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环境下小学生人格培养策略探索

2020-09-10李彩兴唐海燕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20年8期
关键词:人格培养网络环境小学生

李彩兴 唐海燕

【摘要】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小学生人格培养已经和网络形成了日渐紧密的关系。应用网络化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如同治水,只能疏导并充分利用可用之处,如此才能事半功倍,有所建树。要实现这样的目标,除了转变观念、辩证看待网络化生存现状,还可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小学生德育教育,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小学生心理干预等。

【关键词】网络环境 小学生 人格培养 策略

2018年2月,一项来自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网民数量已经达到了8.29亿,较上一年新增达5653万。《中国互联网络状况统计报告》提供了包括网民年龄段分布与平均上网时长和最热App等众多内容。《报告》中,39岁以下的青少年、中青年是中国网民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占全部网民总量超过70%。其中19岁以下网民数量占比接近20%,19岁至29岁网民占比超过27%。显而易见,网络化生存正在成为新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大势所趋。网络环境已成为影响众多青少年人格培育的大背景,需要学校教育格外加以关注。

一、网络化生存与小学生人格培养间的关系

密不可分、避无可避,堪称网络化生存与小学生人格培养间关系的终极概括。当网络与信息技术已全面普及到社会各行各业的方方面面时,无论生产生活或学习工作,离开网络已接近寸步难行的程度。无论学校教育是否愿意,网络化生存已经成为开展义务教育、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常态化。因此,中小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心理教育等,已不是是否需要网络化的问题,而是如何利用好网络、应用到何种程度及借助网络化实现怎样的教育目的等问题。

二、网络环境下小学生人格培养的策略

(一)顺其自然,宜疏不宜堵

如果用“慢走”形容工业革命前人类几千年农耕、畜牧和渔猎文明的总生产力,则工业革命仅用一二百年就实现了从行走到快跑;信息时代下的网络化发展则将又缩短为二三十年就实现了从快跑到飞跃。可见,信息化发展、网络化生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不分国别或地区,也不因任何个体或小群体的意志而转移。在这其中的任何组织或个人只能顺应这一潮流无法逆势而为,正如同治理洪水只能疏浚的道理,网络环境下培养健全良好的人格操守同样只能因势利导,顺应客观环境的变化,提高自身的适应性。

(二)扬长避短,选择性利用

科技是一柄双刃剑。网络环境作为社会发展潮流必定有其赢得广大受众认可的强大优势,但不可否认优势背后潜在的风险与劣势。这是任何先进事物一体两面的必然,也是小学生人格培养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和认知的环节。网络平台与信息技术实现了前所未有的海量资源传播与存贮,不仅在更大程度和范围弱化了信息不对称给教育带来的负面影響,而且给优化陈旧教育模式创造了无与伦比的机遇和条件。网络化教育缩短了相对落后地区教育机构与先进教育资源之间的距离,也使这些地区能够将有限的资金、时间、师资等更多地投入到健全学生人格培养的环节。故而,扬长避短、选择性利用才是网络环境下小学生人格培养应有的策略。

三、网络环境下小学生人格培养的策略

(一)转变观念,辩证看待网络化生存现状

网络及其伴生物和衍生物只是技术发展到新阶段后自然而然的客观存在,本身并不存在所谓好与坏的区分。差别只在利用技术的人及其使用目的的不同。因此,基于网络环境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首先需要教育者端正教育观念、优化教育思想。

教育者需要摒弃对网络环境先入为主的成见与偏见,秉承唯物辩证的原则,客观对待网络化生存的现实。同时,应正视传统教育模式与时代有所脱节的问题,努力尝试站在小学生的视角观察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有了更加理性的对比,教育者就能更好地理解网络资源、网络化生活对小学生产生巨大吸引力的原因,并能更加心平气和地发现网络可用于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二)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小学德育教育

在培养小学生诚实、勤劳、朴素、仁爱、节俭等优秀人格操守的教育手段中,传统模式下的课堂通常只有教师滔滔不绝的照本宣科。小学生或是只能规规矩矩地端坐在课桌椅后静静地聆听,或是沉默地抄写记录与背诵。这种机械的学习方式或是培养出擅长死记硬背的刷题能手,或是干脆让学生产生枯燥乏味的抗拒情绪而事倍功半。

反观一些网络公司利用各种类似于游戏的手段让越来越多年轻人群加入到了提高思想道德水平的行列中。比如,某宝的平台上开设了“每天一个小目标”“xx森林”等趣味竞赛类游戏。所谓的小目标可以由玩家自行选择或添加,包括早睡、早起、吃早餐、喝水、运动、读书、每天给家人打电话等。而森林里则会因为玩家不同形式的环保行为产生或大或小的“能量球”,如外出选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开具电子发票、线上交水电气费用等。而当这些能量球积攒到一定数量后,玩家可以在平台上种下一棵虚拟树,但现实世界中,该公司则会出资在西北荒漠中栽下一棵以玩家名字命名的真树以绿化荒漠。

显然,游戏中完成小目标和收集能量球等活动实际上逐渐培养了参与者自律、健身、好学、爱人、环保等众多优良的人格操守,其实是在变相开展人格培养,只不过采取了娱乐化手段,更加生动活泼并且让人自觉自愿而已。可见,只要少一些生硬的说教和居高临下的压迫感,人们其实很愿意通过实际行动提高自身的人格品行。

那么,小学教育完全可以借鉴甚至直接借用这样的网络化培养方式,让小学生在更加愉快甚至游戏化的活动中逐渐养成自尊自强、与人为善、爱护环境、热爱学习等优良品格。这样的网络化培养,不仅更加简便易行,而且更易实现内化与固化。

(三)利用网络技术进行小学生心理干预

开展人格培养的实质,是对受教育者精神意识进行人为的引导与推动,是通过作用于心理而逐步在行为模式上实现改变。这也是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开始深度应用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主要原因之一。而基于网络环境实现心理干预,较传统模式下的面对面谈话拓展了渠道,实现了更大程度上的人性化、柔性化教育。

比如,利用网络社交平台。时下的小学班级中基本建立起了学生群与家长群,这正是网络教育的典型版本之一。而借助网络社交实现心理干预,除了相对公开的一对多式线上交流,还包括一对一的私聊,以及线下留言、线上反馈等多种形式。不见面的谈话能够充分减轻一些小学生的恐惧心理,尤其是相对内向、敏感的学生常常愿意在虚拟空间中畅所欲言。借助网络连线,教师更易发现学生日常有所隐藏的个性特点或心理需求,更易对症下药,从而使心理干预更加有的放矢、成效显著。

四、结束语

在网络元素已经无孔不入的当下,无论是刚刚开始人生旅程的小学生,还是不断加快成长速度的青少年,都不能脱离网络环境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是外部世界的作用力,同样会渗透进品德、人格、行为、习惯等人格组成。应对网络环境挑战,既包括对负面因素的超越,也意味着择其善者而用之。选择网络环境中可供引导与辅助的成份培育小学生健全人格,其实大有可为,关键是教育理念的转换与手段的创新,而这亦是小学德育教育、心理教育利用网络实现深度改革,不容忽视的一条道路。

参考文献:

[1]赵文军.浅谈信息时代大背景下培养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策略[J].学周刊,2016,(06) :126.

[2]王宏斌.中小学生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7,(5):34.

[3]刘振海,闫跃强.论语文德育功能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J].克山师专学报,2017,(1):102.

猜你喜欢

人格培养网络环境小学生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析语文在塑造职校学生健全人格方面的优势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道德与法治教育浅析
网络环境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资源库的建设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我是小学生
高校思政教育中提升学生人格的养成途径探析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