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浅析
2020-09-10肖春燕
肖春燕
[摘 要:当前,中职生所存种种心理问题,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依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施加系统影响,多种手段应对,培养良好素质,和谐发展身心,促进心理健康,是对德育内容的拓宽教学、是对德育对象的深刻了解、是对中职人才的创新要求,亦即德育改革实践、教育工作活动。
关键词:中职生;心理健康;现状;对策]
一、现状表现
“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教育。”国家教育部新颁布德育大纲首句话如是提出。中职生作为特殊群体,其身心发展正处动荡趋向稳定关键期,随着生理心理的不断成熟与发展、社会阅历的增长及过早择业就业,不同程度存在这样那样心疾,严重影响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良好精神状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全面提高整体素质,举足轻重,任务迫切。
何谓心理健康教育?从内涵看,就是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性质看,包括补救性预防性两项任务,适应社会、正常成长。当前,中职生处于“第二断乳期”,据调查,我国有10.8%的此类生存在各种明显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敌对、固执、人际关系淡薄和忧郁等症状:
(一)厌学心理重,处事较轻率
“我不想读的,是父母逼来读的”,和学生李某谈话,这句让我无言以对。基于这种态度,学习肯定偏差,尽管职校已把教学要求降到较低水平,但大多数中职生处于迷惘状态,仅有24.6%的孩子目标是为学好一门技术、找到理想职业,还有10.5%的是为父母读书。不服从管理,与老师顶撞,甚至恶意污辱;对待同学,由小磨擦引发争执,或演变打架斗殴;对待家长,会因小事摔东西不吃饭、甚至离家出走等等,这些现象层出不穷,屡教不改、屡禁不止,随意轻率。
(二)性困扰频繁,破罐子破摔
性晚熟男生因较同龄人发育缓慢、性早熟女生因发育较快,在班上很难找到交往对象,这两种人一旦被孤立起来,会很痛苦,可能出现心理问题。青春期性冲动是人的本能要求、自然东西,然在许多情况下,自然性得服从社会性。倘若学生不能正确看待,矛盾冲突在所难免,犯错了还不屑一顾:“要命一条、要头一颗”的“凛然”气势。这些思想行为对自己、对家庭、对学校、对社会,均属极不负责。
(三)集体观念淡,缺乏责任感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反正参加的不只我一个,没必要出风头”“我不做,还有其他人呢”……目前90后、00后学生在家因溺爱,从小养成较强惰性和依赖性,想问题、做事情常常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活动不积极、遇到困挫就逃避,要么一味埋怨相、缺乏集体荣誉感。
概括起来,中职学生心理问题的外在表现主要为:
①自我认识方面。模糊,定位不准,存在偏差。或放任自流,自我否定;或自我膨胀,盲目自信。②个性体现方面。缺乏理想信念,没有长远目标,态度不端正、学习无自信,明辨是非能力差,叛逆心理却较强。③人际交往方面。跟异性交往行为偏差,师生之间隔阂明显,同学交往江湖气浓,网络交往容易受骗。④创业就业方面。缺乏自信,内心恐慌,面对现实,退缩放弃。
二、影响因素
(一)家庭因素
有的长辈,管教过严、缺乏沟通、命令强迫、简单粗暴,使孩子自卑懦弱、失去个性;有的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依赖,遇事茫然,交往较差;有的父母,感情不好、经常吵架,不良嗜好,影响孩子。
(二)学校因素
若中职学校有传统教学模式管理,往往会忽视学生心理健康等问题,大部分教师也不会特别关注,方法失当,会直接影响学生重树信心,出现过分偏激、人际关系敏感,失望忧虑较重等;有些后进生,缺少自律意识,在中职学校宽松的教育环境中失去上进心且自暴自弃。面对社会各种诱惑,没有自我抵御能力,沾染恶习。
(三)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及舆论对中职学生的评价较低,“次等教育”头衔没有得到改观,传统思想偏见促令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孤僻、厌学、逆反,或喜欢用手机、网络和校外有互聊、攀比,过早接触社会,网络新闻不经筛选一律接受,造成心理大龄化趋势、承受能力脆弱。
三、解决对策
(一)开设健康教育课程,定期举办知识讲座
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既要注重心理知识的普及,又要讲究实际操作,增加心理训练活动在整个教学中所占比重,优化心理素质、开发心智潜能,培养良好个性,适应繁华社会;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中职生及其学习成长需要,教给学生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人们往往把心理问题与神经病联系在一起,不愿意,有必要教给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在职校,我会经常把有关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量表、焦虑量表、抑郁量表等资料印发给学生,这就有如给了学生一支体温计,可以随时检查自己的毛病。
(二)走进每位学生心灵,做好教育保密工作
喜欢自己的学生吗?知道兴趣爱好?各科成绩怎样?交友圈子多大?对同学、老师、家长有何想法?家庭情况怎样?……班主任要管理好班级,走进心灵,关心爱心。“可怜天下父母心!”当前中职生大都属独生子女,社会又处转型时期,激烈竞争和着传媒影响,致学生心理压力很大,迷茫或困惑,而“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成为父母心理平衡补养品。因此,中职教师要循循善诱、对症下药、耐心教育,促其改掉不良陋习,榜样示范,做学生的诤友,知你、信你、服你、爱你,以事半功倍。
(三)建立心理健康机制,恰当处理偶发事件
在学校,出现偶发事件不可避免。班主任不能讽刺挖苦、厉声训斥,而要尊重人格,用愛心诚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如,当个别学生处于焦虑、压抑、痛苦等状态时可用商量语气:“请告诉我你现在的想法”“你的意思是不是这样”“有什么需要我帮忙”等等,避免使用诸如“我告诉你”“你听我说”“我认为你说错了”等命令式的口吻,而是要让学生采取不危害社会与他人的方式把心中积怨倾吐、大喊、大哭出来,减轻心理压力,这才有助解决。
(四)加强专兼教师培训,丰富教育活动内容
轮训各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示范。要改变和影响学生心理状态,仅靠教师的讲授无法达到目的,可以讨论、辩论、表演、游戏、模拟、咨询等多种多样方法,富于情境引入,吸引学生,正确认识,端正态度,更好教学。
参考文献
[1]试论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问题、误区及对策[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03).
[2]浅谈中职生心理健康问题、成因与干预途径[J].中国校外教育.2016(08).
[3]谭南周,高思刚.心理教育催动课改深入[N].中国教育报,2002.
[4]陈松林.中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