合
建设“数字城市”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信息化包括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化、生活信息化等。因此,建设“数字城市”应和各个领域的信息化紧密结合起来。应积极推进制造业、流通业、金融业、交通业等企业,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不断提高企业的生产、管理、经营、决策的效率和水平。加快推广CAD、MRP、ERP、CIMS等先进技术。
五、结束语
综上可以预见,未来的城市将遍布各种芯片、传感器和摄像头,智能系统会将城市公众设施物联成网,并对城市运行的各项关键信息进行实时监测,再通过大数据、云计算进行分析处理,对各种需求作出智慧的回应,极大地提升城市功能。可以说,数字城市将为人类带来更加智能化的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海川.数字化城市管理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科技经济导刊,2018(25):177-179.
[2]许敏.“集约型”数字化城市管理在城乡建设中的示范作用[J].科技展望,2019(14):93-94.
[3]刘云飞.数字化城市管理相关技术的应用与创新[J].求知导刊,2018(30):205-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