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干部队伍管理和治理体系完善刍议

2020-09-10秦爱军刘忠翔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32期

秦爱军 刘忠翔

[摘 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国家发展和进步,高校治理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高校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工作和教科研业务工作,二者在思维模式、工作模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别。文章粗略分析了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的区别,指出了高校在治理上存在的部分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完善高校治理体系的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干部队伍使用;治理体系完善;高校管理工作

[作者简介]秦爱军(1964—),男,河北赞皇人,学士,河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刘忠翔(1975—),男,吉林磐石人,学士,河北中医学院护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讲师,主要从事党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9324(2020)32-0027-03[收稿日期] 2020-03-03

一、高校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的主要区别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课题,高校治理体系哪些方面需要坚持和巩固,哪些方面需要完善和提高,是高校管理者需要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题[1]。

从工作性质方面,高校工作大致可以分为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两类,一般来说,职能处室主要是行政管理工作,二级教学教辅单位主要是业务工作。当然,行政管理中也有业务管理工作,业务部门也有行政管理工作。在学校,基本可以分成管理岗位和业务岗位、管理干部和业务干部两部分[2]。高校所承担的三大基本任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主要由管理干部和业务干部进行推动和落实。

在长期的学校工作实践中,深刻感受到高校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从工作性质、内容、方法等诸方面有很大区别,甚至是相反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管理工作要做到上传下达、左右协调、统筹兼顾,考虑的是“广度”。业务工作需要做深做细教育教学、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等专业学术工作,考虑的是“深度”。管理工作需要将上级的精神、学校的部署和领导的意图不折不扣、全面彻底地贯彻下去,就要认真领会精神实质,全面考虑各方关系,尽量做到面面俱到;业务工作立足于各自专业、学科、研究领域和课程实际,深入细致地进行钻研教育教学、教学教法、研究项目、课程建设等教科研业务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根本点,必须做深做细[3]。

第二,管理工作要善于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业务工作要将“简单问题复杂化”。管理工作面对上级党组织、政府各部门、学校各方面工作任务和工作部署,要求应分清轻重缓急、厘清先后顺序,要能够举重若轻,善于把控多头工作,善于驾驭复杂局面,面对繁杂的问题,要去粗取精,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清楚明了的传达、部署和执行,使工作能够顺利开展;业务工作要求仔细思考、精确设计、反复斟酌、细致编排,来不得半点疏忽,要精益求精,细节决定成效[4]。要善于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由浅入深,深入钻研,取得突破。

第三,管理工作要想方设法让“大家做好”,管理者要“小我甚至无我”;业务工作首先要做到的是“将自己做好、做强、做大”,要“大我”。

管理工作面对的是全体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与各方面的“人”打交道,必须考虑各种人员的利益诉求、性格特征、工作任务等,想方设法照顾到各方思想、情绪、工作任务和利益,凝聚人心,让大家团结一致、积极向上、思想放松、情绪稳定的完成工作,突出群体作用,让群体取得成效,需要得到各方面人员的认可。业务工作主要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主要是与所做的“事”打交道,长期思考的是怎样上好课、怎样进行教学、怎样进行研究,人际交流、协调和交往相对单纯和较少,需要的是认真进行业务钻研,想方设法取得工作业绩和成果,做大做强自己。

第四,管理工作需要以“别人”为中心,业务工作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工作,长期从事管理工作或业务工作,会形成不同的思想方法、思维模式和性格特征。管理工作者会以“人”为中心,注意考虑别人感受,善于人际交往,社会适应能力强。业务工作者往往执着己见,从我出发,以“事”为中心,不太注意他人感受。容易坚持己见,“蔑视权威”,不太善于人际交往,社会适应和沟通较少,处理人际关系相对趋弱。

第五,管理干部中的党务管理干部(书记)和行政业务干部(院长)职责区分明显。

我国高校管理体制一般是二级学院(单位)负责制,各二级学院(单位)一般实行 “双首长制”,即党组织负责人(书记)和行政业务负责人(院长)。实行党政分工负责、民主集中,通过党组织会和党政联席会议进行工作运行,党组织会议由书记主持,主要讨论和决定“干不干”事项,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票决制”;党政联席会议由行政业务负责人主持,主要研究决定“怎样干”,实行行政首长“决定制”。

党组织负责人(书记)的主要职责是:把握方向、带好队伍、做好保障、承担责任。也就是要对所要开展的工作负有政治和法律责任,工作不能出现政治纪律和法律规定偏差,要承担主体责任,把好方向盘,驾驭好运行路线;行政业务负责人(院长)的主要职责是:设定目标、规划路径、组织实施、取得突破。

二、高校干部管理和使用上主要存在的问题

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两个基本方面,不可分割,相辅相成。二者需要相互理解、相互融合、相互促进。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学校的工作任务,达成工作目标[5]。高校在干部管理和使用上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学校各岗位相对固化。学校的行政管理、党务管理、纪检监察、业务管理、学生管理再加上教师队伍等等,都处于相对固定状态。许多一般管理干部和业务干部,一入职就到行政或业务岗位工作中,各岗位长期不变,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在整体上相互认识,但了解不深,彼此存在相互隔阂和误解现象,难以形成合力。

2.有的行政管理干部缺乏基层工作历练。有些管理干部长期从事行政或党务管理工作,对教育教学、学生管理等学校基本工作缺乏了解,没有工作经历和经验。走上中层管理工作岗位后,往往头重脚轻,纸上谈兵。工作凭想当然,面对师生中存在的问题缺乏工作经驗和方法,往往难以化解矛盾,甚至激化矛盾,难以满足管理育人的要求。

3.有的业务管理干部缺乏行政管理知识和经验。有些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教学能力、科研水平都很出色,但对管理工作、上下沟通、左右协调等行政管理工作不太了解,甚至一窍不通。这些业务干部走上管理岗位后,由于缺乏行政思维,往往对管理工作不知从何入手,工作想当然,盲目盲从。

4.有些干部思想境界不高。高校不缺乏有学识和工作能力的干部,但有些干部思想境界不高,胸怀格局不大。有的干部对自身能力和水平缺乏正确认识,把岗位看成权力,把掌握和运用的行政资源看成自己的能力,认识出现偏差,指手画脚,自我膨胀。有的对上谦卑顺从、唯上是从,对下飞扬跋扈,居高临下。也有的私心重,运用权力优亲厚友、谋取私利,甚至违法乱纪、贪污腐化。

5.有些业务干部走上管理岗位目的不纯。高校在教科研上有较大成就和突出贡献的一些大咖式人物,在现行高校治理体系下,趋之若鹜想获取行政管理岗位,他们走上管理岗位的目的,是获取行政资源,从而更好获取科研资源和学术地位。但走上管理岗位后,往往只为自己研究领域谋利益,对管理工作搁置一旁,少管少问,甚至不管不问,对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6.有些一般管理岗位干部思想不稳定。学校工作的重点难点是教学和学生管理,在学校纵横交错的管理体系中,有些岗位是关键交汇点,工作任务重、责任大、职权小,造成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大、思想不稳定。现在高校干部队伍最不稳定的岗位有三个:一是辅导员队伍;二是二级单位秘书;三是教工党支部书记。学校各项任务的执行和落实,关键是这三个岗位的执行能力。这三个岗位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关键点、结合点、交汇点,他们纵向上面对各级领导干部和职能处室的工作布置,横向上面临各门课程教师和学生的许多问题解决。工作上事项繁杂,面对的各级领导多,需要服务的人员多,工作要求多、汇报多、沟通多、协调多。所以,岗位压力大,不稳定,人员更换频繁,流失严重,往往对学校工作造成不利影响。

7.人情世故影响大。高校职工长期相对封闭工作在一起,人员流动小、交往时间长,亲朋、子弟、同学、学生较多,盘根错节,直接制约和影响管理工作。许多工作往往人为因素起到很重要作用,如晋职晋升、评优评先、课题申报、物品采购、人员招聘,甚至干部使用、学生管理等等,都受到一定干扰,也是滋生腐败的重要温床。

需要指出的是,干部队伍的使用是推进治理体系完善、提升治理能力的基础,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可分割,治理体系是人制定的,也是由人构成和执行的。治理体系的运转,离不开人的职责分配、岗位工作能力、业务知识、工作经验、工作责任心和思想水平。在这里,思想水平和责任心是最重要的,反映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胸怀格局、道德修养。这也是使用干部的前提。但在实际工作中,如果没有重大事件的考验,平时按部就班的工作,很难考察和了解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有时也难以发现责任心问题。我们还要清楚认识到,人的思想境界、格局胸怀,一般来说,与年龄、职权、学历、职称、性别无关,也与理论水平无关。所以,治理体系的完善、工作能力的提升,最关键的是有责任心、有思想境界、有为民情怀,也就是有道德、有修养、有胸怀、有格局。

三、完善和提高学校治理体系的建议

1.加强思想建设,树公心,压私欲。思想建设是世界上最难的工作。干部队伍产生问题的根源最主要的是思想水平不高,认识局限,格局不大,私心太重。需要加强对干部队伍的教育、培养、培训和考察,对于私心重、格局小的干部坚决不用。

要加强理论学习和培训。理论上学深弄通,才能思想上清醒明了,也才能在行动上自觉践行。应该“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站在全人类、站在人民立场上,运用唯物辩证思维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去生活工作和学习。共产主义人生观最基本的要求是“大公无私”,是树公心,去私欲。这是提升干部水平的重要的方面。在学校工作中,要首先想着学校利益、想着师生利益,要知道岗位和权力姓“公”,要时刻清醒,离开国家提供的公职岗位,你什么都不是。必须正确认识个人和集体、自己和国家的关系。

2.健全干部使用机制。盘活干部队伍、理顺管理体系的关键是健全干部队伍的管理使用机制。路线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要把干部队伍的培养使用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形成长期稳定的使用和考核机制。如所有需要提拔、走上中层领导岗位的干部,必须有较长的基层辅导员、秘书、支部书记等基层工作经历和较突出的工作业绩,让在实际工作中受到锤炼、品行高尚、为民着想、业绩突出的干部有机会、有职位,促进学校各项工作的提升和发展。

3.合理使用业务突出的干部到管理岗位。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干部,是高校的根本所在,培养大师级人才,是学校获得社会地位和社会影响力的关键。一般来说,术业有专攻,要把人才放到最需要的地方。若需要业务突出的干部走上管理岗位,这些干部应首先保证完成所从事管理工作的任务,把日常主要精力放在管理工作上,教科研等业务工作不得影响日常管理和日常运转,坚持日常坐班制度,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去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否则,会造成管理工作不到位,影响本单位整体工作,教科研业务工作也会受到影响,荒废人才。

4.加强对各岗位管理干部的培训教育,包括理论、政策、管理知识和方法等方面,提高组织、协调和服务能力。选好人、扶上马、送一程、常关心,使干部能够从管理工作不懂不通、岗位职责不知不认、工作方法不多不会、工作思路不清不明等状态,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岗位工作,承担岗位职责和任务。

5.要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制度,按规章办事,要让权力和事务在阳光下运行,用制度规范和约束干部行为。先定规矩后办事,防范和杜绝人为因素影响。要坚持群众路线,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制胜法宝,多倾听群众意见和建议,防止主观主义和盲目决策。

6.要加强执纪监督检查,奖励、鼓励和惩戒、警示要及时到位。防止干部思想滑坡,行为上“剐蹭违章和跌倒摔伤”,促使干部思想境界和水平提高。

执纪管理和检查,要抓在平时,做在事先,要杜绝平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熟视无睹、置若罔闻,一旦出现问题再处罚追责,对于干部培养和学校工作生态会造成很大伤害。

7.要合理设置学校职能处室和各二级单位,明确职责范围,亮明权力运行范围,健全相互制约和监督机制,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各管理岗位要能够在岗位职责上相互补充、在工作运行上相互制约、在权力行使上相互监督、在任務执行上相互配合。

8.建立干部队伍能上能下、优胜劣汰机制。加强对干部队伍的考核考察,及时掌握干部工作状态和能力状态,对于不适应和不能胜任所负责岗位工作的干部,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更换,把干部放到最适合自身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的岗位;要加强干部队伍交流和交换,相近岗位要经常性岗位轮换,是大家能够相互理解和促进。

总之,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一个重大的课题,事关国家的前途和未来。将内部管理体系理顺,选好用好管理干部,是搞好高校管理和培养德才兼备人才、实现科学研究突破、有效进行社会服务、做好文化传承的基本方面。将内部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认识清楚,协调好两方面关系,是用好两方面人才,就为高校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基本动力和基础条件。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国际竞争中,在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搞好高校建设,完善高校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冀希我国高校能够实现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具有较好的治理能力,实现科技领先,人才辈出,思想超前,使中华民族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1]陈洪华.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1):79-80.

[2]孙超.高校内部治理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经济师,2019(10): 170-171+173.

[3]孙丽昕.中国大学治理体系的环境因素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9(7):49-55.

[4]陈雷.民办高校青年管理干部培训研究[J].教育现代化, 2019, 6(84):116-117.

[5]张立进.制度文明建设:推进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根本路径[J].榆林学院学报,2020,30(1):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