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分析
2020-09-10范迎娜
范 迎 娜
(周口市中医院 周口 466000)
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在患病之后会因颅内压上升导致神经内分泌状况发生紊乱,并影响到机体的胃肠道动力,进而引发胃肠功能紊乱、胃肠道障碍等情况的出现。同时,也极易导致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等严重后果的发生。因此,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处理中,对患者实施必要的营养支持,以促进其康复十分必要[1]。具体的营养支持中,可选用不同的方法[2~3]。此次研究中,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观察其对患者营养状况的影响效果。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7年2月~2019年4月,我院ICU一共收治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6例。男30例,女26例;年龄 20~72岁,平均年龄(45.35±1.37)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21h,平均( 5.85±0.35) h。入组患者均接受营养支持,分为对比组和实验组各28例,并应用不同的营养支持方式,分别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对比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实验组)。对比组男16例,女12例;年龄 21~72岁,平均年龄(44.45±1.21)岁;受伤至入院时间2~20h,平均( 5.52±0.27) h。实验组男14例,女14例;年龄 20~70岁,平均年龄(45.78±1.12)岁;受伤至入院时间3~21h,平均( 5.91±0.14) h。两组基本资料对比,P>0.05。
1.2 营养支持方法
对比组对患者实施肠外营养支持,利用肠外静脉营养支持方式对患者实施营养支持[4],观察患者临床恢复情况,逐步恢复正常的饮食。实验组对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患者入住ICU48h之内,利用鼻饲方式给予患者一定的肠内营养乳剂来为患者实施营养持,每日500mL[5],之后结合患者的临床病情与恢复情况适当增大营养剂使用量,提高为每日1500~2000mL。观察患者临床恢复情况,逐步恢复正常的饮食。
1.3 观察指标
观察实验开始时与不同的营养干预后,两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变化情况相关指标(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白蛋白)[6];统计营养支持后两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病例数,包括腹泻、便秘、肺部感染等,并计算两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将需要处理的数据均导入到SPSS18.0软件中进行处理,营养状况相关指标的检验数据结果均利用(Mean±SD)进行描述,比较时均实施t检验;两组各类并发症发生率以例(百分比)形式予以表示,组间比较时实施χ2检验。以P<0.05视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的评估标准。
2 结果
2.1 营养支持干预前后两组营养状况相关指标水平检测与比较
干预后组间比较,实验组营养状况优于对比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比组(P<0.05),见表1。
表1 营养支持干预前后两组营养状况相关指标水平检测与比较
2.2 两组营养支持干预后的临床并发症发生率统计比较
营养干预支持后,实验组有出现腹泻现象1例,腹胀1例,便秘2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4/28);对比组有出现腹泻现象2例,腹胀2例,便秘2例,呕吐1例,肺部感染1例,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8.57%(8/28)。组间比较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实验组明显低于对比组(P<0.05)。
3 讨论
临床治疗中,为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以更好的改善其机体营养状况、增强其免疫力、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意义重大[7~8]。常规营养支持大多选择肠外营养方式,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但实际的应用效果并不够理想[9]。为此,此次实验尝试对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组间比较实验组营养状况优于对比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比组。这提示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较,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更为理想,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同时,研究还发现,营养干预支持后,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4/28),明显低于对比组的28.57%(8/28)。这一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应用效果,提示其在减少各种并发症方面具有可靠的效果。分析相应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通过对患者实施必要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在早期即迅速的为患者提供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10~11],进而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丰富患者体内的蛋白质以及能量含量[12]。同时,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应用在更好的促进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恢复的同时,也可以促进其免疫力的提升,并很好的纠正患者体内的应激状态,进而有效减少切口感染与腹胀等并发症的出现。
总之,通过上述分析研究可知,与肠外营养支持相比较,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实施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以更好的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