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智能化教学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2020-09-10苏丽杰
[摘 要]高校思政课如何实现与时俱进,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教学,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与现代新媒体技术相融合,顺应和满足青年大学生接受知识信息的特点及心理需求,不断提高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针对性、实效性,使青年大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增强亲和力和满意度,达到教学过程、教学状况、教学成绩、教学效果的可视化,从而全面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这是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云南民族大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智能化
[基金项目]教育部2018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基于互联网的A.I+思政课考试创新模式研究”(201802083022)
[作者简介]苏丽杰(1965—),男(白族),云南大理人,硕士,云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党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063-03[收稿日期] 2020-04-03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术手段,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1,2]。意识形态工作具有极高的重要性[3],高校是意识形态的主战场、主阵地,办好思政课至关重要。如何打赢互联网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如何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新媒体技术相融合,把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智能化教学建设相融合,坚持“内容为王、形式出彩、结合为要”的改革探索之路,云南民族大学在这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
一、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智能化教学科研共享平台,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
班级授课制与自适应学习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最重要的方式。班级授课制度是一种高效的教学制度,有其特点和优势,具有不可替代性。班级授课制高效、覆盖面广,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却很难做到“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4]。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智能化教学科研共享平台的搭建,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有效举措。不同的办学主体即高校应提供多样化的服务,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级、不同学制学生的学习需求,在统一的培养目标和要求下由受教育者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学习方式[5]。通过深化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式,用新理念、新标准、新方法、新技术、新文化,建立适合各高校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办學定位与社会需求的符合度,学校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队伍和办学资源条件对人才培养的保障度,教学和质量保障运行的有效度,学生、社会和政府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
学习平台和空间与育人功能的发挥直接相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智能化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指向是实现在教师的引领下每位学生的自主化和个性化学习[6]。学校通过深化学分制改革和智能化教育帮助学生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和相互匹配的教师,推送适配的学习资源,提供精准的学习和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这看似是办学条件和硬件设施的更新升级,实际上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双重革命[4]。未来学习空间将从“为集体授课而建”转向“为个性学习而建”,从“漫灌式”施教到“精准式”施教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7]。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师授课视频同步译为英文、藏文等多种文字,这样就解决了学校东南亚学院及各学院学生因在国外或异地实习无法与其他学生同步学习思政课的问题。学习平台与省内各高校可实现共享,使学校服务社会能力得到了提高,边疆性、民族性、国际性的特点和定位得到了彰显,影响力、美誉度得到了提升。
互联网已经使学生泛在学习、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与各高校学生的同时学习成为可能[8]。学生可以在校学习也可以在家学习甚至在国外学习,可以随时随地的学习。“云民大思政智慧教学平台”基于互联网进行开发,融合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校内和校外两个场景,有效实现了师生互动、即时评价、统计反馈、资源共享等功能,轻松构建了具有互动、探究特性的全新智慧课堂,通过不同的地点和途径达成最终学习目标。平台需要阵地,新媒体这一阵地是新时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自信”的重要阵地,因为新媒体技术既有开放性、互动性、参与性,又有隐匿性、无界性和快捷性。学校按照“共创共建、产学合作、合力育人、协同创新、共享共赢”的原则建设了“云民大思政智慧教学平台”;平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教学平台,涵盖了教、学、测、评、管,包括视频播放、文档浏览、作业考试、成绩报告等功能,以多种形式实现了教师和学习者的统一管理,并提供统一身份认证管理、教学分析工具,统一考试系统和学期末综合评分。通过微信、微博、手机App及多门思政网络慕课、微课等形式的混搭,为师生提供更专业、更多样化的翻转课堂教学手段,从而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学生的学习体验,增强了实践活动的影响力、感染力,促使师生之间正能量的传递,在分享体会和感悟中认同、接受和履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四个自信”。
二、优化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资源,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成就感和学生的获得感
围绕“上好每一堂课”,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一主题,通过采集学院教师成功的教学经验数据,构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马克思民族理论与基本政策等课程的数据、视频、微课等教学内容及课程构建教学体系,实现教学资源同步英汉转写和部分少数民族语言配音,努力创建国家级精品课程,充分体现学校“边疆性、民族性、国际性”的定位和特点,凝练学科方向,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重点项目,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开创了高校思政课资源模式。
一是建设的六门精品慕课课程,以新媒体新技术手段推动学校“思政课”教学的信息化传播,收获更多教学成果,形成了云南高校“思政课”教学的标杆,提升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提升了学校在社会各界的影响力。二是通过与北京科大讯飞按照“共创共建、产学合作、合力育人、协同创新、共享共赢”的原则,创建了“云民大思政智慧教学平台”。以新技术手段提升学校的教学服务能力,鼓励专业教师开展网络课程思政建设,新增一批课程思政网络平台示范课,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保证学校顺利达到各级评估指标;并实现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数字和信息化教学运营模式,达到智慧教学平台的推广与应用,推动全省“思政课”数字和信息化教学服务模式的发展。三是推动思政课教师得到更多的科研立项、科研论文和科研获奖,如通过平台建设,已获得1项教育部重点课题、2项教育部一般课题、1项省教学改革一等奖、1项校教学改革特等奖;课题中预计出版的2本论文集电子出版物,4本专业课立体教辅开发,一本专著出版等。下一步将全面投入教学使用,这必有利于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产生一批思政课网络明星教师,进一步产出一批标志性的重大成果。
“云民大思政”智慧教学平台在科大讯飞的技术保障下已部署在阿里云上安全无障碍的运行,除了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将这些的优秀教学资源传播到全省及全国高校,为省内各兄弟院校提供思政课教学支持,推动全省“思政课”信息化教学发展,提升学校的影响力,逐步建设了一批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有温度,特色鲜明、有影响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视频,开启了服务社会、创新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新篇章。同时学校还先后合作建设了“思政智慧教学联合研究基地”“讯飞A.I.智慧教学创新应用示范校”等教学科研虚拟平台,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智能化教学科研共享平台,有效解决了传统的思政课教学成果和成绩不可见、评估有困难的问题,提高了思政课在学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信息化、智能化教学科研共享平台建设为引领,打造思政“金课”,创建思政“铁军”
“平台”“金课”“铁军”是实现高校思政课信息化、智能化教学建设的关键要素。学校通过构建思政课信息化教学科研平台、优化思政课课程资源,创新思政课教师培养环境,探索培养适应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挑战的思政课教师。同时,将相关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在内的教师队伍纳入思政师资培训体系;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效融合,利用智能语音技术(语音合成、语音评测)有效促进思政学科教学;利用开放式主观题评测技术逐步实现全学科机器阅卷,2020年初我院仅用了30分钟,就完成了《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全校期末考试的题库导入、考试规则设定、考场分配等考务工作。利用系统自动分配的考场,仅半天时间就完成了2123人的考试,考试结束后系统会自动统计各个考场的情况和考试数据,并快速有效地将学生试卷、分数及考试数据等上传至云端,实现了无纸化考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把教师从繁重的教学考试中解脱出来;利用大数据技术全面助力个性化教与学;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通各项教育教学关键业务。实现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与科学化管理,从传统的单点系统应用转向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为手段,通过各级教育部门与学校互联互通及教育大数据动态汇聚、挖掘和分析的方式,实现基于全过程数据分析的决策辅助和教研指导,基于知识点分析的针对性教学,以及基于个性化推荐的自适应学习。建立教师发展智能实验室。发展教师智能实验室建设行动,实现教育教学的智能测评和诊断,以教育资源整合为中心,开发面向教、学、考、评、管的全系列教育教学,为教育资源和教育管理等应用提供服务和支撑,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化、信息化、智能化发展,提升整体信息化、智能化建设的应用效益和效果。对思政课教师进行智能教育培训,帮助思政课教师把握人工智能技术进展,推动教师积极运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改进教育教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学科整体性、知行整体性、功能整体性和机制整体性角度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效性,从而坚定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
通过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努力实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与现代新媒体、新技术的有机融合,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推进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建设,加强学校思政课教学网站建设,整合优质网络教学资源,激励教师积极开发在线课程,参与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以最先进的新媒体、新技术为切入点和突破口,促进一流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及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学校运用新媒体、新技术聚焦思政课改革和创新,把传统思政课的优势与新媒体、新技术高度融合在一起,增强思政工作的时代感与吸引力。这是当下必须要做好的一项思想政治工作,又是未来发展的必然,是深化教学改革、增强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对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几年学校在这方面做了深入探索,富有成效,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扎实的基础。下一步我们将加大这方面的推广和应用,希望能够对全校的教学工作乃至全省的网络思政课教学和教育的现代化做出示范和引领作用。
总之,办好思政课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迎来了思政课的春天和最好时期,我们同时又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学校思政课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但距离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的要求,距离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距离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要求,把思政课真正建成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一生难忘的优质课程,全面提高思政课教学质量和水平,还有较大差距。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深刻认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是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的基础和关键[9]。为此,作为负责办好思政课的马克思主义学院应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關于教育综合改革,推动思政课教师积极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媒体技术,这不仅对教师和学生来说是一场教学的变革,新技术的运用和提升,同时更是一场观念的革命。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进一步增强信息化素养,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业务水平,更好地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尉春艳,王锡群,刘雅琪,等.“互联网+”背景下教育行业的发展研究[J].中外企业家,2020(5):167.
[2]车琳,王可,赵秀玲.“互联网+”时代语言自主学习研究:成就和展望[J].中外企业家,2020,(5):204.
[3]吴俊清.切实把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抓实抓细抓落地[N].山西日报,2020-02-24(010).
[4]余清臣.疫情时期的教育工作需要非常规思维[N].人民政协报,2020-02-26(007).
[5]张成林.抗疫时刻直面教育大考[N].海南日报,2020-02-26 (A16).
[6]胡畔.直击在线教育利弊教学质量是关键[N].中国经济时报,2020-02-19(002).
[7]薛小勇.整合技术平台构建智慧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2):14.
[8]李高林,刘瑞霞.新教育理念下高中教学实践中研究性学习的研究[J].课程教学研究,2020,(2):2.
[9]王茜,苏文伟.文化自信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提升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2):8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