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传达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探究
2020-09-10缪玉波
[摘 要]信息时代背景下,视传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如何使学生更加符合新时代的发展需要,是现在高校教育探索的焦点。该文通过分析设计类专业实习基地建设对大学生能力培养的必要性和现有视传专业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相应的解决措施,以促进本校设计类视觉传达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究
[基金项目]2016年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学教改研究项目“加强设计类视觉传达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研究”(ZNLJG2016-A032)
[作者简介]缪玉波(1981—),女,湖南岳阳人,硕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家具与艺术设计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3-0039-03[收稿日期] 2020-04-06
随着当代设计新理念、新技术的提出,专业的转型升级,图形符号表现的智能化、高效化发展,为设计学科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迎来良好的机遇。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个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跨学科应用型专业。优质的实习基地是促进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的重要动力,是学生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1]。择优选择与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是高等院校改善各专业办学条件、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因此,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应注重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确保专业实习效果的提升,以适应大数据背景下对应用型人才的各种需求。
一、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弥补校内实习基地的不足。实习基地是大学生专业实习的重要保障。当今,我校的校内实习基地是依托相关专业的实验室而建,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校内实习基地表现为场地偏小、设备陈旧、种类单一,与企业实际生产的设备相差较大,导致很多实训项目难以顺利开展,严重阻碍学生的参与性;同时,由于院系专业建设的差异导致各专业的实习资源配置分布不平衡,视传专业相对来说属于本校的弱势专业,资源相对匮乏,基础设施不够健全,甚至多次出现不能满足该专业的校内实习教学要求;另外,在校内深入一線生产实践的指导教师凤毛麟角,没有企业从业经验,或者很多老师忙于科研,虽有丰富理论知识,但很多理论没有与实践真正结合,颇多技巧都是纸上谈兵,指导实习经验不足,导致在校内开展实习项目内容过于草率,形同虚设,学生参与实习实训环节的自主性不强,难以达到预期设定的实习效果。通过加大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力度,可弥补校内实习基地的多方面的不足,优化本专业教学资源配置[2],解决场地、设备面临的困境。
2.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学生在校所接受的知识呈碎片化,知识体系不够完整。基于视觉传达专业自身特点,本专业开设的课程门类较多,本科四年需完成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共达50来门,学分计168个。如此致使多门课程课时紧张,需不断压缩,导致疑难知识点难以深度解析,甚至有的教师注重课程数量与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忽视教学质量的提升,出现多门课程草草收兵,没有充足的时间与机会给学生进行系统完整的校内课堂设计实践的现象,致使课程间、知识点间的衔接关系容易断层,使得知识呈碎片化发展趋势,专业课程间的连贯性不够,知识点被孤立,甚至有脱节现象。学生学习长期停留于表面,无法深入钻研,缺乏对课程知识体系的完整梳理,导致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较差。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学生利用实习机会深入企业内部,提高学生与企业的认知,有更多机会与企业进行有效沟通,参与企业的设计项目实践,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促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构建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3.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人才培养质量一直以来都是设计教育的痛点,而教学实习基地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场所。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大多采用校企合作联合培养人才的运作模式,通过安排学生到对口的实习单位进行实习,企业都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侧重于追求自己的经济效益,特别重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挑战极大,锻炼的机会特别多,经过一定时期的磨炼,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自主创新意识及团队合作精神[5],并促进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
二、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确保学生专业实习活动的有序开展,加强学生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但是目前实习基地的建设还存在诸多问题。
1.实习单位正常经营受阻。随着市场经济竞争日益激烈,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大量本科实习生进入企业实习给企业的正常生产带来诸多不便,甚至给企业经营带来无形的压力。另外,由于实习周期比较短,作为新手的实习生,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培训才能掌握较娴熟的工作技能,当刚具备独立解决问题实力时,实习期又已接近尾声,导致实习单位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无形中给实习单位增加了运营成本,极大削弱了实习单位接纳专业实习生的积极性。由于人数比较多,管理上存在难度较大的局面。这些因素使得实习单位的生产经营面临巨大的压力。
2.学生实习兴趣不高,实习成效欠佳。学校传授知识偏理论,实习单位重实际操作,由于实习期较短,学生对实际操作流程短时间较难掌握,只看到表面现象,无法深入企业内部真正了解生产精华,导致兴趣较低,缺失参与性。另外,学生也存在对实习工作期望过高、眼高手低的情况,不愿到生产一线,或者对生产现场的环境等不适应,实习积极性不高,校外的实习实训基地难以达到对学生实习的培养目标。特别是包装设计实训项目,涉及的流程很多,工艺复杂,周期较长,实习接近尾声,学生的实习成效不佳,收获很少。除此之外,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涵盖的方向与行业广泛,包含品牌形象设计,卡通动画、影视后期制作,包装、广告、书籍装帧,平面视觉设计与新媒体、品牌策划,而这几个方向又可以细分多个行业,这无形增加了学生学习专业认知、解决实际问题的难度。如果只是掌握表面知识,则很难融入进去,兴趣难以提高,直接导致实习效果欠佳。而且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实习单位,当经营与教学发生冲突时,为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一般会经营优先于教学,这给学生实习活动的开展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这直接影响实习效果的提升。
3.教学模式单一,设计意识薄弱。深入一线企业实习能够启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为设计实践能力的提升提供基础条件,但实际上在企业实习教学中,实习单位的教学模式相对较为单一,实习老师在教学中占主导性,学生被动接受专业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很多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设计意识薄弱,学生在面对实际设计操作中没有良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解决设计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未能良好地体现出其设计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种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视觉传達设计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实习教学环节,以现场教学为主体,课堂教学为辅,实习过程中,部分教学内容需要企业专家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
三、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策略
针对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在设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依据自身办学理念与特色并结合以往实习教学经验,在校企合作的实习过程中采用如下应对策略。
1.优化实习内容。每个学习阶段学生所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各不相同,我们需依学生水平,对实习主要内容进行灵活调整。为了取得高效的实习效果,在制定实习计划之前,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掌握的专业课程及之后要开设的课程情况,合理地对实习项目进行制定,使实习内容最大程度上与实习生的接受知识情况保持一致,以实现实习教学与理论教学的高度统一。实习项目尽量与学校所学课程相关,使学生有意识地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与自信心[3],从而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开发自己的发展潜力。
2.完善实习基地的教学模式。(1)实习教学方法科学化。依据实习内容、专业特色及人才培养目标,灵活采取科学的实习教学方法。实习过程中,学生主要在实习现场进行学习,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可以去长避短,更好地适应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比如任务驱动法、专题式、小组讨论式教学等结合,根据具体实习内容与项目实训进行灵活调整教学方法,整合科学的教学方法,促使实践能力与实习效果的提高。(2)教学手段信息化。“互联网+教育”的兴起,促使教育信息化手段的实行。学生在实习过程打破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根据实习计划与教学内容,采用课堂内、课堂外混合式教学模式。学生每天的实习内容阶段化。首先,任课教师线下对实习具体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如原理与设计要领、需要涉及哪些概念、解决什么实际问题、学生前期应该准备什么工具和材料等,使学生对具体要实习的内容更具针对性。其次,学生进行分组实习,近距离了解生产制作流程,带着问题与疑问深入了解生产过程,学习一些现场问题的解决途径与处理技巧,并深度思考,设法提出疑问,就小组存在的疑问及未解决的问题,让小组成员积极参与线上、线下互动交流。最后,师生进行共同探讨,在讨论区答疑解惑,及时解决实习中遇到的难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与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促使创新能力的培养[4]。通过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方式,构建多平台资源共享,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形成全天候实习课堂,使课堂永不下线,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性。(3)双导师制指导。校内教师与校外企业导师进行联合指导,聘请一些知名行业龙头企业中优秀的骨干技术人才担任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双方协作制定实践教学目标、计划、实践内容,校内指导老师主要负责理论知识的传授,企业指导老师负责技术实践操作难题的解决,解决了校内课堂重理论、轻实践指导的困境,真正与市场接轨,以实现实践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充分利用校外优质技术资源及人力资源,为学生进行深度实习指导,极大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与创作积极性。并且定期聘请企业资深创作人才,举办讲座,让学生真正了解最前沿的技术、理念,丰富实习内容、形式,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
3.规范实习管理制度。实习基地的规范性是基地高效运行的有力保障。为提高实习效果与质量,实习基地的管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1)有机整合实习资源。实习基地可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调整,及时整合企业实习活动中的新技术、新内容到教学计划中,促使学生所学的技能与生产实际结合,并能体现教育实践教学的发展新方向。对实习教学文件包括实习教学大纲、开课计划、多媒体课件、拓展资源等进行不断修订与完善,并对实习进行规范管理,及时完善实习档案。(2)执行校企联合管理。为了提高校外实习效果与实习质量,建设良好的基地管理模式,可采取学校与企业共同管理制度。学校与企业合作制订实习的管理办法与相关制度,具体路径为:首先,实习领导小组应严格按照学校制订的实习计划、实习任务执行,确保实施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其次,在实习过程中,系部专业负责人与指导小组随机对实习单位与小组成员进行实习检查,检查的具体内容包含实习基地学生、指导老师的实习汇报及实习材料完成情况等。实习结束后,对学生实习报告、实习鉴定表进行详细批阅以便后续进行考核。并借鉴行业协会与专业委员会的管理经验,校企联合筹备设立视传专业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能是对实习基地的日常工作进行全面规范的管理。在此基础上,设立日常视传专业实习基地管理办公室,管理人员由学校教师、企业骨干担任。其主要职能是掌握行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本专业实习基地的发展方向和未来建设规划、技术引进、设备与资金使用,确保本专业实习基地正常运转和健康升级。(3)强化实习教学效果监测。必须全面贯彻实习教学大纲的每一项要求,科学合理组织实践教学。严格遵守各种实习规章制度,努力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完善实习评价方式。进行阶段性教学效果检查,对考核内容进行细化,包含出勤、小组作业等,每一项评价科学安排评分比例,注重实习过程评价,使评价方式贯穿于实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及时掌握学生实习学情,结合学情机动调整实习策略,让实习效果更高效。同时优秀的实习生经过考核,作为新生力量留在企业,极大调动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与培训。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确保实习顺利完成的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5]。在进行实习指导中,不仅要求指导老师要有娴熟、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行业业务能力。鼓励老师深入企业参与社会实践与生产技能培训,获取行业发展方向、最新技术,拓宽视野,获取行业认可的技术资质证书,培养教师成为具备生产技能的双师型教育人才,真正把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校内实习教学拓宽路径,实现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有一个良性过渡。
四、結论
为了提升专业实习的质量,深化视觉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为企业与社会输送应用型创新人才,高校的人才培养应与新时代同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优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专业实习作为视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理念更新快,实践性极强,传统的实习方式面临一些困境,因此依据存在的问题对实习基地建设进行了改进与完善。实践证明,加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实习基地建设,不仅能提升实践教学质量,而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操作能力,是提高专业实习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周静,刘全菊,张青.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构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8,35(3):165-168+176.
[2]林健.面向未来的中国新工科建设[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017,38(2):26-35.
[3]裴水妹,吴三萍.应用型高校“泛在整合”实习实训体系构建初探[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7,20(1):55-59.
[4]张焕芳.新形势下视觉传达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J].美术大观,2013,(9):152-153.
[5]唐蒲华,庞佑霞,许焰.应用型本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和运行研究[J].职业时空,2014,10(6):56-58.
Research on Construction of Off-campus Practice Base for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Major
MIAO Yu-bo
(College of Furniture and Art Design,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and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410004,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existing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visual communication major has been unable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raining. How to make students more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new era is the focus of the current college education explora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design specialty practice base o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ability and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xisting visual communication specialty practice base, and proposes a corresponding solution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applied talents in visual communication majors of design.
Key words: visual communication design major; construction of off-campus practice base;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