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大球”振兴背景下安徽省高校排球发展路径研究

2020-09-10张俊毅闫文伟

宜春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排球比赛大球排球

张俊毅,闫文伟

(1.淮南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安徽 淮南 232038;2.安徽理工大学 体育部,安徽 淮南 232001)

21世纪以来,中国的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正逐渐完成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转变。“三大球”(足球、篮球、排球)是体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国际语言,被普遍视为国家体育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尤其是随着传媒业的发达,这种影响力几乎覆盖全世界。2019年,中国三大球国字号当中,除了中国女排夺得世界杯冠军之外,其它三大球参赛队伍成绩差强人意,表现糟糕。三大球已成为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过程中不折不扣的短板,成为中国体育向纵深发展的制约因素[1]。因为三大球的低迷,在2019召开的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提出“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推动三大球振兴发展”。习近平曾说,“三大球”要搞上去,这是一个体育强国的标志。从高层领导到普通百姓,都对三大球的水平提高有着非常高的期望值。2019年8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中,着重提出大力发展足球、篮球、排球“三大球”,扩大他们的影响力和参与人群的受众面[2]。可以看出,国家已从制度层面对“三大球”项目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这将成为中国三大球振兴的重要契机,进而促使足球、篮球、排球项目的改革发展加速推进。

在国家三大球振兴战略背景下,三大球如何取得优异成绩,后备人才培训如何发力,联赛如何固本培元,如何建构社会化发展模式等这些都成为体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问题。黄璐认为由于对体工队模式的依赖,造成学校体育和职业俱乐部无法发挥输送国家精英体育人才的功能,“三大球回归学校”是社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3]。李南等认为三大球的改革正在逐步向前推进,顶层设计已经建成,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三大球的发展和改革需要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两个维度齐步走,其中社会资源是三大球发展的基础,学校体育是改革的关键[4]。三大球振兴战略是一个系统工程,目前多数研究都探讨体育体制改革等方面,也只限于理论方面的论述,但最终指向校园体育的体教融合培养模式。“体教融合”的校园培养优秀球员发展模式已逐渐成为体育人振兴三大球的共识,这也应当是今后努力的方向。美国作为体育强国,竞技体育始终与高校教育相结合,其高校体育的管理制度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5]。本文通过对安徽省高校排球开展现状进行研究,剖析高校排球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安徽省高校排球发展路径,以期借助高校体教融合发展,夯实体育后备人才基础,助力我国“三大球”振兴战略的实施。

1 推动高校排球发展是三大球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

高校体育发展是三大球振兴承上启下的重要根基,可有效提升三大球社会化基础和发挥文化影响力,特别是关注度高参与率低的排球振兴,更应该求真务实、踏踏实实地做好校园的推广和普及工作。高校排球可作为三大球振兴战略的重要着力点,传承女排精神将产生更大的辐射力,对广大学生树立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榜样力量,引导学子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成为鼓舞每个人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进而形成人人关心排球,人人参与排球运动的体育文化氛围[6]。首先,高校排球发展为振兴三大球扩大了体育人口基数。随着《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出台以及中国女排2019年世界杯夺冠,必将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激情,体会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女排精神带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有助于扩大排球人口,夯实三大球发展的根基。其次,高校排球发展为三大球振兴提供后备人才保障。高校在排球队伍建设、人口培养、文化氛围打造、排球市场的形成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体教融合的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作为中国排球运动的基础,将为竞技排球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支撑,起到人才蓄水池的作用。最后,高校排球发展使“女排精神”对三大球项目发挥文化影响力。中国女排是三大球项目的旗帜,团结奋斗、永不服输的女排精神是她们保持长盛不衰,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高校排球发展有助于大学生身体力行地传承“女排精神”,在三大球振兴的新征程上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 安徽省高校排球开展的现状

2.1 排球课程开设全面化,学生选课兴趣差

目前安徽省高校严格落实《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实施意见》的文件,各高校均开设了足球、篮球、排球等集体项目和田径、武术、乒乓球等个人项目课程。从2018年开始,根据安徽省教育厅的要求各高校全面实行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排球运动作为重要的集体项目得到了全面化的开展。但是由于学生体质、技能基础差,接触时间短,只是留下了一个排球很“硬”、垫球疼、传球难、网高扣球不过网的印象,不愿意再过多尝试,大学生体验差和兴趣不高是现在高校排球选项课面临的普遍问题。

2.2 课余训练集训化,梯队建设不足

课余训练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获得优异比赛成绩和培养运动梯队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只有坚持常态化训练,才能逐步形成以老带新的发展模式,保证学校排球队伍不会出现人才断层。从实地调查来看,只有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工业大学、安徽科技学院、巢湖学院六所高校在坚持长年系统训练,大多数高校都是在有比赛的时候,才选拔队员组织赛前2个月左右的集训,以参赛为目的的集训化模式对于排球这种集体项目来说,很难保证团队配合的默契程度和运动成绩,这也造成了梯队建设的不足。

2.3 校级比赛非经常化,排球后备人口堪忧

校园排球比赛是助推排球运动在学校普及和提高的重要工作,是检验教学、训练工作成效的重要手段,是发展排球人口和打造校园体育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发现目前有19所高校能经常化开展校级比赛,本科院校开展排球比赛好于专科院校,这主要是由于专科学生在校时间短、课程紧和半年的专业实习等因素造成比赛很难经常化开展。再者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在初高中阶段偏重于中考素质内容的练习,排球教学内容经常被忽略,没有打下很好的技术基础,大学排球选项课也只是以激发兴趣和传、垫、发等基本内容为主,课余缺乏技术巩固练习,想要完成需要技术细腻、配合默契,有一定技战术含量的排球比赛谈何容易,这也是学校排球比赛不能经常化开展的主要原因。

表1 近五年安徽省高校排球比赛统计表

2.4 省级比赛常态化,参赛学校和队伍偏少

省级排球比赛对于推动排球运动发展,发现和培养优秀排球后备人才,扩大排球项目影响力具有积极地示范意义。安徽省大学生排球比赛自2016年实现了与省运会高校部排球比赛的对接,使之成为常态化的省级排球赛事,为高校排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持续的动力。目前安徽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20所,含本科46所,专科74所,从表1可以看出作为省级最高水平的排球比赛参赛学校最多43所,参赛队伍73支,最少19所,参赛队伍29支反映出安徽省高校排球比赛规模偏小,高校参赛队伍发展不平衡。从2017年开始参赛学校保持在30所以上,可见安徽省高校排球也在向好向上发展之中。从近五年的排球比赛统计表中也反映出参赛高校比较重视省运会高校部排球比赛,这是由于安徽省职称文件认定省运会比赛为一类教学效果,所以调动了高校教师参加省运会排球比赛的积极性。随着2018年安徽排球学院在巢湖学院正式成立将对安徽排球运动起到推动作用,常态化的省级比赛有助于安徽高校排球的长效发展。

3 安徽省高校排球发展的困境

3.1 领导对待体育的功利化意识

学校对体育工作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领导的体育观念。“唯奖牌”“唯成绩”的功利性意识存在,使学校的运动竞赛体系偏重于容易凸显成绩且影响力小的个人项目,排球项目由于大众参与度和认同感不够,后备人才少且取得成绩周期长,所以受到冷落。集体项目必须能站上领奖台或者连续两年不能进入前八名停止参赛一年等“土政策”都严重影响了排球教师训练和参赛的积极性。其次现在高校排球训练和比赛没有固定的经费,还存在“学校有经费就参赛,没有经费就不来”的普遍现象。功利化的体育价值观,投入和引导力度不够,导致高校排球教、训、赛的体系不能形成良性循环,阻碍了学校排球运动的发展。

3.2 大学生欠缺对排球运动的认知度

排球运动在高校普及受到“冷遇”,主要是大学生对排球运动欠缺认知度。由于排球运动的商业化和市场化程度不够,从媒体传播角度来讲要差很多,排球明星的故事性、话题性太少,远没有将排球运动的魅力完全展现出来,使之在青年人群中影响力较小。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小学的排球教学内容只是应付考试,造成理论知识匮乏和技能基础薄弱,对排球运动认知上的欠缺一直延续到了大学阶段,使之兴致索然。排球是最需要依靠团队协作、相互支持的,因为排球不能落地以及不能连续触球的特性,所以难度比较大,对学生的判断、应变、协同作战能力要求更高,排球技术的学习周期较长,并且动作练习缺少趣味性,导致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很难提高排球运动技术水平。排球“太硬、太难、太高”,是多数大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基本印象,制约了它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开展。

3.3 运动队训练缺少高水平教练

安徽高校排球和国内强省的高校排球相比,由于人才少、经费缺、底子薄一直徘徊在低水平、低层次的阶段,开展校园竞技排球的确有些举步维艰,缺少高水平教练是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安徽省高校教练员多数都是体育院校排球专项毕业的教师,虽然教学、科研、理论能力较强,但是没有高水平专业排球运动经历,自身的运动技能也不高,缺乏系统的技战术训练方法、带队能力和指挥比赛欠缺实战经验,不能进一步深挖队员的潜力,导致技战术水平停滞不前,球队整体实力提高就会出现发展瓶颈。高水平教练对于高校排球长久发展至关重要,而如何吸引高水平教练员走进校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3.4 室内排球场地设施严重不足

场地设施是排球运动推广、普及、发展的基础,排球这项运动对于场地要求比较苛刻,没有优质的室内场地支撑其发展的现象抑制了大学生排球受众群体的扩大。目前安徽省本科高校都有室内场馆或风雨操场,排球室内场地规划一至两片,或是和篮球、手球、羽毛球共用,同时还要满足学校大型活动、体育赛事和文艺演出的需求,真正用于排球训练活动的时间很难保证。室外场地主要是水泥场地,器材及球网老化严重,受季节、天气等自然条件因素和起跳、移动、倒地救球等排球技术的要求限制,很难激发学生对排球内在的学习动力和训练热情,给高质量的排球训练造成了较大影响。

3.5 校园缺乏排球文化

校园联赛的不景气,缺乏大学生群体的关注度、参与度和普及面,既没有足够的排球运动人口来带动,也没有形成传统意义上的校园排球文化,这才是安徽省高校排球发展的最大问题。排球运动的发展必须根植于学校的排球人口、训练和比赛,体现出广泛的参与性模式,加强排球运动和大学生群体的联系,把排球项目文化沉淀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不能将学习女排精神落实在口头上,而是要体现在校园排球大众化的普及发展过程中,让大学生认可排球竞技文化传统,又兼顾人文精神的教育内涵,这样才能获得全方位参与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4 安徽省高校排球发展的路径

4.1 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体树人”的体育价值观,发挥校园排球育人的独特作用

学校体育对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道德品质、心智成长、社会适应力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关乎着健全人格的形成,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体育。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曾说“不懂体育者,不可以当校长。”学校领导要树立“以体树人”的体育价值观,大力提升学校的体育氛围。学习和传承女排精神,是对中国女排最好的褒扬,因此校园排球应该成为我国排球运动推广和普及最主要的着力点。高校要向对待重点学科一样设立体育专项资金,缓解学生竞赛经费的不足,有赛必参,以点带面,把排球当作全面育人的重要手段,发挥校园排球育人的独特作用。

4.2 改变普及思路,大力推广气排球运动,激发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行动的源动力。普及校园排球需要改变思路,可以推广气排球运动为抓手,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与普通排球相比,气排球对基础技术、身体素质和场地设施要求不高,是一种简单易学、容易掌握的运动,适合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7]。气排球运动容易参与,娱乐性强,上手快,而且安全性好,触球时不用担心手指的挫伤和手臂的疼痛,在降低接球、击球难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参与者受伤的风险。从根本上消除了大学生在排球垫击时手臂疼痛的畏惧心理。气排球既保留了排球运动的特性,且规则和打法与普通排球基本相同。气排球对排球运动的推广作用明显,加深了排球大众化普及和扩大了排球运动人口,有利于大学生对排球的兴趣转化为实际行动,对推动校园排球的发展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4.3 引进专业教练,提高运动队科学化训练水平

专业引领是提升技艺的最佳手段。高水平专业教练员对于高校排球运动的普及提高、人才培养、高水平运动队建设、提升队伍的核心竞争力等发挥着重要作用。竞技赛场信奉“强将手下无弱兵”,教练员的训练水平与运动队技战术水平的高低有着密切的联系。高水平教练员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可以更好的发挥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才能造就出技战术水平高、意志顽强、作风优良的运动队伍。目前学校体育发展处于体教融合改革阶段,高校需要主动作为,通过特殊人才手段来引进高水平教练员,提升校园排球科学化训练和竞赛水平,助力安徽高校排球高质量发展。

4.4 增建公用场馆,为排球文化传播和人口培育提供设施保障[8]

室内场馆是开展排球教学、课外训练、举办比赛的重要保障,完备的排球场地设施有助于营造排球氛围,真正做到将排球这项运动在校园中进行推广。增加排球场馆可以通过建设、改造、综合使用等途径来实现,首先领导应高度重视,多方筹措资金,加大体育场馆建设力度,满足排球“学习场所”的硬件设施要求。其次学校也可因地制宜将部分体育活动场地封顶,改建成既遮阳又挡风雨的中小型排球场馆。最后学校采可取综合利用的方式加以解决,例如羽毛球场地和气排球场地大小相当,周一、周三、周五下午是羽毛球教学场地,周二、周四、周六、周日改成气排球场地,真正发挥了场地的多功能作用,提高场馆的利用率,对培育排球人口和传播排球文化提供设施保障。

4.5 打造传统赛事,形成校园排球文化,释放“女排精神”文化影响力

打造校园排球传统赛事,丰富气排球、排球等各项赛事的竞赛体系,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比赛中来,帮助大学生在排球比赛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从体育教育理念、文化氛围营造、人文精神内涵等方面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定位,利用校园网、广播、讲座等方式宣传校园排球赛事动态,排球健儿团结拼搏事迹,宣讲女排精神,夯实校园排球文化的底蕴。让所有参与者在学习、继承和发扬“女排精神”的氛围中享受排球运动的魅力,养成运动锻炼的习惯,让女排精神根植于大学生的心灵,外化成顽强拼搏、永不言败、自强不息、为国奋斗的自觉行动。

5 结语

学校体育将在三大球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体教融合也是大势所趋。高校体育要着眼于国家战略,积极推动体育和教育的协同发展,将提升学生身体素养和培养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作为目标,努力从观念、教育资源、文化建设、政策等方面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构建三大球振兴的“基础工程”,促进高校体育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加强与社会的联系,进而推动三大球振兴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助力体育强国建设[9]。

猜你喜欢

排球比赛大球排球
排球正面双手垫球教案
气排球与硬式排球技术教学实验对比研究
小学排球教学策略刍议
数理:大球和小球
大球泥瓷艺
论排球比赛中的节奏控制
排球比赛中技术动作易产生错误的原因及分析
试析影响排球比赛水平发挥因素的心理训练
湖南大球泥瓷艺有限公司
浅议排球运动员赛前不良情绪的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