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探索
2020-09-10梁辰
梁辰
[摘 要]文化育人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环节,是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导向、培育青年学子的人文情怀以及在大学生群体里构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做好文化育人工作,首先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拓宽育人载体,丰富育人内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作为文化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关键词]文化育人;实践路径;价值导向
[作者简介]梁 辰(1993—),女,福建泉州人,理学硕士,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科级辅导员,助教,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3-0083-02[收稿日期] 2020-03-27
高校是文化传播重要的媒介,是利用文化对青年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中指出:“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高校要利用好自身平台,整合资源优势,将文化育人工作落到实处。宣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先进文化、结合高校自身文化特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指引,真正做到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文化育人的必要性
1.高校文化的精神内涵;文化育人的概念、特点、功能。文化是相对于政治、经济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活动产品,是人类对社会现象以及人类群体在历史演变过程中产生的内在精神的传承、发展、创造的总和。高校文化既有社会文化的共性又有自身的特性,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1]。高校文化是高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积累、演变而成的,被师生共同承认并接受的特有的育人文化。高校文化从内容上来说包括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2];从主体上区分则可分为教师文化、管理文化和学生文化等。高校文化育人是在一定范围内、针对特定的学生人群、依托大学精神演化发展的,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育人方式。
2.文化育人的功能及意义。高校进行文化育人工作,就是利用文化的渗透、熏陶、感染的功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文化育人能够起到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导向、培育人文情怀以及在青年中间构建核心价值观的作用。
第一,高校文化育人具有正确的导向作用;高校通过在学生群体中共享优质的文化,为学生的行动提供正确的方向。通过共享的文化,学生可以通过所处的文化环境评估个人的行为和思想是否符合该环境里其他人的预期,群体中的个人就会倾向于做出符合文化环境要求的行动。
第二,高校文化育人具有培育人文情怀的作用。文化育人不仅仅是对“知识育人”的补充,其本身就是教育的目的[3]。文化育人能够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人文氛围,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化层次。
第三,高校文化育人具有建构价值的作用。高校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通过在学生群体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4]。高校通过文化育人活动引导学生形成爱国爱校的良好品格,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说,文化育人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也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经之路。让学生牢牢掌握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将文化自信深深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进而内化为积极向上的动力。
二、文化育人的实践路径
1.基本原则。高校文化育人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作为文化育人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5]。高校文化育人工作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牢牢把握育人工作发展方向,提升文化育人理念,构建全方位的文化育人体系,培养一批认同、拥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青年。
2.活动过程。第一,强化思政教育和价值引领,将基层党建工作贯穿到文化建设的全过程;生命科学学院以“四三二一”党旗飘扬社区工程以加强党员意识为文化育人工作中心点,抓住党员发展的主线,以点带线,以线成面。通过“点、线、面”的相辅相成、互促互进,充分利用学生社区平台,实现党建工作与文化育人相融相生。通过搭建“党旗红学堂”“寻根红色故事会”“党员监督执纪”“社区党员志愿服务”的黨建四大平台,发挥学院党委、党建工作站、社区临时党组织或正式党支部的三个主体协同作用,加强党员在学习及服务的两个方面模范引领,聚焦一点提高学生的党员意识。通过树立学生党员在学生群体中的示范作用,利用党员先进性带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扩大理论学习范围,在社区营造良好的理论学习氛围,传播党的先进文化,加深同学们对党的理想、信念及作风的了解,进而产生对党的向往,积极向党组织靠拢。第二,组织丰富多样的校园活动,在实践中强化文化育人功能。学院通过“廉洁诚信教育月”“实验室开放日”“广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等品牌活动,依托“生命团学”等多个新媒体平台,积极开展内容健康向上、主题丰富鲜明、切合学生需求、助力学生成长的校园文化活动,坚持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以及锐意创新、刻苦求知的学习习惯。第三,通过线上线下两种渠道营造“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文化育人氛围。学院依托设立在学生社区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物化基地“创想堂”开设主题教育展览,结合时事政治,设定不同主题。如,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学习、改革开放40周年、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等主题展览,为学生营造了全方位的文化环境,将文化育人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使其将日常接触到的优秀文化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营造良好的文化风气。同时,学院重视线上平台在文化育人过程中的作用,积极利用易班、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开展“生命青年有话说”“易起易论”等线上互动环节,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热点问题及热点事件,帮助学生形成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态度,也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心社会与国家。
3.活動效果。在学校、学院的努力下,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文化育人工作已逐渐形成了一套“有学院特色,有一定计划,有一套体系”的文化育人实践经验,并初见成效。近两年,学院升学率及升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不断提升;2018年毕业生升学率40.35%,优秀毕业生率为3.95%。2017届及2018届本科毕业生中多人考取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外名校;就业方面,有更多学生选择了基层就业,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力量。
学院学生学术竞赛参与活跃度也保持较高水平,在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在2018年的广东省大学生生物化学实验技能大赛中,学院学生获一等奖四个、二等奖三个、三等奖两个;在2018年国际基因工程机器设计大赛总决赛上,华农代表队获得全球银奖,学院7名同学参与了本次比赛。学生积极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术学科竞赛活动,成绩突出:2017年,学生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三等奖,多个项目获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国家级立项。
三、实践经验总结
文化育人工作是一项系统性、时间性、即时性较强的工作,为适应信息化时代资讯更新速度更快的特性以及当代大学生认知特点,高校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应利用好线上线下两个育人平台,结合学科特色及学生需要,培育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6]。坚持立德树人这一基本任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文化育人的基本内容,拓宽文化育人途径、丰富文化育人内容,真正将文化育人目标落到实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兰兰.高校文化育人初探[D].浙江理工大学,2015.
[2]冯刚,张芳.新时代高校文化育人的理论与实践探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9,000(005):176-183.
[3]江胜珍,韩姝君.近年来国内高校文化育人研究综述[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8,9(05):126-131.
[4]蔺伟,苟曼莉.高校文化育人的工作原则和实现途径[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7-39.
[5]刘殷君,司苗苗.以立德树人为目标的高校文化育人功能和路径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19,(24):83-86.
[6]郑卫丽.大学文化育人工作的实践特征及本质[J].人民论坛,2014,(14):196-198.
Exploration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Cultu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 Taking the School of Life Sciences of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LIANG Che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42, China)
Abstract: Cultural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link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correct guidance, cultivate young students' humanistic feelings and build core values among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do a good job in cultural education, we must first adhere to the correct value orientation,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moral cultivation, broaden the carrier of education, enrich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truly to be "student-oriented", and take the growth and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oothold of cultural education.
Key words: cultural education; practical path; value orient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