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如何使探究式教学真正深入课堂
2020-09-10李长福
李长福
【摘要】科学探究应从准备材料入手,通过创设情境、巧设问题、投其所好、抓住时机,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进行科学的、有目的的探究。学生科学素养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而小学科学中的探究学习对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就应该把眼光放在为孩子未来着想上,在平时教学中就应该有意识进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习惯,让探究式教学真正深入课堂。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 课堂 方法
一、充足的素材是探究教学的物质保障和前提
国家虽然按照一定标准为学校配备了教学仪器,但却不能完全满足科学探究的需要。所以,教师需要从生活中广泛搜集素材,以便于在教学中进行科学探究。科学探究素材应包括:
1.日常生活中能找到的一些物体。如各种纸、塑料、木头,各种金属、各种动植物、各种食物等。这些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物质基础。这些材料看起来似乎很容易找到,但有时也很困难。例如,学生在探究几种不同材料的“锅”的传热能力时,需要同样厚的铁片、铝片、玻璃片、陶瓷片等,这几种材料是生活中常见的,但差不多同样厚的就不太容易找到。研究不同布料的防水性和透水性,需要棉布、丝绸、毛料、合成纤维等,这些材料找起来也不容易,真正需要花一些心思去搜集和准备。
2.探究时所需的环境。例如,观察蔷薇花丛中的生物需要花丛,观察生态瓶中的生物需要生态瓶,研究土壤需要到菜园中采集土壤,观察花的构造需要大量的各种各样的花。这些环境条件,有的需要学校提供,有的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创造。
3.探究活动所需要的学习资料。对于有些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和事物,需要借助一些资料进行研究,如探索宇宙中的天体,认识食物的营养成分,了解纳米技术等,这些内容很难通过发现法去认识,可以直接查阅资料,获取知识。所以,图书、网络、教科书都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不可缺少的资源。
二、创设情境是激发探究欲望的有效方法
由于知识经验的缺乏,学生在探究事物时需要依靠具体形象的支持,探究活动明显倾向于探究环境中某些特定的联系。因此,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情境引入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生活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对岩石的探索,可以先放一段有关岩石地貌的录像,或者直接把学生带到有岩石的地方,使学生在广阔的场景中感知岩石是什么样的,尤其是一些有奇特颜色或形状的岩石,更能激起探究欲望。
2.矛盾引入法。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播放影音资料等创设一个情境,并与学生原有的认知产生矛盾,从而激发探究欲望。如在研究物体的沉浮与承载的液体的关系时,利用马铃薯在一种液体里沉,而在另一种液体里浮的现象与学生已有经验“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或“重的容易沉,轻的容易浮”之间发生矛盾,学生就更想知道其中奥秘,从而激发探究兴趣。
3.经历引入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讲述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让学生帮助解释或者解决其中的问题。如在学习《动与静》时,我讲述了一次乘车的经历。坐在火车上等车,突然发现对面的车动了,过了一会儿才知道是自己乘坐的车开动了……通过这样的引入,学生的探究思维就被调动起来了。
三、投其所好,择机引导,是推动科学探究的有效策略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最容易被一些新奇的事物所吸引。如鲜艳的颜色、奇特的形状、会变形的物体、会动的物体、能拆卸的玩具、生活中少见的事物等。教学内容不要局限在教科书所规定的范围,要知道“孩子眼中的世界永远是妙趣横生的。”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中或生活中发生的实际事件恰当选择探究的内容。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带着极大的热情鼓励他们探究并参与到其中去,在活动中,要进行必要的组织和帮助。探究活动不能只局限于课堂,还应延伸到课外。
四、恰當的评价是促进自主探究的催化剂
过去的评价是以单一的测验为方法,评价的目的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不能评价和肯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绩和进步情况,评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该注意内容的多元化和方式的多样性。从评价内容上说,既要评价结果,又要评价过程,而且要把对学生探究过程的评价作为重点。当学生在对某一现象进行探究时,教师的一句鼓励、一句赞扬、一个期盼的眼神都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他们向更深的层次探究。从评价方式上说,不但要通过阶段测试、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对一个阶段内的科学探究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总结成功与失败,为以后的探究学习明确方向。
总之,科学探究要以物质为前提,问题为导向,创设恰当的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探究学习的广阔空间。在探究活动中,教师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帮助他们在亲历探究过程中培养能力,提高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