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理论认识及实践思考

2020-09-10魏惠玲

考试周刊 2020年78期
关键词:思考能力核心素养数学

魏惠玲

摘 要:为了能使学生更好适应社会的新的发展需要,必须对他们进行更加全面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各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判断学生是否能够更好适应社会未来变化的新的体现。对于数学学科而言,最重要的核心素养便是思维能力,掌握了数学的思考方法,才能够在数学的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才能将自己学习过的数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并进行探索创新,适应时代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数学;思考能力

一、 引言

21世纪以来,社会极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变化,许多国家合组织先后推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计划。我国2016年9月13日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括一个核心、三个方面、六大素养、十八个基本要点。在数学学习中,最需要的就是能够锻炼自己的数学思维,只学会数学理论知识,是远不够称为“学会”的,能够形成灵活的数学思维,能够活学活用,解决问题,用实践检验道理,才算是真正“学会”。那么如何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需要老师对核心素养正确认识并进行实践思考。

二、 对数学学科中核心素养理论的认识

现在教育的重心慢慢地从教学转换到育人方面,唯分数论的观点也正逐渐被改变。学校和社会也慢慢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综合涵养和社会能力,教他们学会更多的处世之道,把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当中,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能够更好灵活转换。教师是教育的重要引导者,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当中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紧跟现代教育地步伐,让教育不断地优化,为社会和国家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栋梁之材。

(一)为何要提出核心素养

对于国家为何要提出核心素养这个内容很多的学者都有着不同的回应和看法,叶小兵教授认为,第一,因为我国重视立德树人,不断的落实和贯彻立德树人的思想,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在党的教育方针中这也是一个必然的需求;第二,现代化社会正在以一个高速发展的步伐在前进,核心素养的提出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体现,通过核心素养也能够很好的迎合我国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第三,我国的育人模式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也在不断地转变,也就是说要不断地实现向育人为本和学生素养的发展为主,而不仅仅是以传统的知识教育为主;第四,数学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需求,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要求数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确立学生以素养发展的育人观念,不断地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第五,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只有通过核心素养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升;第六,就是目前我国教育的需求,我国教学从目前的发展来说正处于一个瓶颈的阶段,也就是说学生和教学往往更加地重视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是否相一致,这是必不可取的。

(二)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一种能够在特定的情境中,能够充分利用资源来进行问题解决的一种能力,而这种能力不仅仅是依靠知识来组成的,还包括对资源的利用和对待事情的态度等。例如,学生的交往能力就是核心素养的其中一种表现。学生核心素养是能够通过不确定的生活环境以及综合学生的方式来进行养成的,但是并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时间的沉淀。对于学生说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在教育阶段所需要養成的一个必备能力和品格。换一个方式说,核心素养就是态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能够在教育的过程中逐渐养成。

(三)数学学科中最重要的核心素养

数学学习中需要培养的核心素质,最重要的就是数学思维的养成和提升。那么数学思维活动是什么呢,总体来说,就是学生在学习数学学科时,先学习理论知识奠定基础,再进行分析整合从而掌握思考数学问题的逻辑,然后选择正确的数学思路,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全过程。

(四)数学思维与数学思想的区分

提及数学思维,也将其与数学思想进行区分,虽然二者并非完全分离,但也并非等同关系。可以说,数学思维在对数学思想的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去,或者说是剖析了数学思想的形成思路,学习具体的分析数学问题的方式,是一个具有灵活性的思考过程。而数学思想,是在经过长期的不断实践和验证而发现和提炼的可以被大家相信的数学规律,是具有稳定性和可检验性的。

对数学学科核心素养进行认识分析,其目的还是能够锻炼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老师对核心素养形成更深的理解后付诸实践,使学生收益。而学生也将从核心素养的养成中获得适应时代发现的能力。

三、 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应用目的和积极意义

(一)应用目的

数学的核心素养也即数学思维的能力,培养思维能力,则能够锻炼学生从原始的思考方式变为有理论支撑、更加理性、并具有逻辑性的思考。使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具体体现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第一,使学生形成具有逻辑、严谨周密的思考模式,分析问题能够抓住关键,并有理有据地对自己的判断做出合理解释。第二,让学生能够具备一些基本的数学思考方法,能够学以致用,奠定自己的理论基础。第三,使学生能够提升自己的情商和智商,对他人的行为和需要很快做出反应,能够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做一个被大家所喜的人。第四,学生还应能够在做事以后认识和解剖自己的不足,客观理性地解决自己的毛病,让自己不断进步,不断优秀。第五,能够作用数学思维,善于发现问题,并进行探索和分析,找到新的思路,尝试发明创造等。

(二)积极意义

首先,数学的核心教养主要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综合涵养,教学生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在数学的学习当中,更多地立足于现实生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打破了传统的应试教育的模式,让教学整体水平也从整体上提高,让学生从身体和心理两方面都愿意投入到小学数学的学习当中。数学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还需要经历初中、高中、大学等不断地升华,从小就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综合涵养和思维技巧,让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更加热情,能够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当中也更加顺利。其次,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意味着就不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了,只是适当相对地减少对分数的侧重,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更加牢固,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最后,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的思想也更加活跃化,学习方法也能不断地改进,教师也能够减轻教学负担。学生的综合涵养和道德水平也能够得到有效的升华,整体的教学方案也能够高效改进。

四、 数学思维的教学实践探索

(一)让时间沉淀思维

解决一个问题时,最需要的往往是时间,以往在课堂上面对老师的提问,学生甚至来不及思索太多,老师便已经迫不及待地进行下去。老师可能会选择将问题再重新梳理,但此时他们可能下意识地在梳理过程中将思路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完全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并没有真的进行属于自己的思索,可能他们真的明白了这一道题的解题思路,但是换一道题就不再会了。如果老师能够在课堂上提出问题之后给学生多一点时间进行思考,让学生将知识的碎片按照自己的方式衔接成数学思维,那么学生一定可以给老师一个满意的答案的。其实老师询问问题时,学生并非完全不会,只是尚未形成完整的思路,所以老师应该给学生自己思考的时间,这些时间可能会影响课堂的效率,但是也同样会提高课堂的质量。

老师们肯定都想要充分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传授更多的知识,所以也可以合理设计课程,将问题与占用时间的思考题安排在课前或课后,但同时要保证合情合理,保证学生具备思考这些问题的基础。总之,时间对于形成学生的数学思维非常重要。

(二)注重思维交流,查缺补漏

学生的年级决定了他们无法形成成熟的思维模式,他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如果他们不说出来,便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思维误区。所以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同时,也应该注意学生与老师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探讨。

在解决问题时,要先让学生进行思考,再各自进行回答,出现答案不同的情况,可以站起来互相讲解自己的思路,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会发现出现错误的学生存在的问题,会思考自己是否出现这样的问题,老师也会思考这样的问题出现的原因,然后以此对学生进行重新梳理。

我对这种注重交流的教学方法非常认同,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也这样实施。让学生坦诚地把自己的思维方式叙述出来,找到问题所在,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学生才会出现恍然大悟的感觉。如果只追求对正确思路的讲解,可能学生永远无法走出自己的思维误区。

(三)通过反思让思维沉淀

学习过的知识,只是知识,只有沉淀下来,永远刻印在心中,懂得运用,才成为自己的本领,而及时反思是沉淀的最好方法。学生依旧处于爱玩的年纪,对他们千叮咛、万嘱咐,让他们进行复习反思,可能效果也并不大。所以身为老师,我们应该带领他们一起,帮助他们反思自己对数学思维的不足之处,尚未融会贯通的知识点,然后逐一解决,进行最终的沉淀。有学者研究发现,专家与常人不同的一个特点就是能够更好地对自己进行管理和调整,使自己能够不断适应新的知识,也就是自我调节。我们应该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这样的意识,能够进行自我判断,自我评价,不断发展自身的不足以及在数学思维运转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自我调节,或寻求帮助,以得到问题的解决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做的,第一,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识和反思;第二,观察学生的思维方式是否出现问题,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如果学生将自己错误的思维形成了意识,便再难改正。除此以外,老师应该以身作则,从老师开始进行自我修正,并将自己的思维出现的问题和沉淀方法告知学生,让他们明白具体应该怎样去做。这不但是老师提升学生核心素质的手段,也是老师应尽的义务。

五、 总结

数学老师的任务绝非仅仅是交给学生数学知识理论那么简单,培养学生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也是重中之重。学会数学思维,要比学会数学思想更有意义。学生学会思维,能够将所学所想回报社会,成为新时代快速發展需要的人才,这才是学习数学真正的运用。

参考文献:

[1]郭昭瑜.关于高中数学师生互动式教学的思考[J].都市家教月刊,2012(2):253.

[2]丁大江.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协作互动的教学策略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4(1):58.

[3]陈友芳.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J].思想政治课教学,2006(2):5.

猜你喜欢

思考能力核心素养数学
语篇教学中提问的有效策略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的思考实践能力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故事教学中提问的有效策略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