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在高校体育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2020-09-10赵华
摘要:运动技能迁移是高校体育训练中常用的一种训练方法,也是高校体育正在研究的重要课题。科学的运动技能迁移的理论和技巧,可以有效帮助高校学生学习和掌握新运动技能。同时,运动技能迁移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对学生的运动技术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运动技术的临场发挥。本文以运动技能迁移为研究课题,探寻其发生与作用的规律,开展学生运动技能迁移在高校体育训练中的运用研究,以期优化高校体育训练活动,提高高校体育训练质量。
关键词:高校体育;运动技能迁移;应用研究
从心理学上讲,迁移是指一种學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影响。运动迁移技能是指已经形成的运动技能对另一种技能的产生影响的过程或现象。在体育日常训练中,经常会发现某些运动存在相似的动作或者运动原理,其间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或影响,由此可见,运动技能迁移是在运动技能学习中普遍存在的。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应当充分了解运动技能迁移的规律,合理运用运动技能迁移的理论和技巧,消除影响学生运动的负面因素,促进运动技能迁移的正向实现。
一、运动技能迁移的基本概念
(一)正迁移
原有技能的影响是双向的,有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之分,其中已有技能对新技能产生的积极影响称之为正迁移。运动中的正迁移也常常简称为迁移,对新的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产生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例如,练习足球的运动员更容易学习对脚步要求比较高的运动;掌握单杠运动技术也能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学习双杠运动;熟悉排球里的跳发球技术动作以及进攻扣杀技术动作也能更容易学习网球的发球和高压球。
(二)负迁移
在学习一项新技能时,其已有技能对新技能产生的阻碍称之为负迁移。运动技能中的负迁移简称为干扰,常常对新的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产生相应的阻碍和消极影响,不利于学生学习新技能。例如,掌握篮球技术的人常常不适应足球技术的学习;羽毛球或者乒乓球手臂的发力点与网球不同,练习羽毛球或者乒乓球的运动员在学习网球的过程中仍然保留以前的打球习惯,对学习网球技术存在一定的干扰,容易形成负迁移。经研究发现,通过长期的运动训练,负迁移是可以被克服的。
(三)零迁移
除了正迁移和负迁移,在运动技能迁移中还有一种特殊的中性迁移,亦称零迁移。体育活动中的零迁移是指前后学习的两种运动不存在共同因素,没有相互作用和影响的现象。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跨领域的体育项目中,例如射击运动与跳高运动。这种看似毫无关联和影响的零迁移仍具有相应的研究价值,充分了解零迁移的原因能够帮助寻找其他可以实现正迁移的体育项目,也能在研究过程中找出解决负迁移的办法。
二、运动技能迁移的表现形式
(一)运动模式迁移
运动模式迁移是运动技能迁移中常见的迁移模式,在体育训练时有重要作用。若将两种运动进行拆解,两种运动有着共同特点的运动方式和动作,在此基础上往往可以进行运动模式迁移。运动模式主要体现在通过采用类似的运动方式,在运动员原有的训练基础上,增加身体承受能力和重量负担,以此完成新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运用。例如,在完成单杠引体向上的基础上学习双杠技能;在掌握举重挺举技能的基础上学习抓举。
(二)运动语言迁移
运动语言迁移在运动训练中常被用于条件反射的训练,重点锻炼运动员肌肉记忆,缩短运动员肌肉反应弧。在开始一项新运动的训练时,辅以一些有效的运动口诀和条件反射训练,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新技能的掌握和运用。例如,在基础动作的训练开始时,可以通过对声音指令、灯光指令、颜色指令的反应使身体产生条件反射,长期训练能够形成运动员的肌肉记忆,加速运动员对新运动技能的掌握。
(三)两侧迁移
两侧迁移是指在身体两侧进行的双向迁移,实现动作技能从身体的一侧迁移到另外一侧,从而提高运动员身体的协调能力。从实验来看,两侧迁移既具有对称性,也带有一定的不对称性。一般由一侧的手或脚迁移到同一侧的手或脚的迁移为对称性迁移。两侧迁移的不对称性体现在运动技能既可以是从优势肢体向非优势肢体的迁移,又可以是非优势肢体向优势肢体迁移,一般来说,优势肢体向非优势肢体的迁移的表现更为明显。
三、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主要因素
(一)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
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储备是开展运动技能迁移的前提,其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运动技能之间的迁移效果。若学生具有较强的运动基础知识储备,通过举一反三,可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加速新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同时还能加深对原有知识的巩固和提高,最终实现运动技能的正迁移。相比较而言,如果学生自身缺乏相应的基础知识储备,在新技能的学习中不易产生运动技能的正迁移,甚至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负迁移。
(二)学生掌握的运动技能
基础知识储备为学生新技能的掌握提供了理论支撑,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则是学生学习新技能的实践基础。学生熟练掌握的运动技能是促进运动技能正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学生在原有运动技能的练习越多,基本功越扎实,在进行运动新技术的形成期间就越能实现新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对于基本功不足、运动技能掌握不牢固的学生,在学习新技能时常常受阻,最终导致负迁移的现象。
(三)两种运动技能之间的共同要素
要实现两种运动技能之间的正迁移,其前提是两种运动技能具有相似的运动原理、运动方式或者运动动作。只有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共性,才能实现学生出现运动迁移技能的现象。例如,足球运动在很大程度上对于网球运动有着相应正迁移的效果。网球运动与足球运动在步法的使用上有着高度的相似,足球中的长途奔袭和网球的跑动救球都需要大步奔跑,也有人说网球是靠脚打的。足球运动的脚步要求要远高于网球,因此很多足球好手都非常热衷于网球运动,且比同等级的网球选手在脚步的运用上高出一大截。
四、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在高校体育训练中的应用策略
(一)总结训练成果,分析运动规律
作为高校体育训练的实施者和受用者,都应该掌握运动技能迁移的理论和使用原理,并且在实践中进行迁移理论的运用和效果总结。体育教师要将运动技能迁移运用在实践训练中进行反复检验,在每一次训练结束后總结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客观效果,对迁移训练成果进行分析和概括,从而找到运动技能之间的迁移规律。学生作为高校体育训练的主要受用者,直接反应运动技能迁移的实现效果,应当进行独立分析,充分了解不同运动间的相互联系,掌握先后技能的训练条件、训练要求和联系方式的共通性和互斥性,从而指导运动技能迁移正向发展。
(二)改革训练内容,完善训练方法
体育教师应及时将运动技能迁移运用在训练实践中,制定相应的实际课程并且加以实施。首先教师应当以高校体育教材为中心,分析教材内容,找到运动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其次按照运动技能迁移规律进行课程设计,保证学生能够在充分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对新的运动技能的学习和应用实现正迁移。但是,教师要避免学生在训练中同时进行两种技能的学习。两种技能同时学习,不仅会出现技能间相互干扰,还会使得学生很难在训练中匹配实现迁移的运动技能。
(三)重视基础知识,强化运动基本功
在高校体育训练活动中,学生所掌握的运动技能对运动技能迁移实践存在密不可分的联系,直接影响着运动技能迁移实践的成果。体育训练是一门非常注重实践的课程,离开体育基础知识的理论指导进行的体育训练实践都是空洞的。不管是学生和体育教师,都需要实际掌握体育理论基础知识,只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才能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动作的原理。除此之外,学生自身的运动素质也是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重要因素。各大院校要充分重视学生基本功的建设,加强基础运动技能训练,提高学生运动技能的熟练程度,扎牢技能基本功,促进运动技能正迁移的实现。
五、结语
运动技能迁移作为一种常用的体育训练方式,是高校体育正在研究的重要课题。运动技能迁移是多向的,既可以对新技能的学习和应用产生正向的正迁移,又能对新技能的习得产生逆向的负迁移。因此,在体育训练活动中,采用科学合理的运动技能迁移策略,将有效促进学生新技能的掌握和应用。作为高校体育训练的实施者和受用者,应当及时了解运动技能迁移存在的内在规律,制定合理的训练方法并且加以实施,最终实现学生运动技能的正向迁移,助力高校体育训练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母庆磊.运动技能迁移规律在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体育风尚,2019,000(004):160.
[2]孙海勇,丁花阳.正迁移规律在高校体育课运动技能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7(12):143–144.
[3]康鹏飞.运动技能迁移在体育教学训练中的应用[J].当代体育科技,2017,007(022):49–51.
[4]吴丽霞.运动技能迁移在体育教育训练中应用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1(006):24–25+27.
作者简介:赵华(1970—),女,汉族,河南警察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