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设计思路与教学建议
2020-09-10杨九俊
【编者按】 统编普通高中语文教材陆续在全国进入课堂。为了帮助一线教师更好地理解新教材编写的理念和思路,切实提高新课程的实施质量,本期《本刊特稿》约请杨九俊、王栋生、汪政、徐兴无、张克中、朱德勇六位专家,结合自己参与统编教材编写的体会,对高中语文新教材的使用提出建议,也欢迎老师们把在“用教材教”的创造性实践中形成的心得贡献出来,与教材对话,与专家对话,与同行对话,与自我对话,共同促进高中语文新课程的高水平实施。
摘要:“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材编写,以课标提出的学习目标与内容为依据,采用人文组元方法,精心选择经典文本,设计任务导向的学习活动。教学时要创设大情境,以核心任务为总抓手,灵活设计教学,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学习实践中实现深度学习,还要关注读写结合,体现时代感和开放性。
关键词:文学阅读与写作 编写依据 设计思路 教学建议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在必修课程的8个学分中占有2.5学分,比重最大。这是因为文学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在语文教育中占有无可替代的位置。
一、“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编写依据
教材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相关内容的编写,应当考虑义务教育相关课程内容、学生母语认知水平和国家设定的高中阶段学生应当达到的素养要求,这些都凝聚在课标的具体表达中。课标中关于“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和内容,概言之,是要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课标的要求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我们可从四个方面重点把握。
(一)向内与向外的融通
语文教育有向内涵育心性、向外以言行事的双重功能,文学教育亦是。课标中“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学习目标与内容共有四条,其中两条说阅读,从“理解”“把握”“认识”“发现”角度说,侧重吸收和涵育;两条说表达,从写作和交流角度说,侧重以言行事。但二者又是相互贯通、相互激荡的。比如要求“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既有向外的表达,又有向内的吸收与汲取。
(二)个案与规律的统一
学习总是从个案入手,更多的是从经典范例入手,推及“一般规律”,教学提示部分还提出“使所学的文学知识结构化”。这就要把握好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三)重视学习方法
课标首推“精读”方法,提出“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写作经历”,要求“养成写读书提要和笔记的习惯”,把学会学习放到了应有的位置。
(四)培养审美能力
课标强调“审美体验”,强调“感受”“品味”“欣赏”等,提出在审美活动中“有自己的发现”“捕捉创作灵感”,这是“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与其他任务群相比,最为重要的特征,也需要在教材编写中得到落实。
二、“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设计思路
“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计2.5学分,教材中除了完整的5个单元,在“劳动光荣”单元中还有古诗一个板块。总体设计思路是:
(一)以人文主题为灵魂
人文主题就是引导学生向善、向真、向美,在其生命成长过程中反复出现并贯穿始终,持续地发挥涵养品德、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作用的人生命题。教材的人文主题从高中生的精神成长出发,形成经典文本、语文活动与人文主题多重互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5个单元的人文主题分别是:青春激扬、生命的诗意、自然情怀、良知与悲悯、观察与批判。特别要说明的是,人文主题组元并不是提倡道德说教,而是要潜移默化,形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花团锦簇的三重境界。
(二)按照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要求选择经典文本
“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材编写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贴近高中生语文学习实际,特别注重选择那些带有永恒价值、超越时空、常常为时代语境激活的文学作品,也包括时代情境下生成的具有经典意义的当代作品。在选择经典文本后,把握统一体例,按照任务群要求,跨文体组成单元,每个单元分2—3个板块,强化文本的互文关系以及情境的层次性。
(三)让核心素养特别是关键能力落地
教材在编写中按照经典文本的难易程度和核心素养不同层次的要求,建构语文教材的知识体系,使课程目标切切实实落地生根。如“青春激扬”单元,分三个板块,第一板块是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第二板块是四首现代诗歌,包括郭沫若的《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闻一多的《红烛》、昌耀的《峨日朵雪峰之侧》、雪莱的《致云雀》,第三板塊是两篇小说,分别是茹志鹃的《百合花》和铁凝的《哦,香雪》。在编写时提出的素养要求有:理解诗歌运用意象抒发思想感情的手法,把握小说叙事和抒情的特点,体会诗歌和小说的独特魅力;感受文学作品意蕴的丰富性和语言表达的特殊方式,学习从语言、形象、情感等不同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提升审美能力;尝试诗歌写作,增强语言表现力;等等。总之,教材编写通过整体设计落实这些具体要求。
(四)精心设计任务导向的学习活动
统编教材在这一方面形成了重大突破:人文主题统领,形成大情境;导语提出核心学习任务,使核心素养目标具体化;学习提示引导学生扫清障碍,选择学法;单元学习任务既是对核心学习任务的回应,又有着内在结构化的考量,总体上形成任务导向的学习活动设计,为课标要求的“加强实践性,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各单元中,教材特别注重从审美维度设计学习活动,使学习任务群的特点尽可能得以体现。
三、“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建议
对“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教学,课标的“教学提示”提出了明确的建议,给出了方向性、原则性的指导。按照“教学提示”的精神和教材编写的相关考量,建议教师关注以下方面:
(一)创设学习情境
课标“教学提示”明确要求“创设阅读情境”。过去讲创设情境主要是激趣性质的,现在讲创设情境更多应从项目化学习情境、内容(任务)、活动、结果等基本要素方面来理解。这里的情境,可以是真实任务带来的情境、场景式学习包含的情境、虚拟情景形成的情境,当然也包括认知与情感结合的情境。重要的是,关注人文主题统摄下文本互相作用形成的情境,以及板块内部、板块之间形成的情境。人文主题蕴含的命题是穿越时代的,即使是古代诗文也具有当代意义,这些对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是具有真实意义的,是合适的。这样,人文主题及相关文本与学生生活经验、成长内在需求就能融会贯通,学习的情境也就能更好地创设。
(二)以核心学习任务为总抓手
高中语文课改倡导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教学,从语文教材的编写来说,这个大任务往往是单元核心学习任务。单元核心学习任务上接核心素养的具体要求,下要统领单元各类学习活动。就“观察与批判”单元来说,包含《祝福》《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促织》《变形记》五篇小说,单元导语提出了这样的要求:“学习本单元,要注意知人论世,在人物与社会环境共生、互动的关系中认识人物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关注作品的社会批判性。”这个核心学习任务呼应了任务群中核心素养的要求,贯通了所有文本,“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又在层次性和结构化方面加以落实,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应该能较好地完成任务,达成学习目标。
(三)灵活设计教学
从总体看,每个单元由导语、不同板块的文本、学习提示和单元学习任务构成。导语是总领的;学习提示是针对单篇或一个板块的,给学生的初步学习提供指导;单元学习任务则是综合的、结构化的,也可以理解为是核心学习任务分解成的几个学习项目。课文中加星号的为自读课文,与主体课文形成精读与略读的关系,建议教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教学。
以“生命的诗意”单元为例,这个单元的第一板块选入了曹操的《短歌行》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第二板块选的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登高》和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第三板块的选文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教学时打通大单元,分板块或者单篇突破都是可以的。有些自读课文与精读课文也可以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做些调整。仅以大单元整体设计为例,八首诗词作品的学习,可以在创设学习情境的前提下,通过四个项目来完成:第一,借助互联网和其他资源,查阅这八首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考察诗人是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创作的作品,作品可能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内心情感;第二,通读这八首诗词,探究作品中诗人的生命表达,借助第一个项目的结论深度体察诗人的感情世界与精神追求;第三,探讨诗人对诗歌形式的具体选择,李白为何选择古风,杜甫为何选择格律,这些诗体与诗人表达情感有何直接关系;第四,诵读,可以举办班级古风诵读会,在声音传递中深度把握诗歌作品,呈现诗人的生命追求与精神品格。如果组织分板块或单篇的教学,建议从“群”的意识出发,从大单元的角度去认识各个板块和单篇。在板块或单篇教学时要注意围绕核心学习任务,最后回到单元,回到“群”上来,综合地、整体地完成单元教学任务。
(四)引导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中实现深度学习
学习任务群内在地规定了语文学习方式是任务导向的。加强实践性,转变学习方式也是課标提倡的基本观念。在“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的要求中,课标对自主性学习不断予以强调。根据这些要求,我们在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时要做到四点:一是要加强任务导向,把项目化学习的基本要素完整落实;二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这种参与更多是以学科典型学习的方式,即以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方式进行;三是任务、项目应当具有挑战性,应当在学生最近发展区引导思维的发展、情感的深化;四是要重视本任务群学习的审美性特征,以“青春激扬”单元为例,青春是选文题材的共性,抒情是选文表现手法的共性,诗性语言是这些选文语言风格的共性,青春意象、抒情方法、诗性语言共同组成这个单元“青春”的审美价值,教学时由此入手,或许能从审美体验角度把握其蕴含的一般规律。
(五)关注读写结合
教材中的“文学阅读与写作”任务群有8次写作任务,教材在5个单元中安排了5次大作文,还有3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适机安排。根据课标要求,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联通的,写作任务是在单元大情境中生长的,这样的设计有助于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和热情,也能促进学生对经典文本的深度学习。
(六)体现时代感和开放性
要关注到“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对于“文学阅读与写作”等专属任务群的贯通,每个专属任务群都应在“跨文化、跨媒介的语文实践中开阔视野”。无论是对任务群的各个单元,还是对必修与选择性必修的相关任务群,都应用联系的观点整体思考教与学的问题。对“文学阅读与写作”的当代性更应予以重视。一是要具备当代意识,即使是古代诗文,也要关注其当代意义。二是要加强与当代社会的联系,高中语文学习也是这个年龄的青年参与当代语文生活的一种形式,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与当代社会生活建立联系,应当是一个大情境的问题,也是学好当代语文作品的重要前提。三是不以教材篇目多少决定“当代”的分量,应当提倡“泛教材主义”。当代优秀文学作品是当代语言的最好表现形式之一,学习优秀当代文学作品既是目的又是手段,因为古代语文作品和外国语文作品的学习都是建立在当代语言环境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