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2020-09-10程克科
程克科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水平与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教育也呈快速发展趋势,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教育对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给予了相当的重视。农村小学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对综合素质教育同样有着较高的要求,而语文阅读教学质量,则是带动学生素养提升的关键。文章将从阅读教学资源开发的意义与现状入手,分析具体情况,进而探究相关发展策略,为工作者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阅读教学;课程资源
一、 引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各方面素质都正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心智尚且不成熟,好奇心较强而自制力较弱。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育应当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积极开发阅读课程资源,加以合理引导,为他们在小学阶段打下坚实的阅读基础,进而为其将来的个人能力成长以及素质养成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农村小学语文阅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其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其教学开展的重要支撑。
二、 农村小学阅读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特征比较明显,主要表现为多样性、具体性、多质性等。其课程资源的客观形态与表现方式也比较繁杂,并且会受到农村小学所在地域的地方文化影响,使其往往呈现出较大的差异。课程资源是课程开展教学的基本保障,课程资源的匮乏会导致教师与学生之间出现断层,无法将学生需要的知识与思维进行课堂传导,使得该项课程教学后力不足,逐渐丧失教学效果。因此,只有保证阅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才能为教师提供相关教学条件,为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阅读课程的开发与利用,对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良好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在保证教学对话顺利开展的同时,为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教学空间,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下,师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从课堂互动到课上讨论,最后到课下沟通反馈,循序渐进地实现了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因此,阅读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仅仅是阅读教学开展的基础,还是其长远发展的良性动力。
三、 农村小学阅读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
目前,根据农村小学的课程资源开发实际情况来看,其仍然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并且在实际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许多细节工作仍然存在一定不足。
例如,由于农村小学本身条件制约,其阅读课程资源储备先天性不足,在如此条件下,部分教师不积极寻求改变,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将相关知识进行简单灌输,在长期教学中削弱了学生对阅读的学习自主性与兴趣,降低了阅读教学的课堂质量。同时,匮乏的课程资源导致教师在课堂当中占据主导地位,许多阅读知识与技巧只能通过教师单方面地强调与讲解进行课堂传输,使得课堂当中常出现教师一问到底的现象。
除此之外,教师自身在阅读教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认知不足,缺乏主动性与自我反思,对学生的阅读环境条件关心不够等。例如在阅读环境上,农村小学自身基础条件一般,学生缺乏足够的阅读场所,其阅读资源也相对简单,不能满足当下学生对阅读的需要。部分教师在这样的环境下,没有积极开发现有的阅读资源,为学生创造有利的阅读环境。
在课堂中,教师对阅读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样不足,部分教师在课堂当中没有将阅读资源合理丰富化,只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忽视了阅读内容与学生阅读能力是否匹配,学生对其是否有阅读兴趣,以及阅读文本内容是否符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需要。阅读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相脱节,使得阅读教学在开展中遇到较大阻力,不利于其在农村小学中的长久发展。
四、 农村小学阅读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措施
(一)重视文本阅读的重要性
挖掘阅读文本深度,强化已有的文本资源相关作用,是农村小学在自身条件有限的情况下,提升阅读教学整体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充分发挥已有的文本资源的作用,使得阅读教学课程资源的基础更加牢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文本内容的有效性,积极延伸文本内容,针对学生水平以及社会发展趋势,进行合理的解读,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时,拥有多元化思维,丰富阅读课程内容,增强阅读教学的效果。
例如,在《我不能失信》的课时学习当中,教师在学生阅读完后,引导其总结课文中关于守信的思想与具体体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锻炼其文章总结概括能力与中心思想提炼能力。在学生明确守信的重要性后,教师可利用板书、多媒体等方式,将中国古代涉及诚信的小故事展示给他们,如“一诺千金、立木为信”等。教师通过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扩充的教学方式,在帮助学生深化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拓宽了其阅读视野,为其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素材,不仅提升了其阅读能力,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培养工作也有一定的帮助。
(二)结合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相较于城市区域小学教育,农村小学教育更具地方特色,因此,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育应当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将地方风土人情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为学生构建阅读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学习能力尚处于雏形,而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比较强烈。教师应针对这一点,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培养其阅读学习能力。
为实现这一点,教师可根据课文内容,将当地的人文历史以及乡土人情融合进阅读课堂教学当中,将学生身边的生活與阅读内容联系起来,进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促使其主动参与到阅读课堂当中。
例如,在《四季之美》的课时学习当中,教师在引导学生领略文中的四季描写之美后,可安排适当的时间带领他们走出课堂,令其观察校园的季节景色,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与学生共同探讨当地的四季景色,以及不同季节当地的特色活动等。在此过程中,教师通过将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连,首先将文本立体化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其对文中内容有了更加清晰直观的认知。其次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当地的四季景色与文化活动,加深了他们对家乡地貌气候的认知,同时强化了其对于当地人文风情的认知。最后通过共同探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分享,在知识思维的碰撞中,将当地的风土人情以及文化传承融入阅读教学当中,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增强了他们将阅读内容与生活实际进行联系的能力。
(三)阅读深度延伸
阅读教学的意义并不局限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而是通过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使其通过文字,积极正确地去看待世界,了解世界。因此,教师应当针对文本阅读内容,挖掘其中包含的细节描写技巧、文章整体结构、情感表达方式等等。在有限的文本资源中,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例如,在《祖父的园子》的课时学习当中,教师应带领学生仔细地品读这篇课文,深化这篇课文的阅读教学。首先,教师应针对文中景色的描写,开展阅读教学。例如文中对蜜蜂的描写“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毛球”,教师可重点强调此处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而引导学生注意到文中同样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或片段,如“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榆树的叶子发光了,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贝壳一样”等。其次,应当列举同样事物的描写片段,将课文内容与其进行并列讲解。教师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拓宽了阅读视野,丰富阅读素材,还可以针对特定事物,引导他们从不同角度进行品读。例如针对花的描写,教师可以将小学语文课文中涉及花的描写片段提取出来,供学生在此再次品读。除《祖父的园子》外,《荷花》当中也有对荷花的描写,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强化其对有关花的描写内容的阅读理解,实现在阅读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专项强化,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最后,教师应当设置课后任务,针对课上的阅读内容,令学生在课后搜集类似的内容进行阅读,并写出对该篇文章或片段的阅读理解。课堂时间有限,课后强化对于阅读教学同样至关重要,教师通过合理安排课后阅读任务,在增加学生阅读积累的基础上,保证了他们根据教师布置的阅读方向进行阅读,进而保证了其课外阅读质量,同时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体会,对其阅读水平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后续的阅读教学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阅读环境改善
教师应当积极克服农村小学基础设施稍差的不利条件,为学生创造更好的阅读环境。针对阅读课程方面,教师根据整体教学进度,适当调整阅读课的比重,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使其拥有足够的阅读条件,确保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基础,针对阅读资源方面,若学校提供的阅读书籍比较陈旧或稀缺,教师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利用多媒体等方式,将经过挑选的阅读内容進行展示,补充阅读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使其拥有多的阅读选择。针对阅读环境方面,教师应积极开发可利用的阅读空间,为学生提供阅读场所。如校内无专门的阅读教室,教师可将教室腾出一定的空间,用来放置阅读书籍等,方便学生进行阅读,同时安排班委人员监督阅读书籍情况,统一借书时间,避免学生在不适当的时间进行阅读。同时,定期收集班委记录的借书信息,统计学生偏好的阅读类型,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适当在阅读教学中引用该类型书籍相关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在此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确保其配合教师的教学引导完成阅读教学内容。
五、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农村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中,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应当围绕学生实际水平与教学需求,及时改变教学观念,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合理设计课堂内容,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与阅读深度,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打造具有农村小学特色的阅读教学课程。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阅读课程比重,科学地布置课后任务,改善学生的阅读环境,帮助其拥有良好的阅读条件,进而为后续的阅读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苏世平.农村小学“课内+课外”多元阅读模式探索与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9(8):132.
[2]徐燕.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和应对策略[J].小学教学参考,2019(4):43-44.
[3]倪海坤,俞中虎,谭文琴.提高农村小学阅读教学的途径和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9(22):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