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法替尼和塞瑞替尼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验证

2020-09-10张光华李玉立刘文杰牛振东江志杰

中国药业 2020年17期
关键词:卵磷脂试液吐温

张光华,李玉立,刘文杰,牛振东,江志杰

(北京市药品检验所中药成分分析与生物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

阿法替尼是新一代口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可关闭癌细胞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生长,主要用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治疗。塞瑞替尼是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抑制剂,用于一线治疗ALK+转移性NSCLC。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1107[1]非无菌药品微生物限度标准规定,口服片剂、胶囊剂需氧菌总数不得超过103cfu/g,霉菌和酵母菌总数不得超过102cfu/g,1 g 中不得检出大肠埃希菌。本研究中按照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1105 和通则1106[1]的要求,综合考虑消除抑菌性及简便易操作等因素,建立了适合阿法替尼片、塞瑞替尼胶囊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并对3 批产品进行方法适用性试验。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LRH-250 型生化培养箱(上海一恒科学仪器有限公司);XG1.DMXD-0.36 型电热脉动真空灭菌器(山东新华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1300SERIESA2 型生物安全柜(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公司);ML1602 型电子天平(梅特勒公司,精度为0.01 g);SHKE 6000-1CE型恒温摇床(Thermo Scientific 公司)。

1.2 药品

阿法替尼片(S1,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Co.KG 公 司,批 号 分 别 为 202525U,306342,305921B,编号分别为1,2,3,规格为每片50 mg);塞瑞替尼胶囊(S2,Novartis Pharma Stein AG 公司,批号分别为S0009D,S0011,S0010A,编号分别为1,2,3,规格为每粒150 mg)。

1.3 试验菌种

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CMCC(B)63501],铜 绿 假 单 胞 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CMCC(B)10104],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CMCC(B)26003],大 肠 埃 希 菌 Escherichia coli[CMCC(B)44102],白 色 念 珠 菌 Candida albicans[CMCC(F)98001],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CMCC(F)98003],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菌株传代数为第3 代。

1.4 培养基和试剂

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TSB),胰酪大豆胨琼脂培养基(TSA),沙氏葡萄糖液体培养基(SDB),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SDA),均购自美国BD 公司;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麦康凯液体培养基,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均购自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吐温80(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卵磷脂(Sigma 公司)。

2 方法与结果

2.1 溶液制备

2.1.1 菌液制备按2015 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1105[1]微生物计数法制备菌液。

2.1.2 供试液制备

取供试品S1 和S2 各10 g,分别置100 mL 锥形瓶中,加pH 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刻度,充分振摇,制成1 ∶10 的供试液S1A 和S2A。取1 ∶10 的供试液1 mL,置pH 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9 mL中,即得1 ∶100 的供试液S1A 和S2A。

取供试品S1 和S2 各10 g,分别置100 mL 锥形瓶中,加入含有3%吐温80 和0.3% 卵磷脂的pH 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刻度,充分振摇,制成1 ∶10 的供试液S1B 和S2B。取1 ∶10 的供试液1 mL,置含3%吐温80 和0.3% 卵磷脂的pH 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9 mL 中,即得1 ∶100 的供试液S1B 和S2B。

2.2 培养基适用性检查

培养基均在验证合格的灭菌程序下灭菌,按2015年版《中国药典(四部)》通则1105[1]微生物计数法中培养基的适用性检查方法进行,结果均符合要求。

2.3 微生物计数方法抑菌性筛查试验

2.3.1 常规稀释剂1 ∶10 供试液和1 ∶100 供试液

菌液对照组:取pH 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9.9 mL,加入制备好的试验菌液0.1 mL(细菌、酵母菌500~1 000 cfu,霉菌300~600 cfu),混匀,使每1 mL稀释液中含菌量为30~100 cfu。分别取上述菌悬液1 mL注入平皿中,测定每1 mL 的活菌数。

供试品对照组:取1∶10 供试液S1A 和S2A 各9.9mL,分别加入稀释剂0.1 mL,混匀,取1 mL 注入平皿中,测定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取1 ∶100供试液S1A 和S2A 各9.9 mL,分别加入稀释剂0.1 mL,混匀,取1 mL 注入平皿中,测定其需氧菌总数。

试验组:取1 ∶10 的供试液S1A 和S2A 9.9 mL 各5 份,分别加入制备好的试验菌液0.1 mL,混匀,取1 mL注入平皿中,测定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取1 ∶100 供试液S1A 和S2A 9.9 mL 各5 份,分别加入制备好的试验菌液0.1 mL,混匀,取1 mL 注入平皿中,测定需氧菌总数。

检测方法:需氧菌总数测定用TSA,置33 ℃培养5 d,逐日观察结果;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用SDA,置23 ℃培养7 d,逐日观察结果。

结果分析:结果见表1。可见,S1A 的微生物计数采用1 ∶10 和1 ∶100 供试液用平皿法检查,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回收比值均为0,表明S1A 的1 ∶10和1 ∶100 供试液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性,该方法不适合S1 的需氧菌总数计数。S1A 的1 ∶10 供试液白色念珠菌(SDA)和黑曲霉(SDA)的回收比值在0.5~2.0 范围内,该方法适合S1 的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S2A 的微生物计数采用1 ∶10 和1 ∶100 供试液用平皿法检查,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回收比值均为0,白色念珠菌的回收比值为0 和0.14,表明S2A 的1 ∶10 和1 ∶100 供试液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有抑菌性,该方法不适合S2 的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

表1 S1A 和S2A 微生物计数抑菌性筛查试验结果

2.3.2 稀释剂添加3%吐温80 和0.3%卵磷脂用于验证2.3.1 项下回收比值小于0.5 的供试液。菌液对照组:同2.3.1 项下菌液对照组。

供试品对照组:取1 ∶10 供试液S2B 9.9 mL,加入稀释剂0.1 mL,混匀,取1 mL 注入平皿中,测定供试品的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取1 ∶100 供试液S1B 和S2B 9.9 mL,分别加入稀释剂0.1 mL,混匀,取1 mL 注入平皿中,测定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

试验组:取1 ∶10 供试液S2B 9.9 mL,加入制备好的白色念珠菌试验菌液0.1 mL,混匀,取1 mL 注入平皿中,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取1 ∶100 供试液S1B和S2B 9.9 mL 各5 份,分别加入制备好的试验菌液0.1 mL,混匀,取1 mL 注入平皿中,测定需氧菌总数。

检测方法:需氧菌总数测定用TSA,置33 ℃培养5 d,逐日观察结果;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用SDA,置23 ℃培养7 d,逐日观察结果。

结果分析:结果见表2。可见,S1B 的需氧菌总数计数采用1 ∶100 供试液用平皿法检查,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回收比值均在0.5~2.0 范围内,表明S1B 的1 ∶100 供试液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已消除,该方法适合S1 的需氧菌总数计数。S2B 的需氧菌总数计数采用1 ∶100 供试液用平皿法检查,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回收比值均小于0.5,表明S2B 的1 ∶100 供试液对枯草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菌性,该方法不适合S2 的需氧菌总数计数。S2B 的霉菌和酵母菌数总数计数采用1 ∶10 供试液用平皿法检查,白色念珠菌的回收比值小于0.5,表明S2B 的1 ∶10 供试液对白色念珠菌有抑菌性,该方法不适合S2 的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

2.3.3 稀释剂和培养基均添加3%吐温80 和0.3%卵磷脂

用于验证2.3.2 项下回收比值小于0.5 的供试液。

菌液对照组:同2.3.1 项下菌液对照组。

供试品对照组:取1 ∶10 供试液S2B 9.9 mL,加入稀释剂0.1 mL,混匀,取1 mL 注入平皿中,测定供试品的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取1 ∶100 供试液S2B 9.9 mL,加入稀释剂0.1 mL,混匀,取1 mL 注入平皿中,测定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

试验组:取1 ∶10 供试液S2B 9.9 mL,加入制备好的白色念珠菌试验菌液0.1 mL,混匀,取1 mL 注入平皿中,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总数。取1 ∶100 供试液S2B 9.9 mL 各5 份,分别加入制备好的试验菌液0.1 mL,混匀,取1 mL 注入平皿中,测定需氧菌总数。

检测方法:需氧菌总数测定用含3%吐温80 和0.3% 卵磷脂的TSA,置33 ℃培养5 d,逐日观察结果;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用含3%吐温80 和0.3% 卵磷脂的SDA,置23 ℃培养7 d,逐日观察结果。

测定结果:结果见表3。可见,S2B 的需氧菌总数计数采用1 ∶100 供试液用平皿法检查,培养基用含3%吐温80 和0.3% 卵磷脂的TSA,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回收比值均在0.5~2.0 范围内,表明S2B的1 ∶100 供试液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性已消除,该方法适合S2 的需氧菌总数计数。S2B的霉菌和酵母菌数总数计数采用1 ∶10 供试液用平皿法检查,培养基用含3% 吐温80 和0.3% 卵磷脂的SDA,白色念珠菌的回收比值在0.5~2.0 范围内,表明S2B 的1 ∶10 供试液对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性已消除,该方法适合S2 的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

2.4 微生物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

菌液组:取pH 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9.9 mL,加入制备好的试验菌液0.1 mL(细菌、酵母菌500~1 000 cfu,霉菌300~600 cfu),混匀,使每1 mL 稀释液中含菌30~100 cfu。分别取1 mL 注入平皿,测定每1 mL 的活菌数。

供试品对照组:取S1B 和S2B 的1 ∶100 供试液9.9 mL,分别加入稀释剂0.1 mL,混匀,取1 mL 注入平皿,测定供试品的需氧菌总数;取S1B 和S2B 的1 ∶10供试液9.9 mL,加入稀释剂0.1 mL,混匀,取1 mL 注入平皿,测定其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试验组:分别取S1B 和S2B 的1 ∶100 供试液9.9 mL各5 份,加制备好的试验菌液0.1 mL,混匀,取1 mL 注入平皿,测定需氧菌总数。分别取S1B 和S2B 的1 ∶10供试液9.9 mL 各2 份,加制备好的真菌菌液0.1 mL,混匀,取1 mL 注入平皿,测定霉菌和酵母菌数。

稀释剂对照组:分别取含3%吐温80 和0.3% 卵磷脂的pH 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9.9 mL 5 份,加入制备好的试验菌液0.1 mL(300~1 000 cfu),混匀,取1 mL 注入平皿,测定每1 mL 的活菌数。

添加中和剂的培养基对照组:分别取菌液组制备好的菌液1mL 注入平皿,测定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

检测方法:上述已注入供试液的平皿,S1 需氧菌总数测定倾注TSA,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倾注SDA。S2及添加中和剂的培养基对照组,需氧菌总数测定倾注含3%吐温80 和0.3%卵磷脂的TSA,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倾注含3%吐温80 和0.3%卵磷脂的SDA。需氧菌总数测定置33 ℃培养5 d,逐日观察结果;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置23 ℃培养7 d,逐日观察结果。

结果分析:结果见表4。可见,稀释剂对照组回收比值均在0.5~2.0 范围内,表明含3%吐温80 和0.3%卵磷脂的pH 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对微生物无毒性[3-4]。S1 和S2 枯草芽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的回收比值均在0.5~2.0 范围内,提示3%吐温80 和0.3% 卵磷脂在本研究中的有效性[3-4],该方法进行S1 和S2 的需氧菌总数计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方法准确、可行。

表4 S1 和S2 微生物计数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n=3)

2.5 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

供试品对照组:取S1B 和S2B 的1 ∶10 供试液10 mL,分别加入TSB 100 mL 中,33 ℃培养24 h。

阴性对照组:取稀释液10 mL,置TSB 100 mL 中,33 ℃培养24 h。

阳性对照组:取S1B 和S2B 的1 ∶10 供试液10 mL,分别加入TSB 100 mL 中,再加入不大于100 cfu 的大肠埃希菌,33 ℃培养24 h。

检测方法:分别取上述预培养物1 mL,加入麦康凯液体培养基100 mL 中,42 ℃培养24 h 后,再分别划线于麦康凯琼脂平板上,33 ℃培养24 h,观察结果。

结果分析:结果见表5。可见,S1 和S2 阳性对照菌生长良好,表明S1 和S2 在该条件下对大肠埃希菌无抑菌作用或其抑菌作用可忽略不计。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S1 和S2 的大肠埃希菌检查方法可行。

表5 控制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结果

3 讨论

3.1 中和剂吐温80 和卵磷脂的应用

吐温80 和卵磷脂是《中国药典》《欧洲药典》收载的常用中和剂,可添加至稀释剂或培养基中[1-2]。试验证明,3%吐温80 和0.3% 卵磷脂对微生物无毒性。吐温80为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卵磷脂为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均可降低季铵类化合物、酚、醛、对羟基苯甲酸类、二重双肌类、碘酒、洗必泰类、石炭酸类药物的活性[3]。卵磷脂是细胞膜上最主要的脂质,其脂肪酸种类会影响细胞的流动性及通透性;通过影响细胞膜上许多酵素的功能来调控细胞生长;可改变细胞膜功能,是细胞膜修复的营养剂。3%吐温80 和0.3% 卵磷脂对部分有抑菌作用化学药可作为中和剂,可降低抑菌作用[3-6]。

3.2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的确立

阿法替尼片:取供试品10 g,加含3%吐温80 和0.3% 卵磷脂的pH 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 mL,充分振摇,制成1 ∶10 的供试液,取1 ∶10 供试液1 mL,置含3%吐温80 和0.3% 卵磷脂的pH 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9 mL 中,即为1 ∶100 的供试液。需氧菌总数计数取1 ∶100 供试液1 mL 注入平皿,按2015 年版《中国药典》通则1105 方法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取1 ∶10 供试液1 mL 注入平皿,按2015 年版《中国药典》通则1105 方法检查。大肠埃希菌检查,取1 ∶10 供试液10 mL,置TSA 100 mL 中,按2015 年版《中国药典》通则1106 方法检查。

塞瑞替尼胶囊:取供试品10 g,加入含3%吐温80和0.3% 卵磷脂的pH7.0 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至100 mL,充分振摇,制成1 ∶10 的供试液,取1 ∶10 供试液1 mL,置含3%吐温80 和0.3% 卵磷脂的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9 mL 中,即得1 ∶100 的供试液。需氧菌总数计数取1 ∶100 供试液1 mL 注入平皿,培养基为含3%吐温80 和0.3% 卵磷脂的TSA,按2015 年版《中国药典》通则1105 方法检查;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取1 ∶10 供试液1 mL 注皿,培养基为含3%吐温80 和0.3% 卵磷脂的SDA,按2015 年版《中国药典》通则1105 方法检查;大肠埃希菌检查,取1 ∶10供试液10 mL,置TSB 100 mL 中,按2015 年版《中国药典》通则1106 方法检查。

3.3 替尼类抗癌药物的微生物检查方法建立的思路

替尼类抗癌药物对微生物都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尤其是对细菌。抑菌性筛查试验结果也表明,S1 和S2 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建议可直接采用含3%吐温80 和0.3%卵磷脂的稀释液,如1 ∶10 供试液的回收率低于《中国药典》要求,直接采用1 ∶100 供试液进行试验,抑菌性更强的可选择在培养基中添加3%吐温80 和0.3% 卵磷脂。本研究中的2 种替尼类抗癌药物,通过稀释法和中和法,均消除了其抑菌作用,符合《中国药典》的相关规定,可用于产品的质量控制,并为口服替尼类抗癌药物的微生物限度的检查提供了参考。

猜你喜欢

卵磷脂试液吐温
PCR仪温度过冲特性有限元仿真研究
马克·吐温借割草机
马克·吐温:辣你没商量
卵磷脂的概述及在食品药品中的应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皮试液集中配置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光化学反应—串联质谱法鉴定细胞中不饱和卵磷脂双键的位置
大豆卵磷脂:吃错=白吃
王子与贫儿(上)
水泥试样三氧化二铁的测定(基准法)中如何快速准确地调节pH值
看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