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2018年某院儿童损伤与中毒住院病例分析

2020-09-10张斌陈菠

办公室业务·上半月 2020年8期
关键词:外因顺位病案

张斌?陈菠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损伤与中毒的疾病分布情况,探讨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及特点,为本地区儿童保健及意外伤害的防范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3-2018年符合儿童损伤与中毒疾病主要诊断编码范围在S00-T98的出院病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总计263例,男女性别比1.6:1;损伤与中毒类型前五顺位为肩与上肢损伤(52例)、外因和其他未特指效应(51例)、头部损伤(34例)、躯干与自然腔口进入异物的效应(33例)、下肢损伤(32例);外因前五顺位分别为跌倒(83例)、有害效应、意外事故及医疗并发症(41例)、意外中毒(39例)、呼吸的意外威胁(22例)、意图不确定(19例)。结论:儿童意外伤害需要引起社会重视,从环境设施、行为方式、安全教育等方面着手,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

【关键词】ICD-10;儿童;损伤;中毒;外因

伤害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问题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意外伤害是全世界范围内威胁儿童安全,造成儿童致残、死亡的首位原因。为了解儿童意外伤害的特点,本文通过对某院儿童损伤与中毒住院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原因及发生特点,为儿童损伤与中毒的干预及保健工作提供依据。

一、资料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某院2013-2018年儿科系列出院病案首页主要诊断编码为S00-T98的损伤与中毒病例263例,年龄按“0-1、1-3、3-6、6岁以上”进行分组。

(二)方法。依据《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ICD-10》(第十次修订本)卷一、卷三分类原则对病例按损伤与中毒的发生部位、损伤与中毒外部原因等因素进行分析。

二、结果与分析

(一)一般情况。2013-2018年共收治263例损伤与中毒患儿,死亡0例。其中,男性162人,女性101人;本地户籍150人、省内外地户籍81人、省外32人;平均年龄为2岁4个月,其中0-1岁组83例、1-3岁组106例、3-6岁组49例、6岁以上组25例,见表1。

(二)损伤与中毒的基本情况。263例出院患儿前五顺位的损伤与中毒类型依次是肩与上肢损伤、外因和其他未特指效应、头部损伤、躯干与自然腔口进入异物的效应、下肢损伤,共计202例,占76.81%。前五顺位中,以头部损伤的平均住院日最长,达6.65天,肩与上肢损伤的平均住院费用最高,达到9829.89元,见表2。按性别来看,男性较女性患儿更多表现在头部、肩部及上肢的损伤,损伤部位多发生于头部、舌、肱骨、股骨、消化系统、支气管等;女性患儿较多为食物的有害效应、自然腔口异物进入等,损伤部位多发生于消化系统、阴道会阴部以及肱骨等。

(三)损伤与中毒的外部原因。前五顺位外因分别为跌倒、有害效应、意外事故及医疗并发症、意外中毒、呼吸的意外威胁、意图不确定,共计204例,占总例数的77.57%。按年龄组划分,0-1岁组主要的损伤中毒外因为有害效应、意外事故及医疗并发症、意外中毒;1-3岁组以跌倒、呼吸的意外威胁为主;3-6岁、6岁以上组均以跌倒为主,见表3。

三、讨论

(一)性别、年龄差异。统计显示,各年龄组男性患儿均多于女性,其中1-3岁组性别比最大,达到1.94:1,总体性别比为1.60:1,与国内统计结果相近,符合男性儿童在运动速度与强度方面高于女性儿童的性别差异特点。3岁以下患儿占71.86%,该年龄组儿童运动协调与自我保护意识较差,受跌倒、误食、意外威胁等伤害几率较高。

(二)跌倒/坠落。除0-1岁组外,意外跌倒占据各年龄组、性别组损伤与中毒发生率首位,1-3岁为高发群体。大部分婴幼儿1岁后从学步过渡到独自行走阶段,活动范围扩大,探索欲望强烈,在楼梯、床、椅子、窗台等场所攀爬、翻滚均容易发生意外跌落,再加上其无自我防护意识、辨别能力差,造成如舌裂伤、开放性肱骨骨折、股骨骨折等严重伤害亦将对家庭产生心理、经济负担。

(三)有害效应、意外中毒。发生率仅次于跌倒,多发于0-1岁婴儿,以误服药物,牛奶蛋白过敏,暴露于电池、杀虫剂等有害物质为主。0-1岁婴儿好奇心强,对于药品、电池等颗粒状、瓶状物品感兴趣,且处于口欲期,如家长对于此类物品保管不当,容易直接导致婴幼儿中毒的发生。

(四)吸入或咽下异物引起的梗阻。主要为呼吸道、食道梗阻,是耳鼻喉科常见的致死病癥之一。0-1岁组占总病例95%以上,多为进食花生、瓜子、核桃、板栗等食物导致。婴幼儿食道、呼吸道未发育成熟,不合适的食物以及喂养方式容易导致食物吸入气管,特别是哭闹、惊吓时,造成气喘、呛咳,甚至窒息导致意识丧失。

(五)预防措施。6岁以下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几率大,除了与其低龄、多动、好奇心强的生理、行为特点有关外,还与其所处成长环境、家庭成员对待育儿的认知有关。对环境布局不合理、设施配备不足、家庭参与程度低的情况,可以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一是增加儿童防护设施,如防撞条、发泡棉、柜门锁、儿童床围、软地垫、儿童专用餐具、防摔倒背带式玩偶等。二是改变布局,将危险物品放在儿童够不到的地方,特别是刀、剪、电源电池、火柴火机、药品、有毒有害制剂、塑胶袋、丝线等。三是提高家长育儿认知,从婴幼儿的食物选择、生活习惯、喂养方式、行为规范上养成良好习惯,降低意外伤害的发生概率。WHO认为“伤害”是可以被认知、预测的,采用流行病学、统计学、卫生学技术进行干预与控制,可以有效促进安全、减少伤亡、降低损失。调动家庭、社会、政府的力量,共同关注、广泛协作,就能提高防范能力。

【参考文献】

[1]BirgⅢ P, Esin Oeaktan M, Akdur R, et al. Evaluation of unintentional injuries sustained by children: a hospital based study from Ank Turkey[J].Paediatr Health,2012,17(7):393-394.

[2]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编译.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十次修订本(ICD-10)[J].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胡平玲.1762例住院儿童意外损伤类型的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15,32(1):134-136.

[4]杨霞,崔亚男,李吴萍.2011年-2013年某院儿童意外损伤中毒住院病例分析[J].中国病案,2015,16(2):62-64.

[5]田素明,马武琼.7353例儿童损伤与中毒的外部原因分析[J].中国病案,2015,16(9):70-72.

[6]翁禾.儿童损伤与中毒的原因分析[J].中国病案,2018,19(1):63-65.

[7]沈晓明,金星明.发育与行为儿科学[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8]FOLTRAN F, BALLALI S, RODRIGUEZ H, et al. Inhaled foreign bodies in children:a global perspective on their epidemiological, clinical, and preventive aspects[J].Pediatr Pulmonol,2013,48(4):344-351.

[9]李秋利,邹亮畴,张少生,等.广州市青少年运动伤害流行病学调查[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35(2):102-104.

[10]黎海芪,毛萌.儿童保健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外因顺位病案
住院病案首页ICD编码质量在DRG付费中的应用
基于PDCA循环理论的病案首页质量控制
病案数字化质量控制研究
抵押前顺位作展期是否要后顺位同意
浅析如何使普通高中学困生爱上英语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析
浅析影响银行业发展前景的因素
音乐和家庭都是第一顺位!两者才是他要的“爵式人生”
致第一顺位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