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确目标,科学指导,以评促读

2020-09-10曾知英

科教导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明确目标

曾知英

摘 要 本文以《海底两万里》的阅读教学为例,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进行研究,并探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性指导和评价策略,旨在为后续的整本书阅读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

关键词 整本书阅读教学 明确目标 科学指导 以评促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5.077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reading teaching of "20000 miles under the sea" as an example to study the objectives of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and to explore the process guidance and evaluation strategies of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reference for the subsequent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Keywords the whole book reading teaching; clear objectives; scientific guidance; promote reading through evaluation

当今,语文的阅读功能越来越受关注。温儒敏教授主编的部编版新教材提出大阅读课程构建,并大力推行整本书阅读。初中作为言语能力和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适当进行整本书阅读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乃至语文素养的提升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从现阶段的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来看,效果还不甚理想,主要是有些教师对整本书阅读教学的目标没有清晰的定位,对阅读活动的推进没有足够重视,缺乏系统的规划和科学的指导,从而导致整本书阅读教学或流于放任,或得不到真正落实。基于此,本文以《海底两万里》整本书阅读教学实践为例,谈谈在确定阅读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如何科学地进行过程性指导,并以评价策略来推进阅读教学的开展。

1 明确目标,让阅读有向前进

为什么要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获得什么?如何通过阅读指导来提升学生的阅读本领和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作为读写与思辨的引路人,教师们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心中有个明晰的方向才给予学生指导,否则阅读容易漫无目的,流于肤浅,发挥不到相应的效果。

1.1细品语言艺术,发展学习思维

语言、思维、审美、文化是语文核心素养的焦点,教师在整本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对文本的品读,力求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推荐给学生的阅读作品,必然是经典之作,语言内容,思想主题,艺术手法等多方面都值得考究,教师们可以根据作品特点,学生的特点来选择恰当的学习点当作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之有向,以充分领略文本的魅力,在细细品读的过程中发展各种思维。如《海底两万里》教学中,除了文学价值方面的目标,还可定“发展学习思维”作为教学目标,通过品读这部科幻作品,训练学生的想象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能力。有了明确的方向,带着目的研读著作,教师们会想出各种策略来啟发学生提出质疑、引导学生推想未知知识、鼓励学生抒发独到见解等。有借助地理知识跨学科融合,训练空间想象力、时间想象力、环境想象力的;有通过观影比较文本与影视之异同,训练求异思维的;还有通过搭建问题支架“神秘结局大猜想”,驱动发散思维的……

1.2掌握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

统编教材注重“一书一法”,不同的作品具有不同的特点,针对不同的著作,有不同的阅读方法,精读、跳读、选读、速读、猜读,圈点、摘抄、批注、浏览等读书方法的指导。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立不同的教学目标。《海底两万里》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各种悬念扣人心弦,吸引读者一气呵成完成阅读任务。教师可以把快速阅读的方法作为教学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集中精神,专心默读,如何有所取舍地抓住书中关键信息和主要线索,总结有效的阅读方法,这对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1.3 扩大知识积累,拓宽阅读视野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前人丰富的经验告诉我们,知识的积累,使我们阅读更加有意义。整本书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补充阅读养分的一条理想途径,课堂内接收不到的知识,在课外读本中也可以获得。《海底两万里》中有很多知识呈现,语文、地理、生物各学科相融合,孩子们可以在阅读过程中结合体验自我生成大量积累。所以,“扩大知识积累,拓宽阅读视野”是阅读教学目标之一。

1.4 丰富情感体验,引领精神成长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学生的精神成长,需要高品质的阅读来滋养。名家名著是经过历史沉淀的值得咀嚼的精神养料,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会对文本中的人物、情节等产生相应的感知,会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而体验后形成的精神影响正是丰富其思想的重要经验,能触动心灵,引发思考。《海底两万里》中尼摩船长的正义善良,智慧果敢等,引领着学生们价值观的树立,在科幻阅读之旅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情感体验,也滋养着学生们的精神成长。以育人为教学目标,语文阅读责无旁贷。

2科学指导,让阅读循序渐进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学生素读文本或停留在浅层的情节感知,或对人物、主题的理解不够深入,要科学地进行指导,阅读教学才会更加有效。

2.1由近及远,有效规划阅读进度

在开展整本书阅读活动之前,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学情,系统地规划好阅读进度,将阅读任务分解,分散在各个阶段。初中学生的阅读速度应达到500字每分钟,《海底两万里》共47章,30万字左右,用1个月的时间完成阅读,可以列表格将时间细化到日期和页码,让计划一目了然。同时依照由近及远的顺序,将导读课、过程指导课、展示交流课等不同课型有秩序有层次地安排在不同档期。

2.2由浅入深,有序增强阅读梯度

教师要带领学生由浅层阅读走向深度阅读,这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是层层递进的。我们可以把整个阅读过程分为五个层次,素读、薄读、赏读、研读、评读。

素读可以是不求甚解、随心所欲的,目的是整体把握作品,得最初始的阅读体验,可以让学生适当地写感受性批注。接下来薄读是带领学生把书读薄,顾名思义,将庞杂的内容提炼成精要纲领,整理出作品的核心内容,这一步可以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加深对作品的印象。

如果说素读、薄读是浅层阅读,那么赏读、研读、评读就是深度阅读了。深度阅读要将对文本的认识内化成自己的感受与体验,要引导学生对照作品进行自我反思与评价,然后形成新的观点,这个过程可以让学生精读批注,赏析语言,评价人物形象等,可以开展专题研究活动,比如《海底两万里》给尼摩船长写小传,根据文本内容给鹦鹉螺号绘制潜艇图等,以期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深刻的启示。如此用整体思维将作品至少读三遍,相信阅读效果不会令人失望。

2.3由此及彼,有意拓展阅读广度

读一本名著时,教师可以注意同类作品的推荐阅读,由此及彼,有意拓展阅读的范围,顺应“部编版”教材1+N篇的阅读理念,丰富学生的阅读面。如研读《海底两万里》尼摩船长形象时,学生们都能理解他是一个热爱自由、孤独,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人物,集善良、勇敢、坚强、智慧、孤傲、沉稳、爱家、爱国等优良品质于一身,同时可告知学生尼摩印度达卡王子的身份,遭遇侵略家破人亡,遁入大海,以求复仇的经历,丰富其独断专行、报复心强的多面形象,来激发学生阅读同系列作品《格兰特船长的儿女》和《神秘岛》的兴趣。

3 以评促读,让阅读落实推进

在整本书阅读教学推进的过程中,最难就是落实。学生的阅读过程基本是在课堂之外,读到哪个阶段,读到哪个层次,读出什么思考,教师都很难了解到真正的阅读情况。如果能发掘适当的评价机制,以评促读,阅读会更落实些。

3.1 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结果性评价大家都不陌生,相当一部分教师会通过学案评价、试题评价等,要求学生在完成阅读任务后通过文字表述的方式,对问题进行解答,给予评价。

然而,仅仅用结果性评价是远远不够的,评价应该贯穿阅读的每一个阶段,由始至终。往往过程性评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推进阅读活动的发展。教师可以给学生建立一个评价档案,记录每一阶段阅读的情况。比如《海底两万里》浅层阅读过程中思维導图的绘制、深度阅读时对尼摩船长人物形象专题研讨的成果、海底两万里大百科分享演讲等等,每一次活动都通过评价打分,记录在案,并利用小组合作的机制刺激竞争与合作,达到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目的。

3.2 多元化评价主体相结合

教师还应积极调动其他资源共同参与评价工作,实现整本书阅读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发展。主要可以通过与家长建立有效的联系,使其参与到评价过程中,调动生与生同伴之间的互动评价,也可让学生自己小结评价,形成多个主体共同交流的评价模式。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有效改善教师单方面评价中存在的局限性,确保评价作用的更好发挥。

3.3 多样化评价方式相结合

在新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单一的评价方式需要改变,与时俱进、巧妙地利用好智慧型工具,多样化评价方式相结合,能更好地推进阅读活动。比如《海底两万里》的评价,可借用广州市智慧阅读平台功能,对阅读时长和阅读进度进行比较排名,用评价功能促成你追我赶的阅读氛围,也可借用平台的悦读圈功能将绘制的思维导图和“鹦鹉螺号”航船路线图上传分享,进行交流互评,同时也能利用QQ、微信等沟通工具,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动评价。

整本书阅读教学刚刚起步,任重道远,希望以明确目标、科学指导、以“评促读”相结合为导向,不断摸索出更加科学的教学经验,为整本书阅读教学助力。

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研究院2019年度“中小学智慧阅读”专项研究课题“初中语文整本书阅读教学及评价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GZJYZY2019_09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余党绪.整本书阅读或可成语文教改的发动机[J].语文学习,2017(10).

[2] 庞冉.谈“整本书阅读”评价体系构建——以《百年孤独》的教学评价为例[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9(13):29-32.

猜你喜欢

明确目标
莫让“随堂”变“随意”
浅谈低年级识字教学
初中英语新课改的体会
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要讲究艺术
如何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浅析从母语思维走向英语思维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初中英语课堂中有效提问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