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的资金风险与防控探讨
2020-09-10王彬
摘要:作为国计民生保障环节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住房保障正在成为新时期加快城镇化建设进程的重中之重。而住房公积金则是其中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时代快速变化造成住房公积金管理传统模式中的资金风险问题日渐显著,无论是职务分离管理力度不足还是管理手段相对单一都已成为制约住房公积金保障力度的不利因素。因此,该研究分析了住房公积金资金风险的主要成因,提出了住房公积金资金风险防控的具体策略,通过多种手段综合应用以提升资金风险防控的品质和效率。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资金;风险;防控策略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离不开兜底线、织密网的管理机制。这其中,住房公积金越来越成为新时期覆盖全民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城镇化建设持续深入,住房公积金无论是资金体量还是来源渠道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扩展。截至2017年底,全国住房公积金的缴存额已达12万亿多,除去公积金提取的总额7万亿左右,公积金的缴存余额为5万多亿元。可见,住房公积金的规模已经非常庞大,它对缓解居民购房压力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固然朝着人人住有所居的理想目标迈进了一大步,但也使住房公积金管理面临越来越复杂的现实问题。因此,对住房公积金的资金风险进行分析,并对其风险成因和风险防控策略进行研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一、住房公积金的主要资金风险
(一)职务分离管理力度不足
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国内推行时间并不是特别长,随着社会保障制度及房地产行业等各方面不断深入推进管理体制改革,住房公积金管理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业务大幅扩展、资金数量激增等快速发展。但住房公积金的管理措施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并未及时跟随业务形式、内容与各项现实需求等的变化而迅速调整,导致既有制度逐渐显现出缺陷与漏洞,不仅影响了住房公积金管理現代化进程,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资金风险和防控难度。
比如职务分离管理。与普通企业在资金管理上的宽松度不同,住房公积金的社会保障属性决定了对其的资金管理必须严格执行职务不相容即职务分离的核心原则。然而现实操作过程中,由于在短时期内的管理任务和范围迅速扩大,导致部分业务暂时找不到足够的人员实现专门管理,因而一些工作人员便不得不一人身兼数职。如此便违背了规范化管理模式下的不相容即分离原则,也造成现实作业环节出现难以估量的资金管理风险隐患。
(二)管理手段相对单一
住房公积金作为社会保障事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管理方面具有相当典型的公益属性,因此有关部门制定管理规范时往往程式化有余而灵活性有限。尤其是当外部影响因素变化较为迅速时,已形成模块的管理机制便逐渐与之拉开差距。比如住房公积金管理手段相对单一就是降低资金风险防控的又一薄弱点。
多数情况下,针对住房公积金开展审核监督具有较为典型的事后性。即,在一个会计周期结束后,有关方面才会就资金运作的数量、形式、结果等开展稽核、审查与评价。这种事后性的管理显然存在不小的风控漏洞。倘若某一会计周期内先后叠加不止一项资金风险,则极有可能在此周期结束时已酿成无法挽回的局面,给相关各方造成巨大损失。
二、住房公积金资金风险的主要成因
(一)防范意识不足
在住房公积金这类特殊资金领域产生防控风险的原因较为复杂,但从本源上讲,仍然是管理人员在思想层面未能树立起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由于管理意识存在麻痹大意的疏漏,认为住房公积金在根本上不同于企业资金管理的多环节和高流动性,因此资金风险产生概率低。正是这种错误认识容易导致管理人员在具体工作实践中难以坚持原则或面面俱到。住房公积金管理人员对于风险防控意识不足,因此频频出现某些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住房公积金的犯罪事件发生,极大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了住房公积金管理部门的公信力。因此,造成住房公积金资金风险最重要也最本质的原因正是防范意识不足。
(二)防范体系建设系统性有限
意识层面的疏漏会影响到从个体到群体的方方面面。不仅是个体管理者具体管理工作容易产生失误,且在全局性的制度建设方面也会出现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比如针对住房公积金风险的防范体系建设往往在系统性、规范性方面有所欠缺等。
比如建立住房公积金风险防范内控制度时不仅需要从全局高度形成整体化的内控机制,还需要着眼于业务、财务、稽核等更多细节。又如针对权限分级管理制度建立时,不仅要对业务层面各岗位进行分组授权管理,同样需要对管理层、领导层相关权限进行足够细化的管理和控制等。
(三)信息化管理有待加强
长期以来,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大环境滞后,住房公积金的运作过程涉及的周期较长,涉及的环节较多,从资金的缴存、管理、提取、保值增值等方面都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支撑。住房公积金制度是从1999年开始实施的,到现在只有二十多年的历史,而且在住房公积金制度开始实施的前几年,国家对住房公积金的管理非常滞后,根本没有运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来管理,造成了巨额资金无法监管的局面,同时也使资金出现了沉淀。现在虽然使用了信息化技术来对住房公积金进行管理,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些漏洞和亟待完善的地方。
三、住房公积金资金风险防控策略
(一)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资金风险防范意识
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住房公积金加强资金风险防控的基础并非是具体管理手段或形式,而是管理思想意识的最深层。只有从领导到业务人员每个环节与岗位都能充分认识到资金风险的严重影响和风控管理的决定性意义,住房公积金才能自上而下、由内而外形成规范、科学的风险防范体系、模式。
因此,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资金风险防范意识至关重要。这其中,领导的示范带头作用至关重要。即,高层管理者需要成为关注资金风险、重视风控管理的榜样,要成为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以身作则的典范。只有领导率先成为防控资金风险的模范,中层及基层各环节、岗位的管理者、业务员才能上行下效,才能在全局、整体层面形成不断强化资金风险防控的良好氛围。
(二)建立健全资金风险防范内部管理机制
需要扎紧制度的笼子,制度同样是防范资金风险的刚性关口。建立健全资金风险防范内部管理机制,住房公积金管理工作才能实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比如,《住房公积金会计核算办法》《住房公积金财务管理措施》《住房公积金内部稽核条例》《职务分离实施细则》《内部权限分组管理制度》等都应当在住房公积金管理体系建设中不断加以补充、完善。
又如,为严格一线实务操作过程规范,应当制定和实施诸如《业务实践与资金风险防控手则》等内控机制。此类防控措施首先需要明确住房公积金资金风险的形式、类别、内容、潜在位置、防控关键点、岗位职责、防控流程、实施步骤等。不仅如此,管理办法还需要包括相关环节在业务交接、审核、批示、清理等上下端口的标准化处理模式。同时,包括凭证、签章、报表或报告等标准化格式也应当以附件形式呈现。
再如,针对传统模式下内部稽核与监督往往侧重于事后的问题,住房公积金防控资金风险的体制机制创造还应当结合实际有所前置。例如适当增加内部审核的数量与频率;明确参与内部审核的部门与成员;重视事前规划与事中监督;落实各岗位、环节在内控操作不同节点的相应职能和责任等。
为了夯实住房公积金资金风险防控的制度基础,将内控审核结果与相关责任人、部门等绩效考核间形成关联亦十分必要。只有当防控风险成果与特定个人、部门等形成了奖惩机制,才能促使每个责任人时刻绷紧头脑中防控资金风险的那根弦,才能在全局层面形成人人关注风险、个个重视防控的整体氛围。
(三)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构建
信息时代大背景下,网络与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推动传统产业、行业管理模式转型升级的强大助力。住房公积金管理强化资金风险防控也不能缺少技术的辅助与支撑。
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化模式,将住房公积金从缴纳到划拨及审核等全环节置于统一的管理系统内,使前后端、业务操作、内部控制等系列化的运作均实现可视化、实时化管理与监督,这应当是当下和未来优化住房公积金资金风险防控的大势所趋。
一方面,借助技术实现扁平化与分布式管理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杜绝人为操作潜在的错误或随意,使每一笔业务、每一项活动均能在系统中留下印迹,为内控与稽核提供更加完备的证据清单。另一方面,借助管理网络海量存贮与光速传输的比较优势,无论是常规的资金管理还是防控风险的内控操作都能较传统模式下的人工作业大幅提高品质和效率。这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人工作业承受的巨大压力,而且能够借助机器计算实现自动汇总、归纳、整理和分析,进而实现随时随地开展审查、稽核,使防控资金风险实现实时性、随时化。
综上所述,住房公积金资金风险防范之所以存在一定困难,源头依然是管理思想层面未能形成足够的警觉和关注,因此在管理体系建设等不少环节相对滞后、迟缓。从这一层面讲,住房公积金加强资金风险防范就需要兼顾制度和技术的双重保障。一方面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使制度既成为指导风控实践的标准,又成为规范权力运行的“笼子”。另一方面,借助技术不断提高住房公积金资金风险防控的自动化、智能化。如此多措并举,管理部门便可在更大程度上规避各类住房公积金资金风险,在充分保障民生需求的同时实现管理的安全性、规范性、科学性。
參考文献:
[1]张滟.住房公积金资金管理风险及防控措施[J].财经界(学术版),2019(7):49-50.
[2]付红静.试谈住房公积金资金管理的风险及应对[J].中外企业家,2019(10):16-17.
[3]姚丽娟.住房公积金资金管理风险及防控措施[J].中外企业家,2019(4):45-46.
作者简介:
王彬,廊坊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