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管理法的效果分析

2020-09-10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3期
关键词:精神科品管圈护理人员

256600滨州市优抚医院,山东滨州

精神科患者较为特殊,患者自主意识不受控制,在护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风险,威胁患者安全,同时影响康复。因此,针对精神科患者的护理管理中要加强管理质量[1]。品管圈是以团体合作方式开展护理管理,能够持续提升护理质量。我院精神科在2018年8月开展品管圈管理,并以管理前后共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应用品管圈管理的效果进行调查。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19年1月精神科患者50例作为管理组,男25例,女25例;管理组平均年龄(42.8±12.2)岁;精神分裂18例,抑郁症22例,躁郁症10例;平均病程(9.1±2.5)个月。选取2018年1-7月精神科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男26例,女24例;平均年龄(42.3±12.4)岁;精神分裂17例,抑郁症22例,躁郁症11例;平均病程(8.9±2.7)个月。两组调查期间均由同一组护理人员进行护理;患者及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方法:⑴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评估患者在院风险,予以相应的预防措施,同时遵医嘱开展护理管理。⑵管理组给予品管圈护理管理:①成立管理小组:成立品管圈护理管理小组,有护士长担任小组组长,对品管圈护理管理相关内容进行培训,提升护理人员专业素质,同时让护理人员了解并熟练掌握品管圈管理方式和内容,明确护理人员责任,同时对护理人员的工作进行分配。每周组织1次活动,确定品管圈管理主题,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整理、分析,制定完善措施[2-3]。②安全管理:强化护理安全管理,在午间、夜间以及节假日期间要加强巡视和患者监督。针对经验较少、年资较低的护理人员要加强培训。新患者或病情反复患者要重点管理。为患者安排专门活动场所,方便患者管理,增加巡查次数,对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排查,加强危险品管理。③制度管理:根据品管圈管理的内容和院方实际情况制定品管圈管理制度,并要提升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所有操作均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保证规章制度切实执行。准备风险预案,并要对预案进行演练,保证患者安全。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护理质量评估包括文书书写、基础操作、服务态度、沟通能力四个指标。每项评分100分,由质控小组、护士长共同评估。对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

统计学处理:数据应用SPSS 18.0 软件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管理组文书书写评分、基础操作评分、服务态度分、沟通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管理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比较(±s),分)

组别 n 文书书写 基础操作服务态度 沟通能力对照组 50 82.4±5.8 88.9±3.4 84.1±6.9 82.7±6.7管理组 50 92.3±3.7 94.5±2.7 93.4±4.4 93.6±4.1 t 5.12 4.18 6.37 6.65 P<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n)

讨 论

精神科患者多存在情绪、意识障碍表现,患者会出现妄想、幻象,需要服用精神类药物进行治疗。而精神类治疗药物会引发多种不良反应,患者会出现反应迟钝、意识不受控制表现,风险事件发生率非常高。因此,要加强患者护理管理,保证患者护理安全。

品管圈护理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其不仅能够使团队使团队成员相互协助,同时还能够合理分配护理人员,提升护理效率,在品管圈开展过程中护理人员也能够自觉参与到工作中,提升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对护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提升,降低护理缺陷。

结果可见,管理组文书书写评分、基础操作评分、服务态度分、沟通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证明品管圈管理能够提升精神科护理管理质量。管理组患者风险事件发生率更低,证明品管圈管理能够提升患者在院安全,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精神科品管圈护理人员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品管圈在质量文化构建中的应用
品管圈“转”起来
品管圈的魅力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
医疗质量也要有“品管圈”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