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体育课堂开展“课程思政”的创新思路

2020-09-10曾倩云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21期
关键词:创新思路高校体育立德树人

曾倩云

摘  要:当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相隔绝的孤岛效应,且未能找到较好的方法实现“课程思政”。本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大学生思政教育重点,挖掘了体育课程的“思政元素”,提出了体育教师课前、课上、课后开展“课程思政”的三点建议,旨在帮助高校体育教师进行思路上的转变,将“立德树人”贯彻到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

关键词: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  高校体育  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7(c)-0043-03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is an "isolated island effect"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it is not possible to find a better way to realiz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es. This paper takes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the focu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explore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of physical educ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suggestions for PE teachers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efore class, in class and after class, in order to help PE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hange their teaching thinking, and carry out "Establish Virtue and set up people" in all-out, thorough, and all-round education.

Key Words: Establish Virtue and set up peopl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n all Course;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Innovative thinking

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 。这一体育课程性质体现了体育在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重要作用。然而,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仍存在着重运动技能提升、轻体育文化滋养,重身体素质培养、轻心理素质发展的弊端,导致课程目标渗透性不强、核心价值观难以体现。因此,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各类课程都要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指示精神,深入挖掘体育教学中的思政元素,将体育课堂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的教学方式和思政教育催人奋进、引人向上的价值功能结合起来,打通体育课程思政的壁垒,更好地实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育人、育体、育心的目标,这是高校相关部门和体育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

1  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现状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5个方面。由此可以看出当代体育课程弱化了体育运动本身的竞技性,而更强调现代运动项目背后对人格发展的和谐统一作用。当前,全国各高校体育课程安排以技术学习为主,专项理论学习不仅占教学课时比例很低,而且学习模式僵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串联性极低,学习内容单调,与当代现实生活脱节,德育功能不强,育心效果不佳。可见,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存在“孤岛效应”,高校體育教师要将“立德树人”贯彻到课堂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应当首先进行思路上的转变。

2  体育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挖掘

大学时期是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高校体育教师应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入挖掘体育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担当起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重任,帮助学生既“健骨”又“强心”。可从以下4个方面挖掘体育教学中的“思政元素”。

2.1 以传统体育为重点,滋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成长土壤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高校设置的武术、养生气功、舞龙舞狮等课程具有较强的民俗性和表演性,武术文化中所蕴含的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蕴含的“天人合一”“阴阳辩证”的对立而又统一的哲学思想,包涵的“养生”“按摩”“运动医学”等中医文化,注重“中庸为本”“点到为止”“温良恭俭让”的和谐统一、中庸守常、内向含蓄的文化特质等,学生通过传统体育学习不仅可以加深对传统体育文化美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他们形成循礼有序的社会意识和修身养性的生活习惯。

2.2 以中国体育史为线索,传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价值目标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中国体育史不仅记载了我国各项运动项目的起源和发展,而且同中国政治史、社会史高度融合在一起,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品格,集中体现了一代代体育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体育“思政元素”的挖掘应当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现实心理需求,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入我国体育发展里程碑事件,并阐明其背后的重大意义,如中国政府冲破国内外重重阻挠,使五星红旗得以第一次飘扬在奥运赛场,向全世界展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才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以此揭示体育发展与国家命运、民族命运紧密相连的历史规律,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重视传播中国体育外交史,如著名的“乒乓外交”和“北京申奥”大事件背后小人物的故事,弘扬中国人民爱好和平、团结友善的民族性格;沿着历史的脉络宣讲新时代体育外交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挥的独特功能,加强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教育。

2.3 以体育竞赛规则为抓手,树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价值取向

法治是规则之治,法治意识是法治社会建设的基础,而规则意识则是法治意识的核心。当前,大学生所接受的传统法治教育侧重于对法治知识的传授,而缺乏对法治精神的深刻理解,缺乏在法治生活中对其价值本质的感受与体验。而体育行为本身具有强烈的规则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应注重培养学生平等、公正的执裁观,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遵守裁判行为规范,果断运用竞赛规则,以“德育”促“法育”;另一方面,教师要针对运动竞赛中有争议的情况,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服从裁判判罚,正确理解公平的涵义,帮助学生树立规则意识和敬畏之心,以“法育”促“德育”;在这一点上,体育相较于其他专业课程而言,更具备达成规则教育“知行合一”的效果。

2.4 以体育先进典范为标杆,建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个人价值准则

不同运动项目的体育先进人物往往凝结着本项目的特点,教师可根据各体育课程教学需要,在课堂中穿插典型人物或队伍的先进事迹,如集体运动项目可弘扬中国女排祖国至上、团结拼搏的精神品质,让学生在“女排精神”中汲取“振兴中华”的养分;学生在进行较大强度运动、需要较强的意志品质时,教师可通过宣扬“西藏登山精神”激发学生愈挫愈奋的耐力、勇攀高峰的信心;荣国团“人生能有几回搏”的誓言也可渗入乒乓球等小球类项目教学中,以提升学生在运动中敢打敢拼的决心和勇气。在高校体育课堂中,教师选树体育人物典型配合教学实践,既有助于学生以更积极阳光的心态学习运动技能、提升运动能力,而且可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个人耐挫力和定力,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3  公共体育课程思政教育的开展思路

3.1 课前教师加强体育理论知识与文化积累

高校体育专任教师应当积极转变思路,日常注重积累体育文化知识,提升自身体育文化素养,深刻理解“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的时代特征。在备课时,教师要透过体育历史发展的背景,感悟中华体育精神内涵;在选取典范事迹和人物时,教师要避免停留在家喻户晓的事迹表面,而应更关注历史人物的心理和细节,这样才能真正让体育发展的“思政元素”打上“时代”的烙印,才能将体育的“思政元素”鲜活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激发学生强烈的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的爱国主义情怀。

3.2 课堂实施注重实践与理论巧妙结合

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坚持运动实践与思政理论相结合的原则,课堂传授的技术内容联系特定赛事场景和具体体育人物,挖掘人物背后的思政元素,形成体育与政治教育的有相关性。同时,教师还要掌握好思政教育占课堂教学比例的尺度,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体育运动,而不应丢失体育课程本身的锻炼性和娱乐性。

3.3 课下通过多渠道提升体育思政教育效果

在“体育思政”过程中,体育教师应坚持思政教育以口授为主,以传播分享为辅的原则。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教师可在线上搭建公众号平台,课前课后通过分享文章、视频、图片等方式传播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引导学生追溯体育史,体悟各项体育运动礼仪和竞赛礼仪,帮助学生感受各项体育运动中的美学价值和精神内涵。在教学评价考核时,体育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练习时体育精神风貌和在运动竞技中的道德风尚表现;期中期末考核应当注重学生关于体育的思想政治表達,如布置理论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以小论文的方式抒发爱国主义思想和中华体育精神。

参考文献

[1] 杨红果,靳晓斌.师范类专科学校体育课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9,9(36):112-115.

[2] 杨文龙.高校武术课程思政教育路径探析[J].武术研究,2019,4(12):73.

[3] 郭秀清.课程思政在高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J].当代体育科技,2019,9(21):76-77.

[4] 何忠,许志琳,杨文东,等.高校体育课程与课外体育活动思政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39(11):85-88.

[5] 王慧玲.西藏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研究[J].武术研究,2019,4(12):129-130.

[6] 王锋,林国平,孙健,等.高校定向运动课程的思政功能探析[J].科技资讯,2018,16(32):166-167.

猜你喜欢

创新思路高校体育立德树人
新形势下企业宣传工作的创新思路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
对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创新思路的探讨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