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革命文化资源的融合开发模式
2020-09-10胡勇胜
[摘 要]革命文化资源是具有中国特色、物质与精神相融合的优质资源。革命文化资源的复杂性形态结构、分散性布局、时代久远性、综合性功能等特点,以及新时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为其融合开发提供了条件。革命文化资源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以功能开发为基础,产品开发为主体,产业开发为支撑,形成“功能、产品和产业”有机融合的发展格局。
[关键词]革命文化资源;红色旅游;融合开发
[基金项目]2019年度湖南省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一般课题“全域旅游背景下永州革命文化资源开发研究”(XSP19YBC255)
[作者简介]胡勇胜(1981—),男,湖南宁远人,硕士,湖南科技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红色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1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108-03[收稿日期] 2020-02-17
革命文化资源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留给炎黄子孙的宝贵财富。从工具属性来看,革命文化资源表现出很强的资政、经济、文化、教育等功能。在全国人民鼓足干劲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长征时,需要开发革命文化资源这座宝库,发挥其价值。不同的开发模式势必产生不一样的效益。确定开发模式,既要结合革命文化资源的特点、分布和区位影响力,又要考虑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需要系统地进行整体性把握。
一、革命文化资源融合开发的逻辑基础
狭义上,革命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革命群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创造的独特文化形态。[1]承载革命文化的物质载体及其精神形态,统称为革命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进行艰苦斗争的伟大革命实践,在形态结构、时空布局、价值功能等方面具有鲜明特点。
其一,革命文化资源结构要素的复杂性。革命文化资源可分为物质和精神两类资源。物质层面的革命文化资源主要包括革命遗物、遗迹、遗址等历史遗存,以及革命胜利后修建的纪念碑、烈士陵园、专题性纪念馆等革命纪念场所;精神层面的革命文化资源则包括革命文艺、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其中,革命精神主要有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由此可见,革命文化资源的表现形态是多样的。革命文化资源形态的多样性反映了其结构要素的复杂性,物质以其结构要素的不同呈现本质上的区别,并以某种具体形态表现出来。
其二,革命文化资源空间布局的分散性。革命文化资源分布在我国的东、中、西部广大区域,特别是井冈山、瑞金、遵义、延安、西柏坡等革命老区,以及长征沿线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主要战场。随着党的革命任务和工作重心的转移,其历史遗迹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如,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党的主要任务是发展工人运动,其历史遗迹多为城市的会议旧址;土地革命时期,党的主要任务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因而其历史遗迹多为中西部偏远落后山区的战争遗址。
其三,革命文化资源的时代久远性。革命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的时代产物,历经建党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长达28年的历史积淀,涵盖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三个历史時期。在近百年的革命文化资源,对于当今80后、90后、00后的广大人民来说,是陌生而神秘的。一方面,这种神秘感能使他们产生好奇心理,增强其吸引力;另一方面,时代的久远不利于他们对革命文化资源形成有效认知。人的认知规律告诉我们,越是离受教育者心理距离近的东西,越能引起受教育的兴趣。
其四,革命文化资源功能价值的综合性。革命文化资源是“一种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旅游资源,是集政治教育、文化传播、经济发展功能于一体的独特综合性资源,是一笔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2]革命文化资源是富有中国特色的综合性优质资源,蕴含资政兴党、经济发展、文化传承、教学育人等功能。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文化成果、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强大精神动力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优质基因,为我们党、人民军队、民族奠定了先进文化根基。”[3]
革命文化资源形态的多样性要求不宜对其进行单一形式地开发,否则将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从节约成本出发,革命文化资源的分散性布局要求与古色资源、绿色资源等进行联合开发。革命文化资源的时代久远性要求借助现代科技拉近其与广大受众的距离。功能价值的综合性,要求对革命文化资源进行全方位开发。这些特点奠定革命文化资源融合开发的物质基础。
二、革命文化资源融合开发的机遇与挑战
进入新时代,革命文化资源融合开发迎来重要发展机遇期。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和治国理政的现实要求,发表弘扬革命文化的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保持革命精神”,指出优秀的革命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政治资源。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6—202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系列文件要求,加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建设,加大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支持力度。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4](P26)显然,这一政策的实施,将极大地推动革命文化资源开发的健康发展,解决其制约开发的资金问题。国家还实施全域旅游计划。全域旅游的核心内涵是在旅游资源富集地区,以旅游产业为主导或引导,在空间和产业层面合理高效优化配置生产要素,以旅游产业来统筹引领区域经济发展,持续增强区域竞争能力的创新模式。[5]各地为发展全域旅游,纷纷出台了行动方案。如,湖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南省建设全域旅游基地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这为开发革命文化资源提供扎实的政策支持。
随着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开发资金的不断投入,以及科研人员的深入研究,我国革命文化资源开发取得了长足性发展。如井冈山、韶山、延安等地区的革命文化资源开发形成了一定的文化产业优势,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部分革命文化资源还处于粗放式开发阶段,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实物和文献的橱窗展示,局限于传统的政治教育模式,较少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层面进行综合性挖掘革命文化资源的功能,导致其项目产品缺乏内涵;二是红色产品表现形式单一、粗糙,较少从革命文化资源特性入手开发具有立体感的产品,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三是低层次、单向度的红色旅游开发,而缺乏有效的产业链条;四是单一的政府或区域性开发模式,制约革命文化资源功能与价值效益发挥。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标准,而且对革命文化资源开发,都提出更高要求。也就是说,粗放式开发的革命文化资源产品,已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正是革命文化资源开发面临的巨大挑战,也是实施融合开发的现实要求。
三、革命文化资源融合开发的路径
抢抓新时代发展机遇,破解革命文化资源开发瓶颈,需要确立融合发展策略。即以资源功能开发为基础,产品开发创新为主体,产业开发为支撑,形成功能、产品和产业有机融合的发展格局。
(一)加强革命文化资源的功能开发,增强产品的附加值
功能开发既是革命文化资源产品和产业开发的起点,又是其价值目标的归属。只有充分认识革命文化资源的丰富价值,才能重视其功能的深度挖掘。
首先,深入研究整理革命文化资源。组建专家团队全面系统梳理所要开发的革命文化资源,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层面进行功能鉴定与价值分类,建立革命文化资源数据库。同时,录制口述史,重点收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对越对印自卫反击战等时期的原始史料。如,老战士的战斗经历、老党员的革命故事、红军长征的战斗事迹、革命人物的英雄事迹等。
其次,对每一件或类革命文化资源而言,依据其在功能程度上形成的序列,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展示,实现功能深度开发的可持续性。如,陶铸革命历史文化纪念馆开辟为旅游胜地。红色旅游是开发革命文化资源经济价值的重要方式。同时,将陶铸的革命经历和故事制成影视作品,扩展其教育功能。
再次,要善于借助现代科技、信息等资源形态的协作与配合,突显和提升革命文化资源开发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如,利用现代科技将中央红军过湘江的悲壮故事打造成三维全景画式的3D微电影,让观众在视觉、听觉、感觉等多种感官参与下,了解红军将士枪林弹雨中冲锋渡河、血染湘江的英勇壮举。
(二)加强革命文化资源的产品开发,拉长产业的发展链
产品开发是革命文化资源开发的核心,是连接功能开发与产业开发的桥梁。我们要重视产品开发,从资源形态与功能特性、地域条件等要素考量开发对象,提出详细的开发方案,并进行市场可行性和社会价值评估,切忌盲目和重复开发。革命文化资源产品开发一般遵循横向、纵向和综合三个维度。
一是横向开发。根据不同类型的革命文化资源,从文学、影视剧、歌舞剧、实景演出、歌曲、动漫、绘画、文化展览、旅游等视角进行开发。
二是纵向开发,也称之为单项产品深度开发。如,陈树湘率领中央红军三十四师转战湘南,表现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谱写长征史上悲壮的一页。以这一题材为蓝本,拍摄电影或电视剧《转战湘南》,撰写历史纪实文学《陈树湘断肠铭志》,编写连环画或动漫《陈树湘血战潇湘》等等。通过一系列作品,完美再现红军三十四师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江的宏伟画面,展示陈树湘等红军将士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三是综合开发,主要包括文化主题公园、文旅综合体验区和精品旅游路线。依托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资源点建立文化主题公园。如,陶铸纪念馆建立廉政文化主题公园。选择文化旅游资源集群区建设文旅综合体验区,有效将优秀传统文化、古村落文化、革命文化、山水绿色文化等融为一体,发挥资源的集群效应。根据旅游資源的布局情况,开辟精品红色旅游路线,有效将古色旅游、绿色旅游、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结合起来。
要根据革命文化资源的特性,开发颇具地方特色、赋予文化内涵的衍生品,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如,九嶷山的斑竹制成吹奏乐器,刻上毛主席的诗《七律·答友人》;红军长征的革命故事刻成书简等。
(三)加强革命文化资源的产业开发,促进文化发展的可持续
一个区域文化资源产业化的关键,在于它是否具有主动吸收、聚合周边地域文化资源,进而具备融合、更新、创造新文化的能力以有力推动该区域的经济发展。[6](P2)产业开发是革命文化资源发挥集群效应和品牌辐射带动作用的有效途径。
发展创意产业。增强革命文化项目和产品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需要发展创意产业,提高文化产品的附加值。如,把少数民族歌舞、川剧、祁剧、扎故事等特色文化符号加入革命文化项目。在军事指挥部旧址和战场遗址设置游戏馆,以动画、彩绘、拼图、漫画和电脑游戏等展示战役实景,吸引游客参与其中。
建设体系化产业。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古色旅游、乡村旅游相结合,能最大限度发挥产业集群效应。人们选择旅游目标时会考虑景点的集群情况,景点的集群性越好,就越受游客青睐。因此,要整合区域内的文化资源,实现资源系统化、规模化和一体化。
开发体验式产业。体验式活动不仅能满足游客的猎奇心理,而且能提升他们的满意度,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如以电视剧《绝命后卫师》为原型,推出红色电视剧路线四日游,让游客身穿中央红军三十四师的服装,模拟故事情节设计旅游路线和体验环节,培养参与者的团结协作和吃苦耐劳精神。还可组织青少年夏令营活动等。
做大做强品牌产业。选择区域内最具影响力的资源点,集中人力和财力进行全方位打造,推出一系列高品质的理论成果、社科普及图书、影视剧、歌曲、红色旅游、教育培训及各种红色衍生品,然后进行立体化的宣传与推广,发挥品牌产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使之成为集培训、旅游和革命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文旅体验区。
拉长产业链,加大衍生品开发。红色衍生品的开发要站在产业链的上端,把握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植入具有革命时代标签的设计元素,使普通的日用品透露时代个性和酷感,增加产品附加值,吸引不同群体游客购买。
四、结语
革命文化资源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要素,关系到多方利益。推进革命文化资源的系统开发,各地党委政府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明确牵头部门,成立开发主体企业,形成各要素互相融合的发展格局。在开发过程中,要处理好保护传承与挖掘创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使革命文化资源开发成为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
参考文献
[1]许慎.革命文化的出场、演进和生命力的内在逻辑[J].贵州社会科学,2018,(04):37-43.
[2]张泰城,张玉莲.红色资源研究综述[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4(06):15-21.
[3]李康平.中国革命文化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5,(07):122-127.
[4]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6.
[5]李金早.全域旅游的价值和途径[N].人民日报,2016-03-04.
[6]严荔.四川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