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院校水处理生物学课程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

2020-09-10蒋海燕汪爱河李好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2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课程目标课程思政

蒋海燕 汪爱河 李好

[摘 要]应用型本科院校水处理生物学课程面临如下困境:一是课程目标不清晰;二是教学与专业联系不紧密;三是内容多,课时少;四是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教育。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以下四项改革措施:一是明确课程目标,建立与专业培养能力的关联;二是整合教学内容,强调与其他课程的协调性;三是改革教学手段,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四是融入“课程思政”,强调立德树人。从而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思维与工程素养,以及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水处理生物学;应用型本科;课程目标;课程思政

[基金项目]2016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湘教通[2016]400号);教育部普通高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教改项目”(GPSJZW2019-02);2020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1902099002)

[作者简介]蒋海燕(1988—),女,湖南衡南人,硕士,湖南城市学院市政与测绘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

[中图分类号] G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315-02[收稿日期] 2020-03-05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水处理生物学课程教学面临的困境

给水排水科学与工程水处理生物学课程是高等学校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定的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该学科新课程体系中10门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等许多工科名校市政工程专业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水处理生物学是在水处理微生物学课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研究水处理工程和环境水体水质净化过程中所涉及的生物学问题。[1]在新形势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水处理生物学课程所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课程目标不清晰。虽然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制定出了许多培养目标,但大多数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不一致,课程目标模糊、比较宽泛,没有明确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类型的差异,不能指导专业的设置和课程实施。还有一些院校按照“厚基础”原则制定课程目标,缺乏实用价值,许多目标连一些具有实力的综合院校也难以实现。[2]

2.教学与专业联系不紧密。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强调知识的完整性,对课程与专业的关联性重视不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对概念的认识不清、对理论的理解不透。[3]

3.内容多,课时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详细的阐述,存在点到即止的现象。不少教师采用“填鸭式”和“一言堂”的教授模式,学生上课疲于听讲,容易产生抵触情绪。[4]

4.重知识传授,轻思想教育。大部分教师片面地认为课程教学就是传授知识与技能,思想政治教育与己无关,以致培养出稀里糊涂的“沉睡的大学生”和非常清醒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5]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水处理生物学课程改革措施

(一)明确课程目标,建立与专业培养能力的关联

以成果导向教育为框架进行设计,根据“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设计过程为根据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确定毕业要求,根据毕业要求确定能力指标点,能力指标点需要映射到各门课程目标(预期学习成果)来达成。课程培养目标涉及学生、教师和用人单位等多方利益,应该由教育者和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对用人单位走访、学生问卷调查以及教师参与行业教学、科研会议获得的信息,结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及给排水专业培养目标反向设计教学过程,重构水处理生物学课程的目标定位,明确学生毕业时通过该课程所需获得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6]并按照本课程与本专业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将预期的学习产出分解为能力指标点,见表1。

(二)整合教学内容,强调与其他课程的协调性

作为给排水科學与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水处理生物学课程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学内容上与高中生物、水分析化学、水质工程学课程的部分内容重复。因此,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应与相关任课教师进行沟通协调,厘清该课程与相关课程在知识点上的交叉和联系,精简重复内容,在授课时强调知识单元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形成知识体系。[6]对学生在高中就有所了解的知识(生态系统概念及特征、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宏观的易于理解的大型水生植物),只进行简单回顾,同时适当延伸其在本专业中的应用(海绵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植物生态修复);在讲授“污染物的微生物分解、转化”时,由于其与水质工程学专业课的部分内容重复,我们有选择性地将重点放在微生物的特性上,引导学生利用微生物的特性去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三)改革教学手段,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

在学校的雨课堂上将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教学计划、PPT、微课视频、每一章节试题上传,并在进行成绩评定时给予线上学习任务(预习、测试)一定权重。每次上课之前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相应单元内容并完成测试,教师通过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调整授课重点;针对自学内容进行在线学习并完成相应的测试,可以有效缓解课时少与内容多之间的矛盾。通过构建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为学生答疑解惑上,从而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

(四)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强调立德树人

水处理生物学课程中的很多知识点都与人类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讲述这些知识点时,可从微生物学发展史、时事热点、科学家事迹、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工程素养,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把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培育学生,真正做到教书育人。[7]

三、结束语

水处理生物学课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基础课程,随着时代发展,应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本文介绍了应用型本科院校中该课程目前所面临的困境,并从确定课程目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四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措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具备科学思维与工程素养、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徐晓平,董丽丽,杨晓凡,et al.地方工科院校《水处理生物学》课程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研究—以安徽工程大学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8,20(03):133-137.

[2]吴松,夏建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下课程体系构建研究综述[J].当代职业教育,2016,(8):10-14.

[3]郭华,王军林,刘俊良.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下水处理生物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9,6(55):20-22.

[4]冯国虎,李兴玮.工科“计算方法”课程面临的困境及应对措施[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8,(2):99-103.

[5]音建华,余志良,裘娟萍.在“微生物学”课堂教学中立德树人[J].微生物学通报,2018,(3):661-664.

[6]阎欲晓,粟桂娇,莫柏立,等.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微生物工程工艺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微生物学通报, 2020, 47(04):1011-1018.

[7]王春燕,张好强,李培琴.浅谈《微生物学》课程思政[J].高教学刊,2019,(12):177-180.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课程目标课程思政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